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北窗無俗物

細扇輕搖間

引一室涼夏

古來文人自風雅,不僅是因為其言行舉止風流有體,還因為其所用之物,皆雅緻精細。

閒散風流的文人雅士,平日裡皆愛邀三五好友,時常聚於林下亭間,席地而坐烹茶飲酒,吟清風明月,共援古刺今。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古人雅集情景

細扇搖動間,晚風敲竹;

談笑風生處,肆意暢然。

而這其間,塑造了文人風雅形象的重要物品,便是那懷中雅緻之物——團扇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團扇

宋代以前,但凡扇子,大都是指團扇,並且在摺扇出現以前,男人也都是使用團扇的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畫扇面

以輕紗、素絹或綾羅做成的扇面,其上或畫或繡,錦繡山河、花鳥蟲魚、詩詞歌賦,皆可呈現於扇面之上。

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這一柄細扇,讓文人雅士的風流更加肆意灑脫。

古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將一柄團扇製成了各種豐富的造型。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芭蕉緙絲團扇

雖然叫做團扇,但古時候的團扇形制卻很是豐富,如長方形、橢圓形、多邊形、海棠形、芭蕉形等等,總稱為紈扇

最早的時候扇面多是素面,不過在多情又多才的文人士大夫手中,一個小小的扇面,也成了承載他們才情的道具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 佚名(宋) 白頭叢竹圖頁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佚名(明) 風雨泊舟圖紈扇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徐鼎(清) 自鋤幽徑種新篁團扇 設色絹本

濃淡墨色,在扇面上化作山河海川、蒼竹翠柏。文人雅士們有用不完的才情,全部都被肆意揮灑在那一紙扇面上。

再到後來,巧手的女子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在上面一展自己的高超繡工。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緙絲團扇

於是一柄團扇,其上魚兒擺尾曳動,蜂蝶穿葉弄花,美人淺笑拈花,松柏蒼勁盎然,山河悠遠蒼茫......

清風徐來,餘韻悠長。

再到後來,扇柄的材質也越來越豐富,從常見的方竹到棕竹、湘妃竹、鳳眼竹;從一般的紅木到黃花梨、紫檀、雞翅木、楠木、檀香木。

直至金漆、螺鈿、掐絲等工藝和象牙、玳瑁之類奇珍之品的出現,讓這柄素扇更如流螢般,光彩盈目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摺扇

而這時,扇子也早已從團扇,發展成了摺扇。

尺寸之長,拂襟之輕。

摺扇的出現,讓團扇自此成為了女性的專利,於是“美人素腕執紈扇,動搖微風笑顏談。”

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

羅扇輕搖半遮面,將東方女子獨有的韻味與風情都藏在這雅緻的團扇中。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緙絲團扇

女子手摺團扇,半遮芙蓉面,男子則袖取雅物,開合間倜儻無雙。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一把小小的紙面摺扇,折角縫隙裡藏著的,都是中國文人的才情。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摺扇細節盡雅緻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摺扇細節盡雅緻

慣愛風雅的雅士墨客們,還會選用色白偏黃的檀香木做扇骨,質輕且有異香的伽南、沉香木做扇墜。

開合之間,風聲颯颯;搖扇取風,薰風陣陣。

一把小扇,將中國文人的風流雅緻表現地淋漓盡致。

雅物在手,清風自來

想了解更多非遺產品?您可以直接網站搜索聚匠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