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美容行業出不了這樣的巨頭?

誰說中國美容行業出不了這樣的巨頭?

6月19日,mosum(墨森良品)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同樣藉助線上渠道紅利發展起家的知名護膚美容品牌阿爾芙。消息一出,行業內頓感震動。

墨森良品登陸資本市場至今,尚未滿一年時間,卻一出手就瞄準了阿爾芙這樣量級的品牌,著實讓人有些吃驚。要知道,一年以前,IDG資本等資本向阿爾芙及河狸家注資了3千萬元人民幣,過3千萬元規模的私募股權融資案例,中國化妝品行業迄今只出過三起(其餘2起分別是丸美和上美)。

一起收購案,牽扯出什麼行業大勢

墨森良品收購阿爾芙的事,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但已經有投資者透過這個公告看到了樂觀的未來,並半開玩笑地說“一切順利的話,墨森良品未來就是中國的雅詩蘭黛”。

這也是投資者和行業內眾多人士關注這起併購案的重要原因所在。因為,墨森良品的這起收購如果成功,改變的或將是這個行業的思維路徑。

多年以來,中國化妝品美容品牌絕大多數習慣於3條發展路徑:其一,做大規模後賣給國際巨頭,如大寶、噯呵、美即等;其二,獨立發展,自己衝擊IPO;其三,悶頭做生意,低調賺錢。

反觀國際上聲名顯赫的國際巨頭們,如寶潔,如歐萊雅集團,卻大多是靠在數十年的時間內不斷併購擴大自身體量規模,才有今天的市場地位。

不可否認,中國化妝品美容行業基礎較弱,本土企業規模整體相較國際大企業仍然較小,這是當前局面的重要成因。但業內一直都放不下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中國如此巨大的一個化妝品市場,能否也出一個進得了世界排名的巨頭?如果可能,那麼期限又要多長呢?

一位證券分析師告訴我們,許多投資機構“認為現在的化妝品上市公司都是beta(測試)的公司,他們都希望找到更好的,找到中國的歐萊雅和雅詩蘭黛”。

如果要按照以往的發展路徑繼續下去,我們實在對上述問題沒有信心。

不少企業家心態是這樣的:花5000萬去收購一個創新項目,不如花2000萬自己創新一個!但現實是,本土企業成功運營(自創)2個以上大品牌的化妝品企業屈指可數,超過5個的幾乎沒有,對於它們而言,多品類、多品牌是一個夢想,卻也是一個難題。

這並不是說內部創新不可取,而是說,本土企業還是可以多嘗試投資收購來獲取外部創新。上美集團呂義雄去年就說,中國化妝品企業5年內不要碰高端領域,如果要碰,就通過資本去收購一個成熟的高端品牌。他便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歐美的任何一個化妝品巨頭都是擁有自成體系的品牌矩陣的,其中大多數巨頭都是通過收購才有了今天的品牌矩陣,如歐萊雅集團、聯合利華、LVMH、雅詩蘭黛、科蒂集團等,無一例外。

併購與中國化妝品美容儀器的“大”未來

中國化妝品美容儀器行業決不能奢求本土企業一口氣吃成個胖子,但肯定也希望本土大企業能多出手通過投資、收購來擴大自己的品牌陣營,即便業內人士可能尚未意識到這一點。

阿爾芙創始人,肯定就是持此觀點的企業老闆之一。在阿爾芙多次獲得資本注資的時候,業界原本都認為,雕爺或許將把阿爾芙帶向證券市場。

但雕爺在致全體員工的信中說:“本來我們奔跑在明年才衝刺IPO的道路上,最早也要明年年底才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而現在,通過一次愉快的合併,我們會很快成為中國A股上市企業的一部分。”

雕爺是樂於看到上市公司出手收購更多本土優秀品牌,以實現強強聯合、互補共贏的。自2017年以來,拉芳、名臣、珀萊雅、御家匯的相繼上市,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信心,以IPO為目標加速衝刺的企業也明顯增多。但IPO畢竟不是誰都能企及的夢想,本土上市公司的收購,一來,能擴大上市公司本身的業務範圍、市場規模;二來,也將能解決許多創業者的出路問題。

而我們說產業資本收購活躍對中國化妝品行業有益,並不是指滾雪球形成了大公司或有了賺到錢套現走人的企業家,而是指,收購將大大促進中國化妝品品牌的創新。

作為資本退出的一條重要途徑,上市公司收購將提升風險資本投資創新品牌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風險資本對化妝品產業的投入。同時,中國化妝品行業品牌格局嚴重分散,通過投資、收購後的各類優勢資源互補和共享為更多創新品牌所用,是這些品牌發展壯大的有力推進器。

如果我們去多關注歐美化妝品市場的格局,會發現在那片土地上化妝品股權投資和併購的案例十分高發。正因為有了資本在背後的巨大推動,歐美才能不斷湧現出彩妝界的Colorpop、護膚品的The Ordinary等創新品牌,藉助資本的力量發展壯大,再與產業資本實現緊密融合。

中國化妝品美容儀器企業實際上也早已開始了相應的探索,就像,立白集團收購高姿、格蘭瑪弗蘭、赫拉打造化妝品業務線;如上美集團收購韓粉世家、丸美收購戀火延伸至彩妝線等。未來,有理由相信本土上市公司和大企業將加快投資併購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