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心向往意彷徨


历史大潮中,能人很多,文武双全的人数量还是有限;

在文武双全的人当中,能“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的统帅并不多。

但以下三人,我想大家肯定是认同的。

1、毛主席,当之无愧



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可谓是极其突出,能称得上历史第一人。

从井冈山开始,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开始展现。

先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后是制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策略。

在实际的战争中,四渡赤水,夺取乌江天险,飞跃大渡河等都是毛泽东指挥的杰出战役。

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合,充分的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正确。

建立延安根据地,国共合作打日本,反映出了毛主席的战略眼光。



内战时期,选用合适的指挥官,制定合适的策略,在人数、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把国民党打到了台湾,创造了不小的奇迹。

朝鲜战争时,冒着巨大的风险,敢于和美国等多国部队亮剑,而且并没有输掉战役,说明了主席的勇气和正确的判断。

从“文”的方面来说,主席也是近百年来的第一人。



不仅能书写各种军事著作和军事理论(如《论持久战》等),而且还能写出一手好诗,其诗磅礴大气,文采一流。

其中一些诗句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比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比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比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再比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又比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从中国历史来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第一人,非主席莫属。

2、李世民,也是文武兼备



李世民是很能打仗的,这点连毛主席都说“论各朝帝王,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莫过于李世民,其次为朱元璋。”

李世民跟着自己老爹李渊起兵时,还是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小伙,但年龄并没有阻挡住李世民的军事天赋的发挥。

在唐朝统一大业中,李世民基本上以一己之力,帮父亲统一了全国。除了父亲登基前的一两年,李世民是配合父亲打了几个胜仗,之后,李渊在宫中,太子李建成也基本在宫中,只有李世民在征战。并且只用了八年时间平定了天下。



李世民先是利用坚壁清野消耗战,击败了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地区。

之后,开始收拾中原的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人也是一方豪强啊,但李世民先是将王世充围在了“洛阳孤城”里,王世充无奈向窦建德求救。

李世民将计就计,快速拿下了窦建德,无奈的王世充投降了,于是黄河流域地区被收回。

在后来的时间里,李世民先是将刘黑闼的部队用水攻击败,刘逃到了匈奴那里,后来卷土重来时,被李元吉再次击败。

最后一个被李世民击败的是梁师都,这事已经是玄武门之变后了。

总体来说,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突出。



但李世民不仅强在打仗,还强在治理国家。

知人善任是李世民的强项,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被李世民所重用,出力不少,以前的老弟兄们也被李世民进行了合理的安置。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任用了魏征,魏征可是李建成的人啊!这个举动让曾经的太子党们充满了希望,并开始积极的为李世民出力。

正是李世民的超强的治国能力,超强的用人能力,创造了盛世“贞观之治”。

3、曹操,文韬武略,不容小觑



曹操很牛逼,牛逼之一,在于他的眼光很远,格局真的很大,军事指挥能力超强。

他年轻时破黄巾立下战功,其后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

其后,和袁绍等人,发动讨贼行动,史称“三十路诸侯伐董卓”,可惜并未讨伐成功。

流落在外的曹操,任了兖州牧的职务,用计收降青州黄巾军,称为青州兵,有了自己的正式武装。

在后面的时间里,曹操开始大力发展,做了几件大事,其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最重要的资源;其后,开始广招人才,并在官渡打败了袁绍,成为了北方最大的集团。



实力强盛的曹操,成了魏王,也比较膨胀了,因为,放眼天下,已经成为了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孙权和刘备的实力都不如曹操。可惜,赤壁之战时,被孙刘联军击败。

但,即使如此,曹操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是很快又发展了起来,最后还是曹操这一脉统一了全国(先是曹魏战胜了西蜀,后是篡了曹魏权的司马家族收了东吴)。

曹操牛逼之二是,治国了得,而且文采斐然。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兵粮问题;打破了以前的用人机制,打破了士族门第观念,让有才者纷纷前来效力。

这样下去后,曹操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给曹魏将士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而且,曹操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现在也是被很多人欣赏;

“对酒当歌,明月几何……”更是让很多古今人士赞扬,并且捧红了“杜康”酒。

曹操对建安文学影响很大,其子曹丕、曹植也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特别是曹植曹子建,更是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星星,是可以和汉代司马相如、唐代李白齐名的主。

说曹操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杰出人物,实在没有理由反对。



历史当中,“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最厉害的就是这三位。


蓝风破晓


我看了一下下面的评论,感觉提到毛泽东的人不少,诚然,毛主席自然算一个,但其实我们中国历史上能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并不多。

首先历代帝王其实是可以直接pass的,要说中国历史上有名一代的君主大部分都有资格拿下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头衔,但是在文化上难以跻身文学家之列或者诗人学者。我承认,康熙帝的确是很有才学,他的诗写的很不错,他对西学的精通在中国所有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他的文治武功我自是不必赘述,但是也没人说康熙是个文学家或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什么的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个农民出身,当过和尚,当过叫花子,但他为人可以说是相当之勤奋,当上皇帝后文化文平直线飙升,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难当此名誉。

最后,我来举一个例子,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具体事迹和评论大家可以直接百度。


夜雨大人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乍一看,这要求挺高,但只要换一种说法,大家更容易理解——“出将入相。由于中国古代出于权力制衡等考虑,采取文武分置的办法,文武双全还能尽情施展且大获成功的人,不是特别多。

这里,俺只说自己佩服的两个人(看完再讨论哈)。

第一, 范仲淹。



范仲淹在文上的成就就不用多说了,他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发起庆历新政,并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死后得到文人最高褒奖——“文正”之名,可以说是文人中的典范。

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在武的方面也丝毫不弱。

他在大宋西北最困难的时候,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主动要求出知延州,后来又知庆州,守卫边镇。他训练新军,开垦土地,几次防御战都让西夏铩羽而归。西夏人不由哀叹:“不怕大范老子(范雍),就怕小范老子(范仲淹)”。

第二个是谁呢?

如果有谁可以超过范仲淹在俺心目中的地位,成为第二个出将入相的典范,那么非于谦于少保莫属。



于谦作为文官,巡按江西,平反冤案;巡抚豫晋,官声赫赫;主持兵部工作,改革兵制,为国家节约大笔开销。后来,“土木堡之变”发生,皇帝蒙尘落入胡人之手,朝中名将悉数遇难,精锐士兵伤亡殆尽。

京城人心惶惶。关键时刻,本来是文官的于谦毅然站出来,勇敢承担起守卫京城的千斤重担。他调集援军,修补城墙,调度粮草,一切做得井井有条。京城里的不安在他的镇定中慢慢消失了,大家跟着于大人一起忙碌起来,为保卫首都尽心尽力。

当瓦剌大军兵临城下时,于谦又像一个统帅一般,毅然挑起指挥作战的重任。他力排众议,放弃守城,而是选择依城野战,几次在野战中打败瓦剌,稳定了军心民心,震慑了瓦剌,保卫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在笔者心目中,保住了首都的于谦,功劳超过保卫了西北的范仲淹,毕竟,首都的影响会更大。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还很多,比如以不到两万兵力击退几十万金军的文弱书生虞允文;比如,组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等。但是,要说笔者最佩服的,还是文中提到的那两位——范仲淹和于谦。

当然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眼里“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选难免不同(比如随着《军师联盟》热映,不少人认为司马懿也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牛人)。总之,欢迎留言讨论。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具备这样出色的指挥能力、运筹帷幄的超人眼光的人,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若挑选一位对当今人们之所以能够幸福生活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必定是千古奇才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一个湖南的小伙子,看到中国面临困境,国将不国,他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带领劳苦大众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真理,把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

他清楚了外国在中国的殖民势力,迫使各国列强废除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最终改变的中国亿万人民的命运,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中国的国界。

毛主席文化底蕴深厚,一生读书不倦,拥有“文可提笔安天下”的能力

毛主席早年经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他是那样说的,也是 那样做的。作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毛主席风云一生,书剑双修。

当然,这里所谓的“剑”不单单指的是军事,还包括对书本的运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实践的能力,毕竟读书是为了实践。

既然读书是为了磨剑、亮剑,以创“奇事”,当然就不能漫无目的地阅读,那样 反而会稀释思想和实践之“剑”的锋利度。



毛主席在22岁那年,就已经明白读书可以改变一生,进而改变贫穷积弱的局面。作为师范生,他当时潜心古籍,但汗牛充栋的古籍用一生也读不完。于是他列出了77种经、史、子、集书目。有选择才能与众不同。

毛主席在投身革命事业后 ,便把读书、择书、荐书当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他留下的文字或当事人的一些记载,可归纳出他阅读、推荐和编辑的27个书目名单,涉及上千种书,其实这也远非他一生阅读的全部,他在北京的住处藏书达9万多册,可见一斑。

正是他早年丰富的读书知识积累,才能让他写出“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傲视群雄的诗句,才能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的霸气篇章,才能拥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才能在万千英豪之中用“文可提笔安天下”的能力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毛主席军事修养过硬,一生斗争不止,拥有“武可马上定乾坤”的豪气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是广受盛誉的,即便再挑剔的人也没有办法对毛主席的军事才能提出任何质疑。

毛主席虽然没有上过专业军事学校,但天生就有着超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战争并不是一味的冲锋陷阵才叫“定乾坤”,毕竟将帅有别,真正能带领 人们打胜仗的帅才,更是战争时期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人同样被称为“武可马上定乾坤”。

其实,毛主席的很多军事指挥能力都是在现实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中国当时现状的深刻理解之后,毛主席才能总结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建立在对全局掌握的绝对自信下的说法,他是能看到历史车轮走向的人。

不仅如此,毛主席精心总结的战术思想才是破敌制胜的关键法宝,在被逼上绝路时,毛主席告诉部队要坚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策略,这样才能保存一切有生力量。


而“敌退我追,在游走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这样的战略战术说起来简单,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有鉴于此,历史上真正能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毫无疑问,必定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小小嬴政


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人,首先他的文章能够起到安定天下的启蒙作用,其次他的统帅才能能够平定天下。历史上这样两全其美的人不多,从古至今首推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一、王阳明

(1文可提笔安天下

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思想学说,是在中国明代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思想,流传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作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临行前,在天泉桥留心学书院四句教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武可上马定乾坤

明正德十二年,王守仁亲统领将士以出敌不意的进攻,连破敌兵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仙下凡。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王守仁在江西境内的征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王阳明先以以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迷惑敌人,争得时间后调齐大军,已集结完毕的王阳明,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被王阳明击溃,这场有惊无险的战争宣告结束。


林哥漫谈


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能够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文武双全的历史人物,其实并不算少。而具体到近代,文武双全的历史人物,功绩最大,能力最强的人,当然只会是毛主席。



我们在读到遵义会议时,经常会看到对它的评价:在生死攸关和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遵义会议之所以能有如此伟大的历史功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这场会议中,正式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正是有了文武双全的毛主席的领导,面临最危机关头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才能转危为安,才有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军事奇迹,才有了红军三大方面军最终成功会师陕北,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历史时刻。

才有了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的坚决抗日,蓬勃发展;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中国人民最终摆脱百余年来最耻辱、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胜利;才有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信与豪迈。



鸢飞九天2018


历史上谁能真正做到这两条的我的回答是:只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才能做到!毛主席在五次反围剿中,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在抗美援朝等战争中都只靠一张陈怕的老地图指挥干军万马,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武可上马定乾坤!文可提笔安天下,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写的:论持久战:才使包括国军在内的八路军,新四军,地方游击队等抗日武装有了正确的方向指引!才使抗日坚持下去,用了八年时间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毛主席的论:新民主义革命::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一系列毛主席著作都是文可提笔安天下的见证!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实践证明只有按毛泽东思想中国就是战无不胜的军队,战无不胜的人民!永远战无不胜的中国!


手机用户3955293418谢


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只有伟大领袖毛主席!

首先说,毛主席如何文能提笔安天下的?

古往今来,会写文章的人不少,写得好的也不少,但是能通过写文章安天下的,凤毛麟角。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

井冈山上,革命群众人心浮动,担心井冈山上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主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井冈山上的人心迅速安定下来,三年之后,不仅井冈山的红旗保住了,全中国都插遍了红旗,红色政权遍布全国。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上下笼罩在失败情绪中,毛主席写下了《论持久战》,为抗日战争准备了最好的方法和策略,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全国人民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预测一一应验,全国人民按照《论持久战》的要求,走出了抗战低谷期,最终走向了胜利。

再次说,毛主席如何武能上马定乾坤?

毛主席的马上定乾坤,不是靠优秀的骑射技术、也不是靠身先士卒的勇气,而是靠智慧,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

长征中,红军被十倍于己的敌人不停围追堵截,革命事业岌岌可危。毛主席临危受命,接下了军事指挥权。三个月时间,四次渡过赤水河,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迫在崇山峻岭中辗转奔波,始终找不到红军的去处,红军却抓住战机消灭敌人,最终掌握主动权,跳出了包围圈。

1946年,国民党对陕北边区发动重点进攻,胡宗南率领23万大军,来打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毛主席运用“蘑菇战术”,和朱德、彭德怀一起指挥解放军,不仅没有被胡宗南抓住,反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到精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


历史知事


中国从不缺乏文武全才,但能“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者,舍毛主席其谁!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宝”就可安天下、定乾坤,古今无人可及!

1934年秋,中央苏区秋风萧瑟,苦雨凄凄,红军主力反围剿失败,被迫向西突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他们的目标是陕甘宁边区。

前路坎坷,关山难越,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所有部队都轻装简从,确保行军速度,除了生活必需品,行囊都是能带多少带多少。

然而,毛主席的马背褡裢里却始终装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一直不离身边。

很多人不理解,问毛主席:主席,你带着文房四宝干啥?又不能打仗。

毛主席笑着回答:“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国民党!”

历史证明,毛主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不但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还打败了凶残的日本侵略、打败了强大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甚至打倒了“四大家族”,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历史上的文武全才,都以“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为最高境界,但毛主席只用“文房四宝”就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开启了民族复兴之路。

毛主席的“文”不是一般文化人的“文”,不仅体现在他旷绝古今,足以与“三李一辛”(李白、李贺、李商隐和辛弃疾,都是毛主席最欣赏的诗词家)比肩的诗词,足以与“唐宋八大家”媲美的文章,足以与“颜筋柳骨”并驾的毛体书法,更在于他超凡的思想境界,高超的哲学水平,深厚的史学基础,并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的毛泽东思想体系。

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过管理员,没有参加军队,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生,但就是这个书生,他首先提出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党指挥枪”等最重要的军事原则,建立了人民军队,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不是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么?

毛主席一生不配枪,更遑论开枪打仗,他很少策马驰骋,冲锋陷阵,却用自己睿智的大脑,军事的天赋,人格的魅力,统领着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和众多名将,指挥着千军万马,纵横捭阖,打败一个又一个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数不清的军事奇迹,这不是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么?

毛主席是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都在军事中度过,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经济学,却可以在新中国建立后,高屋建瓴,深入剖析,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十大矛盾”,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门类完整的工业体系,让新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短短十几年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提出这不是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么?

当我们大踏步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时,不能忘记毛主席和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奠定的良好基础,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缅怀毛主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毛主席,然后就是李世民、朱元璋、刘秀这些马上皇帝,然后我想到的却是一位被大家忽视的人物,他就是前四川省主席、川军领袖刘湘刘甫公。

刘湘字甫澄,出生于四川大邑一个大户人家,刘湘的祖父、父亲做点小本买卖,家境殷实。刘湘自小性格叛逆,不爱学习,喜读三国演义之类的闲书,并慨然以刘备自比。

1908年,刘湘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进入川军一路升至营长,驻防泸州。凭借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中的出色表现,1916年,刘湘当上了旅长,成为川军中层军官。有了家底的刘湘随后和熊克武为首的九人团合作,取得了驱滇黔军,败刘存厚等一系列胜利。1921年,刘湘坐上了四川省省长的宝座,成为川中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

此时的四川群雄逐鹿,刘湘凭借高人一筹的能力先后打垮熊克武、杨森等实力派,并联合邓锡侯、田颂尧等军头与当时川中最强的军阀刘文辉(刘文辉和刘湘是亲叔侄)展开决战,1932年,刘湘击败刘文辉统一四川。统一四川后,刘湘在四川励精图治,使的经历了二十年战乱的四川逐渐恢复了元气,为四川出人出物支援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日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赢得抗战胜利做好了铺垫。

1937年,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日,一年后,忧虑成疾的刘湘与世长辞,马革裹尸。

可以看到,刘湘不仅武力统一三川,在统一后也能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将四川建设的井井有条,刘湘无疑是文武双全的一位杰出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