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作者|醜醜媽Vivian



01


假期和小姐妹們聚會,在一起免不了要聊到孩子。


以往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學習成績上,但是現在不僅是聊學習,還要聊情商!聊社交!好幾個朋友都說孩子比較害羞,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在公共場合也不太敢表現,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實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的狀況是不是真的害羞。


有個朋友很著急,說她家娃不愛跟其他小朋友玩,總是玩自己的。帶去兒童樂園玩沙子,也只會自己拿著鏟子往翻斗車裝沙子,不會跟其他小朋友合作。


即便她刻意引導和別的小朋友多交流,娃也沒多大興趣,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一問孩子多大了,她說兩歲多一點。


這就難怪了!孩子兩歲多還處於平行遊戲的階段,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遊戲方式就是各玩各的,也許會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什麼,模仿別人的玩法,但是很少會出現像家長們期待的那種“過家家”式的合作遊戲。


所以3歲以前孩子呈現出平行遊戲的狀態其實是正常的,並不是因為孩子孤僻、害羞或者不合群。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02


還有朋友說自己孩子比較內向,所以不敢跟陌生人打招呼,每次遇到生人都躲到自己身後,覺得孩子膽子太小、太害羞。


這其實是對內向孩子的誤解。內向並不等於膽子小,也不等於害羞。內向是屬於孩子先天的一種特質。


內向的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是獨處,當他們參與社交活動時,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所以內向的人總是需要獨處的時間來給自己充電。而外向的孩子是通過與人交流來獲取能量。


內向和外向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雖然在大多數家長心中,都覺得外向性格的孩子能說會道,以後在社會上更加有競爭力,但是其實內向性格的孩子也是有他們的優勢的。


比如相比較而言,內向性格的孩子專注力更好,更有耐心,適合從事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的職業,比如醫生、會計、工程師等,而且中外很多名人其實都是內向性格的人↓↓↓


沃倫·巴菲特,投資大師。羅伯特·哈格斯壯在《沃倫·巴菲特的路》一書中說:“沃倫·巴菲特是一個非常謹慎的內向的人。”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

沃爾特·艾薩克森在《尋找真實的比爾·蓋茨》中描述道,在他六年級的時候,他的性格外向的母親覺得他應當去接受心理諮詢。她不理解他為什麼總是在車庫裡泡著。當她問他在做什麼的時候,蓋茨扔回一句:“思考。”

奧黛麗·赫本,電影巨星。她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所以不要覺得內向的孩子以後的成就一定不及外向的孩子,內向孩子也有自己的優勢。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另外,內向並不等於害羞。有人說“內向”的人,其實都是沒有“聊到”對的人。也就是說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會聊、不敢聊,而是不願意聊,當他們準備好和有主觀意願的時候,是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和別人交流的。


害羞體現的是一種不自信、膽怯和社交技能的缺乏。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內向孩子也不自信、也害羞,那可能是家長們對於內向性格的偏見,對孩子的社交問題進行了負面的強化。


通常而言,在掌握了正確的社交技能以後,內向孩子也能夠表現出優秀的人際溝通能力,之前提到的那些名人就是例子。


所以說,內向孩子不是不會溝通,只是在有些時候需要獨處來充能,他們不是因為不受歡迎而被孤立,而是享受一個人的快樂。

所以,不要再說孩子害羞是因為性格內向。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03


那什麼叫做害羞呢?


當你發現孩子看到別人在一起玩很想加入,但是又扭扭捏捏不知道怎麼做,或者非常害怕被拒絕,也就是出現“想而不能”“想而不敢”的狀況時,多半就是孩子真的害羞了。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怎樣緩解孩子的害羞情緒,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有些人覺得情商高是一種天賦,彷彿是天生的。但是研究表明,情商是一種後天習得的能力,社交技能也是可以學習的。


為什麼要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能?


因為可以提高孩子社交的成功率,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有一個積極的開端。


比如,教孩子一些社交禮儀:打扮得體、說話講禮貌、尊重別人等等。這些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孩子們也是更喜歡和禮貌得體的孩子一起玩耍的。


另外,還可以教孩子怎樣加入別人的遊戲。比如,首先可以大聲地打招呼,引起別人的注意;然後可以真誠地讚美別人,或者為別人提供幫助;接著發出邀請,“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除了口頭上教孩子怎麼說,還可以在家裡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練習怎樣與陌生人打招呼、怎樣結交新朋友。當孩子真正在生活中碰到相似的場景,就能夠更加熟練和有自信。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2.當孩子沒做好準備時不逼迫

有時候家長過於擔心和在意孩子的社交問題,總是在遇到生人或者朋友的時候,強迫孩子打招呼,還強行給孩子貼標籤,“這孩子就是膽子小”“這孩子就是不愛喊人”......


其實這樣的舉動在無意中都會加深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對於社交這件事愈發恐懼。


有些孩子是真的害羞,給他們一點時間,當他們準備好以後,自然會願意打招呼。這時候家長越是逼迫他們,當所有人都在期待著他們“發聲”的時候,他們就會越緊張、越無所適從。


有些孩子可能是真的不喜歡打招呼,不習慣大人之間的這種“寒暄”,這時候家長如果強迫他們打招呼,只會適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們最好不要逼迫孩子打招呼,事先教會孩子必需的社交技能,在重要的社交場合前適當提醒下就行。


3.家長們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很多抱怨孩子害羞、膽小的家長,其實自己也不善言談,比較慢熱,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差。


孩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發展“社會性參照”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會參照主要撫養人的情緒和行為來做判斷。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視崖實驗”,就是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施壓裝置上(如下圖),讓寶寶從右往左爬過去,當寶寶爬過中間板,到達“只有玻璃”的“深淵”處時,視覺上看繼續往前爬是會墜落的。


走親訪友,孩子卻內向、害羞?試試這三種方法,提升孩子社交力


大多數寶寶這時候會去看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這時候表現出擔憂或者面無表情,寶寶就不敢繼續往前爬;如果媽媽面帶微笑,不斷鼓勵寶寶前進,那麼寶寶就會在媽媽的鼓勵下繼續往前。


這就說明孩子會參照撫養人的情緒和態度,在韓國一項改版的“視崖實驗中”,在“深淵”處燒了一把火,即便如此,當對面的媽媽微笑著鼓勵寶寶繼續往前爬的時候,這個微笑竟然成功地幫助寶寶穿越了“火海”。


在日常交往中也是這樣,到了陌生的環境,或者見了陌生人,如果爸爸媽媽表現出輕鬆愉快的樣子,自如地與他人打招呼、交流,那麼孩子也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個從沒見過的叔叔阿姨是可信任的,自然孩子也會呈現出積極、自信的狀態。


所以想要孩子克服害羞,自信大方地與人交流,家長也需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起到示範作用。


—END—

醜醜媽Vivian,三歲男孩的媽媽,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學校講師,多年兒童早期教育和情商訓練經驗,專注於親子關係、兒童教養和情商教育等領域,倡導“育兒先育己”,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