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人們用油的歷史見證了時代變遷。曾幾何時,許昌城內大小油坊飄散著香氣,生產的芝麻油、豆油等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給家庭餐桌帶去了難忘的味道。

許昌馬家油坊,曾經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1951年,我來到許昌。當時,許昌城內,人們吃油基本上都靠油坊。”家住市區興華路、今年88歲的唐中華在許昌生活了60多年,見證了許昌人的生活變化。“那時候,人們吃的芝麻油是人工打榨的,也叫大槽油!”

許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油料加工方法還很落後。如今,在許昌學院中原農耕博物館還能看到生產大槽油的老式木製榨油機。在唐中華老人的記憶裡,許昌城內的馬家油坊非常知名。“那時候,每家每戶想吃油都要去油坊買,記得南大街的油坊生意非常好。”館藏的檔案資料顯示,馬家油坊是許昌城內潘窯村(今魏都區新興街道辦事處潘窯社區)馬姓人家開設的,始於清光緒年間。馬家油坊曾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據馬家油坊的後人馬西甫回憶,其曾祖父弟兄二人,曾以挑擔賣油為生。二人去世後,後輩馬宏圖、馬有亭、馬少亭三人出資,在城內各立門戶,開了三家小榨油坊,分別取名振泰油坊、清泰油坊、吉泰油坊。油坊一開始榨油,油香就會四處飄散,人們老遠就能聞到香味。據檔案資料記載,振泰油坊門前曾貼著這樣一副對聯:“榨聲如雷驚動滿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萬里乾坤。”

其中,振泰油坊在南大街北段路東,清泰油坊、吉泰油坊在考棚街(今文化街)。民國時期,振泰油坊生意越做越大,最多時僱工人30餘人,生產量也大。1951年,該油坊全套設備被人民政府贖買,改稱許昌縣公營裕民油坊,次年被供銷社接管。

山西人來許昌做油生意,催生了油梆戲

1949年之前,油梆戲在許昌影響很大。其來歷和油有關。

許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清末,有山西人來許昌做生意。最初,他們在靈井一帶走街串巷,挑擔賣油。賣油的時候,他們常常手持木梆有節奏地敲打。人們聽到梆子的聲音就知道賣油的來了。在賣油的過程中,他們發了財,便不想再挑擔賣油和長途販運。後來,他們開始在許昌西關建油坊,坐地經營,生意越來越興旺。閒暇之餘,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他們買來鑼鼓等設備,引來一些戲曲愛好者相聚為樂,場面越來越大。後來,這個戲班子叫“福興班”。演唱時,大家用油梆擊打出節奏,所以人們又稱其為“大油梆”。他們經常在許昌城內演戲,而後到各州、縣、農村古廟會進行演出,名氣越來越大。民國初年,河南新劇團成立,並越來越發達。許昌“大油梆”由州縣行署所辦,並採納了新劇團的管理辦法,班規嚴格,在農村中享有很高的盛譽。

油梆戲形成後,許州城內的紳士開始仿效,又設一戲班,起名“二油梆”。後來,許昌搬運工人也組織了一班戲曲愛好者,人們稱其為“一道轍”“三油梆”。

據《許昌戲曲志》記載:1952年,“大油梆”改為新許劇團,人們把“大油梆”的舞臺藝術編成民謠,如“‘大油梆’不用看,《劈山救母》《白蛇傳》《張羽煮海》再看看”。

壓榨工藝升級換代,“吃油難”一去不返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家油坊輝煌不再,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計劃經濟時期,人們吃油還有些緊張。逢年過節,一般人家才會買瓶香油。人們吃香油的時候一次還不敢吃多,用筷子蘸一下滴到碗裡。”唐中華說,那時候,無論是買糧食、布匹還是油,都要憑票購買。

許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應著城裡人吃油

今年 79 歲的賀保榮家住東城區祖師街道辦事處賀莊村。20 多年前,他以 500 元的價格買回生產隊的榨油設備,和兒子一起開起了家庭油坊,生意越做越好。後來,十里八村的人將芝麻存到他那裡,以2.5比1 的比例兌換芝麻油,可以隨用隨取。後來,受市場行情影響,芝麻一度漲價很多,老人欠了不少債務。可一家人講究誠信,堅持還債,被人們稱為“誠信賣油翁”。如今,賀保榮家早期的壓榨設備已經朽壞,屋內堆放的油餅見證了淘汰的壓榨設備。從畜力、人力到電力,榨油的動力在不斷變化。賀保榮老人回憶說,20世紀90年代,榨油設備越來越先進,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大槽油了。

“植物油加工廠採用壓榨法,出油率低。推廣榨油新工藝後,逐步實行低溫脫油法,擴大了精煉油的範圍,提高了深加工的能力。”1993年出版的《許昌市志》記載了壓榨技藝的更新。隨著榨油工藝的不斷提升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吃油越來越方便。如今,人們走進超市、便利店或者菜市場,各種油品琳琅滿目。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橄欖油、芝麻油等應有盡有,滿足著人們不同口味、不同消費水平的需求。

“現在,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油都有,可以很方便地買到。”市民黃小麗說,改革開放讓市民過上了好日子,“吃油難”一去不復返了。“吃油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方面。改革開放40年,許昌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唐中華說,如今,許昌各項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人們生活得越來越幸福,他們很知足、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