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時光如初

“十幾年前,樂山城裡隨處可見我們的身影,不管是樂山本地的人還是過來遊玩的旅客,都愛坐我們的三輪車。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都依靠著這輛叮叮噹噹的三輪,過上好日子。現在啊,社會發展了,各種各樣的車多了,我們也漸漸沒落了。不曉得哪一天,這陪了我十幾年的老夥計也會變成一堆廢鐵......但在那之前,能踩一天,就多踩一天。”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今天的主人翁就是這位蹬三輪的餘阿姨,她是很多車友口中的“拼命三娘”。在共享時代下,三輪車越來越不景氣的今天,許多車友常常搖頭嘆息,也接受著每天只賺得了二三十的現狀。但她,卻用智慧和拼勁,盡力把握住每一次人們需要她的時刻。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聯運車站。只要一有客車在站前停下,一個藍色身影便小跑過去,湊近門口,抬著頭對每一位下車的人詢問:“坐不坐三輪?”“坐三輪車吧。”常常得到的卻是搖頭擺手,或從未落在她身上的目光。

沒有回應,她倒也不急。客車開走後,默默回到自己的三輪旁,倚著把手等待。眼看下一輛車朝站臺駛來,她又重振精神,跳上三輪,向前踩了幾步,停好車,朝著人流走去。徘徊許久,問了十來人,還是一無所獲。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十點零一分,她終於迎來今天的第一位客人,走街串巷,拿到了第一筆收入。或許是開了個好頭,不久又一位客人上了車。

送走第二位客人,她準備返回聯運站。直行途中,她忽然緩緩掉頭。原來,對面站著一位拿著包裹看似等車的行人,她決定過去試一試。就這樣,在敏銳的感覺,竭力的爭取下,她順利接到第三位客人,並收穫今日最多的一筆:十元。

曾詢問過不少三輪車主,得到最多的說法是:每天賺多少,得看運氣。但從她身上看來,或許,並不全靠好運相助。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路過長江市場,她察覺這裡三輪車不多,人流量還不錯,便停下來,休息片刻,等待生意。細密的汗水從她的額頭鼻尖滲出,她下意識拿起本用來裝扮的絲巾在臉上擦了擦。

等了一會兒,眼看沒人,她坐上三輪,輕輕倚在靠背上,閉了閉眼說著感覺有一些困了。這才得知她晚上竟還在中心站附近兼職保潔,凌晨四點才下班,回家睡短短几個小時又出來蹬三輪車賺錢。

“你為什麼這麼拼阿,身體能受得了嗎?”我有些驚訝地問。

“哎,三輪車生意不穩定,趁現在還算年輕,身體又沒什麼病,多賺點吧。”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下午快到兩點,她送完客人返回聯運站,走進常去的一家飯店。點了一份豆花,一份米飯。

“你每天都吃豆花嗎?”“差不多吧。”

“這樣吃,下午會不會餓啊?”“沒事,我多吃點飯。”她扒拉兩口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從店員口中得知,有時她為了拉客,三四點才吃得上午飯。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喝完最後一口湯,一輛客車在小店前停下。她連忙出了小店,跑到車前詢問,無果。轉頭回到自己車裡,剛剛準備休息,又一輛客車到達。她立馬下車招呼,兜兜轉轉,總算拉到一個客人。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我在店裡休息了十幾分鍾,出小店時,遠遠地望見回來的她,已在自己的車棚裡睡著了。

她曾告訴我,下午的生意不太好做。但好在,努力的她,運氣總不差。片刻打盹之後,她又忙著四處招呼,滿足地跑成了幾單生意。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大約六點,她告訴我,一會兒聯運站要關門,她得轉移到橋下等生意,能多跑幾趟是幾趟,做到七點半再回家吃晚飯。吃完就趕去中心站附近做幾個小時的兼職工作,明早再出來跑三輪。

陪著她一起走到橋下,我倆告了別。在我騎單車回家的路上,碰巧她搭著人經過我,聽見她喊了兩聲:“你慢慢走,慢慢走!”頓時,心頭一熱,暖流暗湧。

#樂山人的一天# 叮叮噹噹的三輪車,承載了我十幾年的記憶

望著今天見過無數次的背影,想起最近網絡發佈的整頓樂山三輪車的消息,不知道他們能否通過一次次安全檢查,能否應對共享時代的誕生,能否在世界發展演變中還能爭取到一席之地。‍

希望餘阿姨以及如她一樣的“末代騎士”,能保重身體,幸福安康。

若有一日,蹣跚老去的三輪車,再也追不上事物更迭的步伐。‍‍‍你,會想念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