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在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唯物主義者所謂神不是有意識的精靈,唯心主義者所謂神也不是有人格的天神,而都是指自然現象的內在的能動性。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體用、質用、本體、實體:“體”與“用”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範疇。與“體”的觀念意義相同或者相近的觀念有“本”、“質”、“本體”、“實體”等觀念。“體”的觀念的含義是很複雜的,有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本”與“用”的範疇出現較早。《論語》中有關於“禮之本”與“禮之用”的討論。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本是基本,用是運用。這裡還沒有把本與用相連並舉。漢代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中講述道家的宗旨說:“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以本與用相連並舉。本就是用的根據,用就是本的發揮,二者不僅有密切的聯繫,而且有首要與次要的分別。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易傳》中有“體”與“用”二詞,但並不連在一起。《繫辭上傳》說:“顯諸仁,藏諸用。”所謂用指內在的潛能。《繫辭下傳》說:“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所謂體指實際存在。這所謂體與所謂用與後來的哲學中所謂體用意義雖不完全相同,但乃是後來哲學中體用觀念的最初根源。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體用並舉,在今存古書中,最早的見於《荀子》。《荀子·富國》篇:“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所謂體指一物的形體,所謂用指一物的功用。但《荀子》對於所謂體與所謂用都未作說明。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魏晉時代的玄學家有時也談“體”與“用”。王弼《老子注》中說:“雖盛德大業而富有萬物,猶各得其德;雖貴以無為用,不能捨無以為體也。”這所謂體是存在的意義。東晉韓伯作《易·繫辭上傳注》有云:“聖人雖體道以為用,未能全無以為體。” 筆法語勢和王弼所說是一致的。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體用二詞的意義,到唐代才明確起來。唐代的經學家給予體用二詞以明晰的解釋。首先提出這解釋的是崔憬。他說:“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假令天地圓蓋方軫為體為器,以萬物資始資生為用為道。動物以形軀為體為器,以靈識為用為道。植物以枝幹為器為體,以生性為道為用。”體即是實際的形質,用即是形質所有的作用。崔憬關於體用的學說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色彩。

宋代哲學中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同時闡發了神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