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 拍賣(公開競價的買賣方式)

  • 以委託寄售為業的商行當眾出賣寄售的貨物,由許多顧客出價爭購,到沒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價時,就拍板,表示成交。 另稱減價拋售;甩賣:大拍賣。 我國拍賣法中已確認公開、公平、公正及誠實信用為拍賣活動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拍賣也稱競買,“資本主義制度一種買賣方式”,這是79年版本辭海中的解釋,相隔十年以後出了第二版,上面是這樣說的:“拍賣也稱競買,商業中的一種買賣方式,賣方把商品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應該說這是一大進步,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拍賣品不是都是處理商品,外面很多拆房子,換季拍賣等,實質上是一種大甩賣、賤賣,我們所說的拍賣是一種高檔次的行為,不是削價處理,價格是不固定的,必須要有二個以上的買主,要有競爭,價高者得,沒有這三個條件的不能稱為拍賣。

——專訪北京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冬

從備受矚目的過雲樓藏書,到名噪一時的“收藏尋城記”,從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到引發紅學熱的《李煦行樂圖》,串聯起這些事件的正是北京匡時拍賣。令人疑惑的是,作為一家商業性質的拍賣行,為何執著於市場背後的學術發掘?對此,北京匡時拍賣副總經理謝曉冬給出了他的答案。

2005年,中國藝術市場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和醞釀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可以說,匡時拍賣的成立恰逢其時。2008年,政府4萬億元的宏觀經濟政策,再度為藝術市場開啟了新的時代。對於藝術市場而言,剛走過10個春秋的匡時拍賣可謂風頭正勁。然而,在競爭日趨激烈化的今天,尤其是在市場考驗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如何在業內保持核心優勢,成為所有拍賣行所要面臨的最大命題。

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那麼,北京匡時拍賣是如何躋身中國拍賣行業第一梯隊的呢?謝曉冬表示,“匡時拍賣的這十年主要是成功把握住了市場機會,跟創始人的努力和戰略舉措得當息息相關。另外,與上海恆立拍賣合併,更增強了匡時的專業實力。我們一直注重品牌和客戶資源,在堅持商業拍賣的同時,更強調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給拍賣行的社會責任賦予了新的內涵,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能穩居前三甲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認,拍賣行承受著比以往更為嚴酷的考驗,除了拍品徵集、藏家維護之外,還要關注拍品背後的學術發掘。比如,匡時拍賣除了組織過雲樓藏書、收藏尋城記、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等一系列的學術討論和活動,還在預展現場開設各種藝術體驗季、沙龍講座等。為何拍賣行要費這麼大的精力去做學術活動,甚至是公共藝術教育?

在謝曉冬看來,學術與市場並不矛盾,“首先,從品牌經營策略上來講,這是匡時拍賣差異化經營的定位使然。匡時不是最大的拍賣行,但在專業度和文化特色方面是走在前列的。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之下,堅持學術路線、文化理念、專業方向,是這種品牌經營策略的貫徹。其次,拍賣行也是服務業,更好地服務客戶也是我們重要的考量。好的商業機構,必然承擔著互通學術機構與市場的功能”。

現實問題是,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和拍賣會實在讓藏家有些分身不暇。如何增加藏家的忠誠度、擴大品牌推廣的力度就成為拍賣行的業務重心,他們在預展策劃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比如紐約佳士得對安思遠“華美豪宅”的再現、匡時拍賣在“過雲樓藏書”的預展現場搭建藏書樓等。對此,謝曉冬表示,“拍賣預展采取的是專業策展,而非傳統的簡單擺陳,是按照學術和藝術史的思路進行專場策劃和拍賣。對於重要的拍賣項目,要採用創新性的、綜合性的營銷策略來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品牌,比如藏書樓採取的是情景式、體驗式的預展手段”。

對於拍賣行而言,客戶資源無疑是最為核心的資產。在謝曉冬看來,核心客戶的增長是十分緩慢的,新客戶的開發固然重要,但老客戶的維護更加重要。“拍賣行要轉到以客戶關係為核心的企業管理體系中來,比如匡時推出的‘收藏尋城記’既是一個品牌項目,又是一個客戶關係項目,匡時體驗季同樣如此,這種互動性的平臺具有更多的功能和價值,在引領學術導向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客戶黏性和活躍度。”謝曉冬說道。記者記者 徐磊

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人物訪談

記者:從匡時拍賣發展的這十年來看,藏家群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謝曉冬:這麼多年來,原來的這些核心藏家仍然是市場的主力和贏家。他們的財富增長非常快,所以比以往更有能力去消費、購買、收藏。藏家的變化更多體現在對藝術價值認知的多元,視角更加開闊。我們提倡收藏當代藝術,但首先要對傳統藝術有足夠的尊重和熱愛。傳統是文化的根本,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有收藏古代書畫、瓷器、唐卡、佛像藝術、古董珍玩的願望。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年輕藏家在崛起。這一群體的審美比較國際化,他們對觀念性的藝術更加感興趣,這也是好事。藝術在美學的層面是相通的,收藏家需要這麼一個步驟去收藏、瞭解,對於藏家而言,藏品是他們的資產配置,也是一種身份認同的標籤。

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記者:紐約佳士得安思遠專場的火爆,引發媒體對於“誰是下一個安思遠”的預測,您如何看待?

謝曉冬:這種預測意義不大,對於中國藝術市場而言,誰能拿到“安思遠”的委託,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安思遠專場”這麼大宗的拍品為什麼委託給佳士得,而不是中國的拍賣行。他們看重的是國際化的品牌和客戶基礎、良好的信用、操作能力、財務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這對中國拍賣行的品牌建設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距離國際化還很遙遠,客戶群體的地區化也很嚴重,中國的拍賣行要達到國際化的水準,還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實現。

聽匡時拍賣副總談收藏藝術品拍賣出手

記者:2015年股市行情看漲,對於藝術市場有什麼影響?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此消彼長的“負相關”?

謝曉冬:總體來說,2015藝術市場還是調整行情。今年的資本市場比較好,可能會影響到藝術市場的走勢,但不能刻意誇大,兩者之間的“負相關”只能是大致情況,不是硬規律。同時,拍賣市場是一種信用交易,藏家碰到精品還是會買。從市場供給來看,古代藝術品等精品資源越來越少,勢必使得成交額出現萎縮。只有在宏觀經濟出現上揚、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特別充足的時候才會出現反彈,否則市場只能在某一區間盤旋。

在現有的市場行情下,精品依然能創出高價,但精品已經越來越少。藏家對普品的挑剔性越來越高,只有普品出現整體性的上揚,才會出現成交額的大幅增長。其實,越是調整的時候,機會越多。對於資金不是特別緊張的藏家來說,可以逢低買入。等市場反彈後,精品或性價比高的普品都能獲得比較超額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