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暗中观察

「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默默关注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为了使更多的百姓了解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小编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几期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科普内容,敬请关注!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风潮,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广告越来越多,亦真亦假,致使许多家长偏信一些宣传,带着孩子在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而且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在此,小编约请有关专家,对儿童多动症的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向家长说明,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儿童多动症

诊断标准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在7岁以前起病,以多动为外在表现,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及不易保持为主要特点,并伴有情绪改变及学习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多动症的判定有以下标准:

一、注意障碍至少存在以下四条:

(1)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2)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3)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4)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5)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6)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7)做事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8)与他说话时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9)在日常活动中丢三落四。二、多动障碍至少存在下列四条:

(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上课时常做小动作,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3)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4)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5)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6)干扰他人的活动。

(7)好与小朋友打闹,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8)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9)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好冒险,易出事故。

「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必须在上述一、二项中同时具备四条或四条以上,并且病期6个月以上者,方有可能是儿童多动症。因为即使具备症状学上的标准,也并不一定就是儿童多动症。

诊断时要排除

以下情况

儿童智力障碍

有智力障碍者对事物的理解力差,不能理解所学内容,也易产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绪反应,学习成绩不佳十分突出。

儿童孤独症

除多动外,还有严重的社会交往与人际交往障碍、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此类患儿也可有兴奋与多动及注意缺陷,其情绪反应较强烈,往往有不愉快、沮丧等表现,易紧张或焦躁不安。

品行障碍

除有多动及注意障碍外,更主要的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具有破坏、说谎、逃学等特征。

儿童对抗行为

往往是对抗家长、对抗学校、违反校规等,大多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多动症儿童一般没有严重的对抗及反社会行为,主观上也不想有破坏性的行为和举止,只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所致。

长期生活在家庭破裂环境中的儿童,在行为个性培养、教育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会有多动等表现。主要是继发于成人的不良习惯,如有此家庭背景,则不宜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诊断儿童多动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误区

「科普」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吗?

目前,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应引起重视:

(1)多动、冲动、任性即是多动症。

(2)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也是多动症。

(3)上课不听讲,多次被老师找家长,怕是多动症。

(4)片面强调药物治疗,特别是中药的治疗作用,认为只要用药就可治愈,忽略了教育、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

(5)逃避责任,减轻压力。有些家长总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多动症,甚至希望是多动症,这样可以减轻在教育、训练、矫正上的压力与责任。

(6)偏信广告宣传,不愿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明确诊治,或担心“西药成瘾,损害大脑”。

其实,对轻度多动症给予适当的训练,再配合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多数患儿可以控制病情或被治愈。

微信号:bjhlgyy62715511

勿须独自承受

让我为您分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