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9月8日,在《事苗:苗文化的多維觀想》當代苗族藝術發掘與創作實驗展覽開幕!

這個籌備了兩年的展覽,由陳一丹基金會主辦,聯合今日美術館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共同呈現,造仕Zephyr Art承辦,藝婷博士擔任策展人。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展覽通過展出當代藝術家鄔建安、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和貴州本地藝術家的最新創作,以及貴州傳統手工藝等共26組112件作品,從多個維度展開苗族文化藝術的觀想與討論。展覽的另一個板塊也將於9月25日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展出。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陳一丹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教授、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芊潤與社會各界嘉賓、媒體人士一同出席了開幕禮。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苗繡、苗歌、刺繡、蠟染、扎染、銀飾、苗鄉祭祀、醫藥、神話與傳說.…..苗族獨特的文化傳統、樣式和觀念一方面吸引著國內外的學者和藝術家,為他們的研究和創作提供不竭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吸引著社會機構的關注。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貴州青年石祥宇在北京創作布面水墨《苗族古歌》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馮志佳 《左餘光寫生苗繡》創作中

本次活動主辦方深圳市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自2013年成立以來持續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傳承與活化,圍繞苗族文化進行追蹤挖掘,出版畫冊《苗繡》《苗裝》《百苗圖》,舉辦文化體驗展“The MIAO”,攝製記錄片《苗,不可言》等一系列項目,探索從不同的橫縱角度深入探索苗族文化傳統。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陳一丹,騰訊主要發起人之一、陳一丹基金會的發起人

陳一丹基金會的發起人陳一丹先生在開幕致辭中提到,文化像是一條發源於古代的大河,而個體就是文化最好的載體。文化遺產應該更多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發生聯繫,才能真正“活”起來。

公益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種心智資源,兩者可以也應該打通,建立更好的橋接。本次展覽著力的不僅是苗文化非遺保護,更寄望於通過融合創新實現傳統文化的活化。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鄔建安 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教授、文化部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

對於本次展覽的藝術家鄔建安來說,中西方的文化傳統和智慧經驗一直是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

從較早前創作的黑白夾宣鏤刻剪紙作品《白日夢》到運用皮影雕鏤工藝《九重天》再到手工染色浸蠟剪紙形象拼合而成的繁複絢麗的《青魚案》,鄔建安始終嘗試以當代藝術的方式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化生”從觀念、內容和藝術形態等多個層面建構傳統與當代的轉換與融合。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範迪安 教授

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教授在開幕致辭中所說的,鄔建安的思考和探索理路,一方面催生了他個人風格的演進,產生了個性鮮明又極具啟示意義的藝術圖景;另一方面也以當代的方式賦予古老的文化傳統新的活力,是當代藝術領域注重傳統資源轉換創造的一位突出代表。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鄔建安與苗寨老人探討“苗族古歌”

此次,在陳一丹基金會的邀請和組織下,鄔建安帶領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的學生踏訪貴州織金、雷山、丹寨、凱里、臺江等地。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在數次考察中鄔建安逐漸形成了創作和展覽的思路,這種思路建立在一種觀念顛覆的基礎上:

“在接觸‘苗民’之前,我在想象中為他們畫了肖像,似乎是一群偶爾身著華麗的民族服飾,為傳統手藝的未來憂心忡忡的山居勞動者。

他們期盼都市的呼喚,翹首以待那些懂行的人帶他們的手藝走出大山,在精英薈萃的都市文化平臺上大放異彩。

後來被證明,這種想象根本是幻覺。是我自己覺得他們應該需要我們,而且迫切需要,不經意間我把自己的世界觀強行投射在了他們的身上,建立起了一種 ‘我們’與’他們’之間緊密且必須緊密聯繫的假設……

我感到惶惑,人不該自私地創作,藝術創作必須有某種超越個體夢想與需要的價值存在。”

正如他本人所言,所謂“都市與鄉野”、“傳統與當代”、“製作與創作”,不應該被看作一對對兩極對立的概念,對於傳統和某種文化的解讀,也從來不存在唯一的正解。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鄔建安作品《大身體:我們的身體來自祖先,乃一切奇蹟降生之地》

因此,鄔建安為此次展覽創作了《大身體》,通過這件開放的、包容的巨大文化“容器”,來討論如何將“都市人對手工藝保護與傳承”的壓力轉換為交融、共創的鮮活生命力。

《大身體》的全名叫作《大身體:我們的身體來自祖先,乃一切奇蹟降生之地》,主體由數百根來自貴州丹寨的竹子構成。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鄔建安與展覽設計師錢若斐合作,讓它“生長”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的整個兩層空間,形成對空間的重新建構。這些竹子通體經過藍靛染的處理,藍竹間懸掛著許多手工織布、牛皮膠布、蠟布乃至蜂巢等貴州當地的自然和人工製品,青年學生和貴州藝術家的創作、苗族手工藝藏品等,也全部排布在“藍竹林”之中。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在整體上,《大身體》構建了一個“巨人”的形象:竹子的形態與骨骼類似,藍靛染是傳統的工藝,也為竹子增加了歲月的色彩,因此,鄔建安用藍竹來象徵古代的文化遺產——它也是這個“巨人”的骨骼;

貴州的人工和自然製品扮演了“巨人”筋脈的角色,它們是古與今之間連通的媒介,新創作的藝術作品則是“巨人”豐滿的肌肉;而創新使用“扎染”技法制作的巨大的頭骨形裝置,則標記著“巨人”的頭顱,佈置在一層和二層展廳連通的盡頭。

鄔建安在開幕中談到,《大身體》本身像是一個“容器”,容納了所有參展的作品,也容納了走入其中的觀眾。今天的文化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古代的遺產支撐著今天的創造,後者又是未來的參照,古與今交織在一處,我們與祖先似乎從未分開。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事實上,在“事苗”展覽中,鄔建安扮演了四重角色:

身為藝術家,他圍繞展覽的主旨創作了當代藝術作品;

身為引介者,發現貴州本地富於原創表達的藝術家,本次展出的苗耀升、石祥宇、安元書等貴州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則從一種“內部”的視角展示苗文化以及當地人對它的理解;

身為合作者,他與當地的傳統手工藝者一起合作創作,在尊重傳統手工藝製作方式的基礎上,希望藉此鼓勵傳承人們打開思路,精進技法,嘗試以一種“生產性保護”的方式,促進當代藝術與傳統技藝的交流和共生;

身為教育者,他指導年輕藝術家完成了一批“90後”與苗文化“碰撞”的作品。本次展出的由實驗藝術學院年輕學子創作的作品,包括了繪畫、雕塑、裝置、影像、遊戲等門類。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 《招龍》張忠保-2017-160_240cm-布面油畫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EX time IT》王媛媛(局部)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EX time IT》王媛媛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生》朱正雯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祭天神》靳陽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祭天神》靳陽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克蘇魯像與人像》楊曉珍,鄔建安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不再狀態》局部陳鵬飛-2108-80_200cm-玻璃、硫酸紙、蜂蠟、油性顏料

此次展覽得到了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貴陽苗疆故事民族服飾博物館的館長曾麗女士為展覽精選了傳統苗繡藝術作品。

據悉,9月28日,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將主持舉辦“事苗知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今日美術館的展覽現場,與藝術家一起探討面向未來的文化創造。

如果說豐富龐雜的苗族文化是條條經線,“事苗”展覽呈現的則是藝術家們以自身的文化體驗與苗文化交織創造出的一個個小世界。

“事苗”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也是一次多維文化共生、自然交織創造的態度提議,期待邊界打破之後的融合、共創、再造與新生。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策展人藝婷向觀眾介紹《事苗:苗文化的多維觀想》展覽

苗 繡

自民國至今|尺寸多樣|布面刺繡

竹林間的苗繡由苗族刺繡收藏家苗族刺繡藝術研究專家曾麗女士提供,大部分作品借展自貴陽苗疆故事民族服飾博物館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這個實驗展覽,讓很多人陷入對文化的多維觀想!


《事苗:苗文化的多維觀想》

主辦:陳一丹基金會

主辦美術館(排名不分先後):今日美術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

承辦:造仕Zephyr Art

策展人:藝婷

參展藝術家:鄔建安

聯合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安元書 陳鵬飛 丁楠 馮志佳 馮梓烜 靳陽 劉正花 苗耀升 石翔宇 壽盛楠 童言明 王洛喬 王媛媛 吳亞哲 楊曉珍 張忠保 鄭國榮 鄭洞天 鄭嘉燕 朱正雯


展場1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 3號館(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

展覽時間:2018年9月8日—10月9日

展場2

展覽地點: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展覽時間:2018年9月25—10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