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平鎮堅持「四輪驅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陰平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破解制約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難點 和突出問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增長。

一是改革驅動,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積極推動村莊土地綜合治理,對村集體現有資源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把村莊整治新增地塊、閒散宅基地、“四荒”“四旁”邊角地等土地資源梳理整合,實行有償發包使用,增加村集體收入。部分村在村內閒散地塊投資15000元安裝社區淨水機,在服務群眾的同時能增加集體收入年均5000元。李莊村現在正在實行邊角經濟發展模式,在村其中一條主幹道進行試點,計劃栽植火焰石楠、玉蘭等高檔苗木,利用三到五年時間育成大苗後適時進行出售。坑塘清淤後,對坑塘進行轉包,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約2萬元。東金莊村集體76畝機動地入股嶧城區金土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獲得分紅收入,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收取高標準蔬菜大棚租金6萬元,再加上向聯合社收取管理服務費用,每年村集體可從合作社獲得淨收益超過14萬元,

二是品牌驅動,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因村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陰平鎮朱元村食品加工作坊加工製作的傳統手工煎餅、煎餅卷和手工水餃,在陰平鎮一直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2017年通過申報和爭取獲得市級集體經濟項目幫扶資金100萬元,用於建設生產廠房和購置機器設備,建成了高標準、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的廠房一處,食品加工項目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平臺和空間,集體經濟項目也逐步發展壯大。陰平鎮東金莊村充分發揮聯合社種植、養殖、農機等方面的優勢,全力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通過農機、土地合作的發展,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將生產的糧食用於發展養殖業;將養殖合作社的動物糞便做無害化處理後,作為蔬菜肥料,並投資300多萬建成沼氣池1處,將養殖的廢水在沼氣池發酵處理,把沼液作為葉面肥料,灌溉使用,又進一步促進糧食蔬菜種植業發展,形成循環利用、循環發展的模式,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

三是融合驅動,延伸優勢產業鏈條。抓住“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依託魯筆博物館電商平臺,逐步把陰平大棗、石泉粉皮、上郭花生、斜屋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推介出去,著力打造斜屋、黃崖、石頭樓棗產業專業特色村,聯好“棗平臺”、建好“棗基地”、管好“棗園區”、扶好“棗電商”, 現今,全鎮有村級合作社電商、個人微商、淘寶店鋪等60餘家,走出了“村集體+電商+農特產品”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四是科技驅動,強化服務人才支撐。積極吸納大學生村官、專業技術人員、科技人才等,實現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結對幫扶全覆蓋。採用鎮領導幹部幫包、派駐第一書記、結對幫扶等措施,建立集體經濟空殼村“一對一”幫包制度,每個空殼村都要有一位鎮領導幹部、一個聯繫責任部門、一個幫包組進行幫包,做到一個方案實施、一張藍圖推進,形成幫助村莊發展的合力。針對薄弱村的村幹部和村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3期85人次,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組織村黨支部書記赴寧陽學習發展村集體經濟經驗,發動各村制定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措施150餘項,集思廣益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慢,農民持續增收困難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