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爲懶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南北朝)

人們常說,玩錢幣要靠天分。

確實有人,年紀輕輕而天賦異稟,三五年便名動泉壇,

但你只見其聰慧,可知其努力。

也有的人,資質平平卻不肯上進,十數年都籍籍無名,

你只見他平凡,卻不知他慵懶。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努力,

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錢幣也從不例外。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南宋·紹興元寶)


少壯不努力,老大買假幣

十年前,差不多一樣的時間,

我和成哥同時入坑。

相同的年紀,相同的志趣,自然比別的泉友更有話題,關係更近。

我比較謹慎,只敢買常見的錢幣,

買回來還得對書看譜,找前輩求教,

他比我魄力,喜歡獵奇,

動輒買名珍,卻從不願請教學習。

同樣的錢,

我買個康熙,他買個純熙,

我買個大定,他買個大齊,

我買個貨布,他買三孔布,

...

其實他也知道多是些假貨,

但這麼買又能裝逼,又不用涉及錢幣知識,真偽鑑定,

自然樂此不疲。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新莽·貨布)

現在,我和成哥仍常照面,

在我們十年前常逛的地攤裡,

成哥已從買主變成了攤主。

淳熙,大齊,三孔布,是他攤上的招牌,

他見我常問,

“你玩真品來錢不,現在高仿不好賣呀!”

也或常說,

“現在也想買點真東西,可是不敢買啊!”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唐·背)


泉商不識字,版神不知書

成哥的攤友冒爺,

倒不都是地攤假,

常能吃些地皮貨,偶爾有些東西。

冒爺看瓷器還是很厲害的,什麼窯口什麼時期,總能一眼定義。

但到了帶文字的錢幣,

還要涉及到不同品種的行情,

那就有點吃力了,

篆隸草行楷,滿文八思巴文,

那可是都要學習才能掌握的。

以前,

都是大的(折二)100,小的(小平)30,

清錢都是一個年號一個價,也不管鑄局。

據說被撿過不少漏。

就去年,

我還30買過他篆淳熙,300買過他雍正昌。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南宋·淳熙元寶篆書)


最早玩崇寧時,

朋友給我介紹過一個版神。

這種在我等學渣眼裡一模一樣的東西,竟也能分得清進退俯仰,三五八級,

自然是各種膜拜。

後來自己也暗下決心,

買完崇寧自己對比學習,

卻發現同樣的錢幣,

他說的版和我對的版完全不一樣,

為了得到真相,

又問了好些宋版前輩,

才發現這個版神原是個“偽版神”。

後來朋友告訴我,這個版神已經多年不學譜,

且不說新發現的版式,就是舊的版別也大多概念模糊了。

吃老本的大神,

被淘汰也是必然。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北宋·崇寧通寶)


錢幣玩得爛,就是因為懶

之前有泉友吐槽,

錢幣越來越貴,好品越來越少,

所以錢幣才玩得爛。

但是換個角度想,

還不是因為你買錢幣不曉行情,

看品相沒有眼力。

還常有泉友吐槽,

錢幣越買越雜,仿品越來越多,

所以錢幣才玩得爛。

但是換個角度想,

你翻過幾頁錢幣書,又過手過多少量。

有的玩家花3分鐘翻幾頁錢幣書,就覺得自己很努力,

又是曬圖,又是吹牛逼。

有的玩家寧願永遠逛地攤,也不去別人店裡請教學習,

不願見世面,才上不得檯面。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明清)


有人說玩錢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其實不然,

業餘玩家充分利用業餘,

職業泉商充分當作職業,

足矣。

業精於勤荒於嬉,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玩家,

三天賣錢兩天揮霍的泉商,

永遠原地徘徊,

有目標規劃並堅持的玩家,

有理想抱負且不懈的泉商,

早晚會見成效。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晚清民國)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錢幣玩得爛,

當你把責任訴諸於沒資金,沒運氣時,

想想自己可曾努力。

當你努力過後,

再回頭看看自己的錢幣,

勤奮未必會成功,

但一定會有收穫。

錢幣玩得爛,還不是因為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