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中國「支那」,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日本稱中國“支那”,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古代時期的中國在亞洲影響力巨大,不少國家都敬畏中國文化,甘心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從而學習中國文化的先進之處。比如當時的日本,就曾在唐朝時期派出使者來到中國學習,但明朝時期開始,日本人卻頻繁來到中國沿海地區撒野,在近代時候甚至發動了甲午戰爭、侵華戰爭。

日本稱中國“支那”,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從唐朝到近代,日本從原先的畢恭畢敬態度轉變成了囂張的姿態,非常看不起中國。日本還稱中國為“支那”,以此羞辱中國,但中國在過去也給日本起了很多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早在東漢時期的時候,日本人就對漢朝俯首稱臣。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心存敬仰之意,派使者來中國見漢光武帝劉秀。那時候的日本人又矮又小,漢光武帝就稱他們為“倭人”,稱呼日本這個國家為“倭國”,而他們的天皇則叫做“倭王”。那時候的日本人沒啥文化,自然對這個稱呼不在意。

日本稱中國“支那”,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到了唐朝時期,日本已經學習了不少中華文化,也理解漢字中的“倭”帶有一定貶義性質,所以日本使者就來到皇帝面前,請求皇帝更改日本的代號。當時的日本使者知道中國傳說中有三座仙山立於東海之上,分別是蓬萊、瀛洲、方丈。他們就提議皇帝將日本稱之為“瀛洲”或“東瀛”,而唐朝官方也承認了這一叫法。

明朝初年,日本人頻頻來到中國沿海地區,騷擾中國漁民正常作業,甚至還大肆燒殺搶奪,拐賣人口,簡直是無惡不作。這也讓中國老百姓對日本人尤為反感,於是給日本人起外號為“倭寇”或者“日本浪人”,以此概括日本人在當時的強盜行為。而明朝官方在往後歲月也對前來騷擾的日本人進行教訓,比如戚繼光就把當時的日寇打得落花流水。

日本稱中國“支那”,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到了近代,日本人通過明治維新變得強大起來,綜合實力處於清朝時期的中國,他們竟然忘恩負義的開始打起中國的算盤,通過發動甲午戰爭,從清政府手上拿到鉅額賠款和領土。三十年之後,他們又發動侵華戰爭,妄想吞併中國。但中國人民齊心協力,最後還是把這些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領土範圍。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給日本起了11個外號,分別是倭國、倭寇、倭奴、倭人、日本浪人、東瀛、瀛洲、扶桑、日本鬼子、小日本、小鬼子。這些外號讓日本羞辱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