李書福:外國品牌搶占六成市場,中國汽車應奮發圖強


李書福:外國品牌搶佔六成市場,中國汽車應奮發圖強


2018年對於汽車產業而言,無疑是大事件不斷,無論是合資股比放開,亦或是進口關稅下調,還是中美貿易摩擦升溫,都讓中國汽車品牌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那麼,中國汽車和中國製造該何去何從?作為當下自主品牌的一員“老兵”,吉利集團掌門人李書福近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應邀出席“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主題演講中他首度講述了吉利對於中國製造出路的深入思考和中國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的認識。

數據顯示,中國車市競爭進一步加劇,9月汽車銷量239萬輛,同比下降11.6%;乘用車銷量206萬輛,同比下降12%;1-9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5%。一場殘酷的車市淘汰賽已然打響。

李書福:外國品牌搶佔六成市場,中國汽車應奮發圖強


“一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如何正確理解這樣的時代背景,如何積極響應?如何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創造更大的商業成功,為用戶提供更體貼,更加與時俱進的消費體驗?如何適應中國人口老齡化挑戰?如何迎接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一系列經濟現象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深度結構調整? ”李書福這一連串的追問幾乎是所有中國汽車品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一名自主品牌老兵,他深切地感受到自主品牌所面臨的挑戰,“中國乘用車市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產品是外國品牌,而且是高附加值產品,百分之四十以下是中國自己的品牌產品,而且是低附加值產品,同時政府還承諾,五年後全部放開汽車行業股比限制,就是這樣,有些人還說中國汽車市場不夠開放。大家想一想,我們汽車行業的真正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呢?”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對手,李書福鏗鏘有力地指出,中國製造到了必須奮發圖強的時刻了。“競爭無處不在,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中國製造已經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轉型時刻,對企業來講,已經到了決定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已經走到了淘汰賽的生死發展階段,唯有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才能走向光明未來,任何形式的抱怨與自我欣賞都回避不了無情的市場競爭與殘酷的生死挑戰。”

李書福為製造業和中國企業點破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在演講中建言,中國製造業的唯一出路就是“智能製造,降本增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全面推進品質革命。”

“中國製造已經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轉型時刻,智能製造是唯一出路和美好未來。”這位自創業以來就投身製造的大佬斬釘截鐵地表示。

“製造業的卓越進程必須走向價值創造鏈的中上游層面,並且形成核心創造能力,而不是長期停留在價值鏈的中低端繼續粗放發展。中國製造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必須進一步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不能玩小聰明,搞短平快。”

何為智能製造?智能製造又如何實現呢?李書福給予了詳細的闡釋。

李書福:外國品牌搶佔六成市場,中國汽車應奮發圖強


在他看來,智能製造的本質就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智能的本質就是數字化技術的靈活應用、廣泛鏈接與自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製造的本質就是把設計變成產品,把虛擬變成現實。“智能和製造四個字放在一起就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那麼,智能製造又該如何實現呢?李書福也給出了自己的思考,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其實都是“殊途共歸”。“實現智能製造必須痛下決心,必須從用戶需求出發,從企業決策者內心出發,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引領。”李書福直指智能製造的本質和核心要素。

人間正道是滄桑,李書福深諳製造業要想實現真正的突破,必須要“慢工出細活”,遵循製造業的客觀發展規律,不能奉行拿來主義,因為會不但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反而造成技術差距越拉越大,主動權越來越小,可持續發展能力越來越受制於人。

他坦言,實現智能製造並非一日之功,更是需要有大環境的滋養。“發展智能製造,需要環境、資金、人才與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支持,國家政策不能搖擺,必須清晰而堅定地支持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既不能過度空喊口號,更不是一次會議管多少年,必須持之以恆、堅定不移、理直氣壯地拿出一系列政策,長期地支持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李書福語重心長地表示。

這位堅守制造領域數十載的自主老兵,對於製造業可謂是感情頗深。“製造業賺不了快錢,但是如果實實在在乾製造業,也是餓不死,風險較低的行業,製造業需要長期努力,長遠規劃,需要人才培養,團隊穩定,科技投入,創新驅動。”

對於當下製造業領域所遭遇到的亂象,李書福一如既往地給予了炮轟,他絲毫沒有給這些亂象留有“情面”。“最近幾年,虛擬經濟虛火旺盛,有些沒有責任感的資本,唯利是圖的資本,甚至非法的資本嚴重擾亂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各種網絡非法交易,客觀上助長了線上法外之地的滋生,扭曲了黨和政府的正確戰略,有些實體經濟企業經不起這種現象的誘惑,為了賺取快錢而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趕熱浪,造概念,結果就是欲速而不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