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山裡人”變“城裡人”——白銀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側記

——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側記

記者 姚繼東

“每天早上4點把娃叫醒去上學,走路要走一個半小時。到了冬季,天亮得遲,一路上黑著摸不著路,娃小還得背上,天快麻麻亮的時候,碰到其他的學生娃,就從背上放下來跟上其他學生就走了。”會寧縣會師鎮鐘鼓樓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住戶孫克國說。

今年51歲的孫克國,是一個樸實寡言的地道莊稼漢,也是頭寨子鎮中灣村黑泉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的重苦力勞動使得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的多,老兩口談及老家,吐露的不是留戀,而是飽經往日生活磨難的酸楚。

孫克國有三個孩子,在老家時,背兩個孩子上學,孫克國的妻子王金萍一背就是6年。後來實在沒辦法,他把孩子轉到30公里以外的頭寨子鎮上,租房子供娃娃唸書。孫克國除了種莊稼,還鑽小煤窯,幹裝卸工,砸牆背沙,不惜一把苦力攬活掙錢養家。

2017年孫克國從大山裡搬到會寧縣城會師鎮鐘鼓樓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點狀元府邸小區,擁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基本夠住,樓層採光好,周圍環境優美,特別是孩子在家門口上學,再也不用起早摸黑。

讓孫克國做夢都沒想到的是,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他住上了城裡的樓房,在簽訂搬遷合同時,不識字的孫克國第一時間請人代簽了名字,鐵了心要搬出那個“窮窩窩”。

今年10月,郭軍柱一家從大溝鎮韓岔村廟川組搬遷到鐘鼓樓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進了75平方米的房子。

“這套樓房我只掏了1萬元,是兩室一廚一衛。”郭軍柱高興地告訴記者。

郭軍柱原本他也和其他普通家庭一樣,有個幸福圓滿的家,夫妻恩愛,孩子懂事,自己在外搞裝修掙錢養家。可是2010年妻子難產意外去世,讓這個家陷入絕境。嗷嗷待哺的女兒、不知世事的兒子和年邁體弱的老父親,都需要他照顧,瞬間家庭所有重擔都落到了郭軍柱一個人肩上。一直以來,靠著政府的救濟和兄妹的幫助,郭軍柱艱難地支撐這個家,能在城裡有自己的住房,這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如今,搬入新家的郭軍柱還在政府的幫助下,在縣環衛所找到了一份環衛工人的工作,這份既能掙錢補貼家用也能同時抽空給孩子做飯照顧家庭的工作,讓他感到很滿意,也讓生活有了盼頭,在這個溫馨而舒適的新家再次開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記者漫步安置點小區,看到這裡草坪青青、道路乾淨整潔,水、電、暖、路、氣、廣播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易地扶貧搬遷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會寧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標,切實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將易地扶貧搬遷、城鎮化建設、產業開發等工作結合起來,讓貧困群眾“出山進城”,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的模式謀求扶貧工作新突破,讓祖祖輩輩生活在山溝裡的居民搬出深山過上幸福生活。

搬出窮山溝,步入新生活。為切實加強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會寧縣按照自主創業安置一批、扶貧車間安置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三個一批”的方式,對搬遷農戶進行就業安置,實現搬遷農戶戶均有一個勞動力穩定就業,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難題,從根本上實現“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據統計,2017年度和2018年度,會師鎮鐘鼓樓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共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267戶6271人。目前住房全部建成並分配到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