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人们用油的历史见证了时代变迁。曾几何时,许昌城内大小油坊飘散着香气,生产的芝麻油、豆油等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给家庭餐桌带去了难忘的味道。

许昌马家油坊,曾经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1951年,我来到许昌。当时,许昌城内,人们吃油基本上都靠油坊。”家住市区兴华路、今年88岁的唐中华在许昌生活了60多年,见证了许昌人的生活变化。“那时候,人们吃的芝麻油是人工打榨的,也叫大槽油!”

许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油料加工方法还很落后。如今,在许昌学院中原农耕博物馆还能看到生产大槽油的老式木制榨油机。在唐中华老人的记忆里,许昌城内的马家油坊非常知名。“那时候,每家每户想吃油都要去油坊买,记得南大街的油坊生意非常好。”馆藏的档案资料显示,马家油坊是许昌城内潘窑村(今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潘窑社区)马姓人家开设的,始于清光绪年间。马家油坊曾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据马家油坊的后人马西甫回忆,其曾祖父弟兄二人,曾以挑担卖油为生。二人去世后,后辈马宏图、马有亭、马少亭三人出资,在城内各立门户,开了三家小榨油坊,分别取名振泰油坊、清泰油坊、吉泰油坊。油坊一开始榨油,油香就会四处飘散,人们老远就能闻到香味。据档案资料记载,振泰油坊门前曾贴着这样一副对联:“榨声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其中,振泰油坊在南大街北段路东,清泰油坊、吉泰油坊在考棚街(今文化街)。民国时期,振泰油坊生意越做越大,最多时雇工人30余人,生产量也大。1951年,该油坊全套设备被人民政府赎买,改称许昌县公营裕民油坊,次年被供销社接管。

山西人来许昌做油生意,催生了油梆戏

1949年之前,油梆戏在许昌影响很大。其来历和油有关。

许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清末,有山西人来许昌做生意。最初,他们在灵井一带走街串巷,挑担卖油。卖油的时候,他们常常手持木梆有节奏地敲打。人们听到梆子的声音就知道卖油的来了。在卖油的过程中,他们发了财,便不想再挑担卖油和长途贩运。后来,他们开始在许昌西关建油坊,坐地经营,生意越来越兴旺。闲暇之余,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他们买来锣鼓等设备,引来一些戏曲爱好者相聚为乐,场面越来越大。后来,这个戏班子叫“福兴班”。演唱时,大家用油梆击打出节奏,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油梆”。他们经常在许昌城内演戏,而后到各州、县、农村古庙会进行演出,名气越来越大。民国初年,河南新剧团成立,并越来越发达。许昌“大油梆”由州县行署所办,并采纳了新剧团的管理办法,班规严格,在农村中享有很高的盛誉。

油梆戏形成后,许州城内的绅士开始仿效,又设一戏班,起名“二油梆”。后来,许昌搬运工人也组织了一班戏曲爱好者,人们称其为“一道辙”“三油梆”。

据《许昌戏曲志》记载:1952年,“大油梆”改为新许剧团,人们把“大油梆”的舞台艺术编成民谣,如“‘大油梆’不用看,《劈山救母》《白蛇传》《张羽煮海》再看看”。

压榨工艺升级换代,“吃油难”一去不返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油坊辉煌不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吃油还有些紧张。逢年过节,一般人家才会买瓶香油。人们吃香油的时候一次还不敢吃多,用筷子蘸一下滴到碗里。”唐中华说,那时候,无论是买粮食、布匹还是油,都要凭票购买。

许昌的一家老油坊,曾供应着城里人吃油

今年 79 岁的贺保荣家住东城区祖师街道办事处贺庄村。20 多年前,他以 500 元的价格买回生产队的榨油设备,和儿子一起开起了家庭油坊,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十里八村的人将芝麻存到他那里,以2.5比1 的比例兑换芝麻油,可以随用随取。后来,受市场行情影响,芝麻一度涨价很多,老人欠了不少债务。可一家人讲究诚信,坚持还债,被人们称为“诚信卖油翁”。如今,贺保荣家早期的压榨设备已经朽坏,屋内堆放的油饼见证了淘汰的压榨设备。从畜力、人力到电力,榨油的动力在不断变化。贺保荣老人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榨油设备越来越先进,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大槽油了。

“植物油加工厂采用压榨法,出油率低。推广榨油新工艺后,逐步实行低温脱油法,扩大了精炼油的范围,提高了深加工的能力。”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了压榨技艺的更新。随着榨油工艺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吃油越来越方便。如今,人们走进超市、便利店或者菜市场,各种油品琳琅满目。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橄榄油、芝麻油等应有尽有,满足着人们不同口味、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油都有,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市民黄小丽说,改革开放让市民过上了好日子,“吃油难”一去不复返了。“吃油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40年,许昌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中华说,如今,许昌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他们很知足、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