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爲什麼人口南遷?在170年內,北方南遷人口在90萬以上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西漢時,全國絕大多數人口分佈在黃河流域。東漢末年,北方社會動盪不安,南方比較安定。為了躲避戰亂,北方人口開始南遷。西晉後期,匈奴等組成漢族統治集團,內亂之際起兵,西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推進。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東漢末年,為什麼人口南遷?在170年內,北方南遷人口在90萬以上

根據史書記載統計,從西晉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間,北方南遷人口在90萬以上,佔當時全國在編人口的1/6左右,許多大族都帶領著幾十家甚至成百家一起南下。立志北伐的晉代名將祖逖就是帶領親族數百家從洛陽南遷到京口的。

東漢末年,為什麼人口南遷?在170年內,北方南遷人口在90萬以上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南遷是一個充滿磨難的艱辛歷程。當時有個叫鄧攸的人,弟弟亡故,他為了把侄子帶到江南,被迫捨棄親生兒子。後來這一家人終於在南方安頓下來,重建家園。鄧攸先後擔任了江南最富庶的吳郡(今蘇州)和會稽郡(今紹興)太守,為開發江南作出了重大貢獻。

北方移民南遷後,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部分移民到達嶺南一帶。《漢書》雲:“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意思是江南地域遼闊,有的地區用燒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術從事農業生產,老百姓把魚和米做主食,靠打魚狩獵和採集為謀生的手段,由於食物的供給有保障,人們不擔心挨凍受餓,但這裡也沒有非常富饒的人家。

江南是全國最繁榮昌盛的地方,民戶越來越多,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努力耕種。如果一年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會稽地區,臨海靠湖,有良田數10萬頃,肥沃的土地價格很貴,這是關中地區根本不能比的。荊州的富饒,揚州的肥沃,魚,鹽,物產和木材的豐厚可以滿足各地區的需要,各種絲織品和麻織品足可以供應天下人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