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的現狀

华阴老腔的现状

《華陰老腔》簡介——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縣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一種漢族皮影戲曲劇種。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鑑於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於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迫切需要長期保護。華陰老腔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譚維維和華陰老腔藝人在央視春晚上為觀眾帶來一首《華陰老腔一聲喊》。自此才響徹中華大地,被大家所認識和讚賞。

華陰老腔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原因在於老藝人們仍舊面臨日益衰老,而後繼無人的境地。儘管老腔傳承人也在努力招募愛好這一曲目的年輕人學習,但也並沒有形成系統化規模化,學員仍舊寥寥無幾。就拿老腔藝人董安芳這個班組來說,雖然也在努力維持著藝術生命,但現實的生活問題,經濟收入問題仍舊是最大的問題。據董安芳老先生地介紹,他們這個班組,本來人就不多,加之年齡偏大,經常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而為了把這一藝術寶典呈現給大家,不得不在一家旅遊公司的餐廳舞臺上表演,而讓人最為嘆息的是,這些藝術寶貝的老人們,月工資僅僅千元出頭。雖然藝術價值不能等同金錢多少,但窘迫的經濟收入,也著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這些老腔老藝人們的前進步伐。我覺得適當的經濟收益,這不僅是保護藝人,更是尊重藝術的體現。假如有人為此出面辦老腔學習班,老腔學校的話,本人第一個支持並贊助!希望熱愛藝術,熱愛老腔的朋友,能夠出一份力,為這些藝人喝彩的同時,也為這個老腔藝術的生命延續,盡一份薄力!下面是董安芳老先生的班組舞臺風采照,遺憾的是,臺上的身影在悄然少去。


華陰老腔的現狀
華陰老腔的現狀華陰老腔的現狀
華陰老腔的現狀華陰老腔的現狀
華陰老腔的現狀華陰老腔的現狀
華陰老腔的現狀華陰老腔的現狀
華陰老腔的現狀華陰老腔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