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現在的書法界很熱鬧,也很惶惑。有人以為中國社會已經和傳統完全分離,只要在“形式構成”和“視覺刺激”方面使勁折騰就行了,書法裡面的文化意味、人生意味,那是屬於古人的,今人既難以重複,也不必再費心力。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什麼樣的書法叫好?什麼樣的書法家真正無愧這個稱號?歷史是有衡量標尺的,只是這標尺最終存在於文化發展的風雲澹盪間,存在於代代不息的精神成長裡。在關於書法的享受和滿足的喧喧世界之外,不搞書法的吳冠中談了一番話,說是有一般才華的人搞繪畫,努力一輩子可以成功,而搞書法則未必。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書法太難了。這番話是他的老師潘天壽告誡的。書法作為國粹,人人可遠觀也可褻玩;也惟其國粹,真正要是選擇了書法和生命為伴,也就是選擇了終身的痛苦。在這樣的痛苦裡,很可能讓人陷入不可知論,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抗爭的方法最終歸於單純:無論世界怎樣異彩紛呈甚至光怪陸離,它終於是歷史延續中的一瞬;那些能夠讓人真正得到心智浸潤的精神文化表現,哪怕在喧鬧中默然悄然,它的價值最終是存在的。以潘受先生而論,有這樣的詩,這樣的書法,就證明中國文化精微所在,就證明“傳統”非在太虛幻境。古人云:“乘肥馬衣輕裘與朋友共”。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有人說書法能賣錢,但賣錢的多少,卻不是衡量藝術水平的槓桿。

“你一家還沒寫象,就開始寫別的”我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寫,從書法的角度看,寫象了有何意義,我崇尚“操千曲而知音”。歷史上那個大家是隻學一家的。獨特的書法需臨歷史上多家碑帖,找到書法的美學共性,特徵,再融入時風,個性才能變創出自己的體來。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整齊化一是書法中最低級的審美表現形式,古人稱為“狀如算子”真正的優秀作品是對立統一的強細,點畫空間,墨色,章法的對比,在變化中求融合,在融合中求奇,求自然。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我主張開始學書,最好用“拿來主義”的辦法,因為這些傳統都是前人或前輩,以心血換來,不要有所懷凝,聰明的人是站在別人的勞動果實上前進的。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書家不是培養出來的,楊守敬說“天份第一,功夫次之”。 對一理論要細心研究,大膽嘗試,一定要理創結合,不能只顧做梯子,而忘了爬樓梯。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但是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學書一定不要錯誤重複,方法悟性是第一位的。書法家的成就,不是說誰的技法表現得多好,而是看一個人作品的格調和思維有多高。象xxx這樣大家的思維能改變時尚、潮流,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大師級人物之一。

一個沒有激情的人怎麼寫也當不了書法家。

研究書法沒有必要天天寫,應多思考其方法,否則老重複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