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那些事儿之35:从“胡敲理论”之辩说开去


话说剿灭王庆,受到天子赏赐后,宋江和卢俊义两个兴高采烈,并马而行。见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乃作诗一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谩徒劳。

水浒那些事儿之35:从“胡敲理论”之辩说开去


宋江在马上与卢俊义笑道:“这胡敲正比着我和你,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挈,何能振响。”卢俊义道:“兄长何故发此言?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宋江道:“贤弟差矣!我等若非宿太尉一力保奏,如何能够天子重用,为人不可忘本!”卢俊义自觉失言,不敢回话。

此段描写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因为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奥的“胡敲理论”——即“有人”与“有才”的辩证关系。

宋江的理论观点在诗作中表达的十分清楚: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谩徒劳。其意是说,有靠山是首要的,即使本领再强,假如无人提拔,一切都白搭。宋江的理论是其从多年政治生涯中摸索出来的,回顾一下他坎坷的奋斗史,就不难印证宋江是深有感触的。

想当初,宋江乃郓城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既不是管干部的,也不是管后勤的,而只是一个管理文书档案类似秘书科长的小官。生活在社会底层,使其形成谨小慎微、遵守法度的性格,养成了处事缜密、玩弄权术的习惯。他虽然不是关键岗位的关键干部,但是郓城县一把手却很欣赏他,乃至宋江杀死阎婆惜后,知县时文彬多处为其开脱。假如宋江默默无闻工作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平时不与领导“坐一坐”,逢年过节也不去领导家“送一送”,知县不可能对他如此照顾。宋江到梁山后,因为对晁盖有恩,一屁股就坐上了二把手的位子,假如没有晁盖的提挈,这个一步登天的位子,他是不可能得到的。

特别是宋江当上梁山一把手后,他急于带领集团转型,向政府靠拢。他忍气吞声,向平时痛恨的奸臣弯腰低头,即便如此仍然遇到重重阻碍。后来,他通过宿太尉、李师师等牵头,才算与天子建立了下情上达的热线联系。假如缺乏二人的鼎力相助,宋江招安之路恐怕遥遥无期。不过,与卢俊义交流想法,宋江也觉得走天子情人这条路线,不是十分光彩,所以他抹掉李师师的功劳,而说宿太尉的提挈了。想必宋江对韩愈《马说》也十分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假如伯乐不及时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的结局只能是“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宋江在浔阳楼喝醉酒题下励志诗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说明宋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但是结果如何?还不是“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宋江在胡敲理论中,提出“有人”大于“有才”的重要性。这其中原因来自宋江的自卑心理:在攻下曾头市后,宋江欲让位于卢俊义,提出三大弱项:一是身矮脸黑,貌拙才疏。二是出身低下,小吏一个。三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力不能缚鸡,功不能立业。但是结果呢?宋江毫无悬念地胜出,才貌双全的卢俊义却屈居第二。因此,在宋江的眼里,“有才”有时候还远远不行。自己首先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不过说你行的人要行,然后才有你说谁行谁就行,最后谁敢说你不行?

西汉有个叫颜驷的人,白发苍苍还是个小官,汉武帝询之,他说: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年少,陛下好年轻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对此,汉武帝喟叹良久。从颜驷的遭遇可以看出,宋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之说不无道理。

而卢俊义的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号称“河北三绝”的卢俊义,出生于富足之家,身躯伟岸,武艺高强。他自恃才略过人,故自信心较强,敢说“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卢俊义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假如我没有本事,想当年你们为何千方百计骗我上山?假如我没有能力,怎能当上梁山二把手?

水浒那些事儿之35:从“胡敲理论”之辩说开去

卢俊义认为有人提挈固然重要,但自身本领不可缺失,领导提挈只是进步的外因,而主要因素还是靠内因,靠自己能力和水平。他把素质当做“敲门砖”,认为凭本事取得“入场券”,用贡献赢得“合格证”,他的观点用现代作家叶永烈的说法就是:成功=才能+机遇。

卢俊义此说涉及到才能与机遇的问题。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本事,就像孕育着生命之光的种子,遇到机遇的春风才能萌芽,甚至脱颖而出;而对于一块石头,无论秋天还是春天都不是它发芽的季节。才能是本,如水之源,木之根,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归根到底就是那句金子理论: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的。

对于卢俊义的争辩,宋江干脆以偏概全予以驳斥,强调“为人不可忘本”,对组织要常怀感恩之心,知恩思源、感恩思进、报恩思责。这句上纲上线的话一敲打,使卢俊义自觉失言,不敢回话。

一个人如果缺乏才能,只会一生碌碌无为,即使有人提挈,也不会其锋自见,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出现“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现象,蜀汉的阿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是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来说,别具慧眼的领导加以提挈尤为重要,比如东吴名将陆逊,如吴王无辨才之能,他一辈子只不过“百无一用是书生”罢了,安能大敌当前担当重任,于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马,一战成名。

水浒那些事儿之35:从“胡敲理论”之辩说开去

另外,金子理论值得商榷,金子可历经千年,其芒不衰,而人才却等不起,人生苦短不过数十年,一旦错过提挈的机遇,一个人可能一生黯淡无光。故千里马重要,伯乐更为重要,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何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何来“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谩徒劳”的无奈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