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之戰的第二個勝利者—《宋史319》之趙匡胤創業進行時(26)

顯德四年(957年)十月,冬天又到了。

半年多的休整之後,柴榮開始了對南唐的第三次親征。

南唐在劉仁贍死後再也無將可以抵擋後周的虎狼之師,淮南已經是後周的囊中之物,柴榮一路勢如破竹的收穫著勝利的果實:

十二月三日,收服泗州;

十二月九日,佔領濠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泰州拿下;

顯德五年(958年)正月五日,佔領海州;

正月二十五日,收服楚州;

.........

毫無抵抗之力的李璟眼見大勢已去,急忙向柴榮求和。這此,對柴榮的條件全盤接受。

至此,“淮南十四州,六十縣”全部歸入後周版圖。

淮南之戰的第二個勝利者—《宋史319》之趙匡胤創業進行時(26)


這次的淮南之戰歷時三年,艱苦的戰鬥收穫了豐碩的果實。

柴榮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淮南,帝國的版圖擴大的同時,也對外展示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內建立絕對的威信,他毫無疑問的是這場淮南之戰的最大勝利者。

但是,他卻不是唯一的勝利者。


憑藉著南征中的傑出表現,趙匡胤於顯德三年十月初冬,升任國軍節度使。

很顯然,這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升遷。

在那個年代,節度使(“節”,就是象徵最高權力的“符節”)已經是一名武將的最高等級,節度使不僅僅是權力和地位的上升,更大的意義在於擁有了建立自己的幕府的權利,這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做不到的。

而當時的趙匡胤,年僅三十歲。

之後的趙匡胤,又擔任過忠武軍節度使,聲望與日俱增。

淮南之戰的第二個勝利者—《宋史319》之趙匡胤創業進行時(26)


一帆風順的升遷,並沒有讓趙匡胤得意忘形,反而是更加的小心謹慎。趙匡胤平時不但非常留意人才的吸納,還很喜歡結交三教九流的人物。就在這默默的經營下,趙匡胤有意無意的積累了三支深厚的人脈:

生死兄弟,經過這些年的打拼,王審琦、石守信等"義社十兄弟"也因為屢立戰功而得到各種升遷,並分佈到禁軍的各種重要位置上,成為他最為倚重的力量。除了結拜兄弟,親弟弟趙匡義也已經長大成人,來到他身邊幫他。

朋友,也就是同事,趙匡胤非常注重結交文武百官,有的甚至已經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這是最不容易讓人察覺的,鑑於這些隱秘的力量的隱秘性,這些人物我們到後面再詳細說。

幕僚,升任節度使,趙匡胤招募了一批幕僚。這支非常特殊的隊伍沒有錄取標準,也沒有準入門檻,這裡面還有些雙向選擇的意思,考驗的就是雙方的眼力和運氣。趙匡義的招募原則是海納百川,人是多多益善,不管你是精於為官之道,還是善於做學問,亦或是善於理財、能掐會算的,只要有一技之長並願意為我所用的,趙匡胤是來者不拒。

除了我們的老熟人趙普之外,沈義倫、王仁贍、李處耘、呂餘慶、楚昭輔等人先後來到他身邊,組成了他的智囊團。這些名字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今後的故事裡,他們會是重要的角色。

淮南之戰的第二個勝利者—《宋史319》之趙匡胤創業進行時(26)


這些年,有得到,也有失去,人生就是如此。

在事業發展的一帆風順的同時,趙匡胤接連失去兩位至親的親人。

顯德三年,父親趙弘殷在去開封的途中,病重不治去世。

顯德五年,結髮妻子賀氏因病去世。

兩位親人逝去的時候,趙匡胤都在征途之中,無暇顧及。

喜悅和悲哀、得到和失去,這就是人生吧!

好了,不管怎麼樣,趙匡胤完成了質的飛躍。

於國於家,趙匡胤都已經成為中流砥柱。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