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我们常说“盖棺定论”,认为时间总会给历史人物一个客观的评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人物身上的话题不但从未被遗忘,反而当脸谱化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后,这些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作为苏联的领袖,斯大林一贯的铁血与强硬,是苏联在二战中战胜强敌的重要因素。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按照计划,斯大林本该从首都转移的。但这位领袖在专列前徘徊了长达数个小时,最终还是决定与人民一起保卫首都。客观地讲,斯大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许多举措是存在争议的,但他的历史功绩也是毋庸置疑的。脱去“伟大领袖”的外衣,斯大林的私人生活也是十分鲜活、悲壮,甚至是令人同情惋惜。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年轻的斯大林颜值颇高,从照片来看,这样的穿搭和发型,放到今天也是潮男一个。他与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几乎是一见钟情,于1906年结婚,次年便生下一名男孩。然而好景不长,叶卡捷琳娜因恶疾早逝,铁骨的斯大林展现了柔情的一面,他对此非常痛心,有人说,叶卡捷琳娜的逝去带走了斯大林性格中全部的温度。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两人的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十分争气,雅科夫出生在斯大林的故乡第比利斯,在叶卡捷琳娜于1907年病逝之前,雅科夫也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童年。然而,正如许多了解斯大林的人所说,叶卡捷琳娜的早逝,带走了斯大林开朗温柔的一面。叶卡捷琳娜病逝当年,雅科夫被送回故乡居住。

在他14岁之前,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了解也不多。苏联成立后,斯大林将雅科夫接到莫斯科接受教育,并开始学习俄语和其他知识。但是此时的斯大林已经跟过去不同了,他对雅科夫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冷酷而严苛的地步。有人认为,正所谓“恨屋及乌”,斯大林对叶卡捷琳娜的想念转变成了一股消极的负面情绪,最终他将这股怨恨发泄到了雅科夫身上。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1918年,斯大林拥有了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也有了小儿子瓦西里·朱加什维利。与雅科夫一样,瓦西里也是一个出色的孩子,但两人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别。斯大林对雅科夫的严苛已经到了一种过分的地步,动辄歇斯底里地辱骂,将其称为“鞋匠”,这种态度连阿利卢耶娃都看不下去,主动帮忙维护雅科夫。

1925年,雅科夫成家立业,他与乌克兰著名的舞蹈家尤利娅·梅尔策结婚。结果,这件事称为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原因很简单——尤利娅是一名犹太人,而当时苏联高层对犹太人十分憎恨,斯大林也不例外。要知道,小女儿斯维特拉娜与父亲关系的破裂,直接原因就是她找了个比自己大两轮的犹太男友。而斯大林直接以“叛国罪”将那个犹太人逮捕,斯维特拉娜则立刻选择与父亲决裂。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1928年,雅科夫不堪重压举枪自杀,但他及时被发现,子弹也没有打中致命要害,因此得以被抢救回来。斯大林得知后非但没有表示关心,反而说“这样居然都没打中”。在斯大林亲密战友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的劝说下,斯大林终于准许雅科夫夫妇离开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居住。

1941年,雅科夫加入苏联共产党,并以战士的身份走上战场。然而很快,他就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俘,一开始,德军并不认识雅科夫,但其他苏联士兵将其出卖。德军得知后如获至宝,立刻转移到戒备更森严的战俘营中。后来,德军希望用雅科夫换回保卢斯,也有传闻说,希特勒还曾试图用雅科夫换回自己的外甥里欧。

德军一度用雅科夫作为宣传噱头,声称斯大林的亲儿子被抓了,斯大林也无意抵抗了,苏联马上就要完蛋了。然而,“我绝不拿士兵去换元帅。”斯大林用这句悲壮的历史名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德国人散布的谣言不攻自破。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斯大林这一决定饱受非议,有人认为他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救,还会关心谁呢?也有人认为,斯大林能够在这种关头顾全大局和国家利益,大公无私,品格实在是高尚。虎父无犬子,被俘的雅科夫也是条汉子,他在集中营里宁死不屈,没有透露半点有关苏军的情报。相比之下,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就差劲儿很多,他在狱中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1942年底,有人提起了还在德军战俘营中的雅科夫,斯大林的回答十分冷淡,甚至还冷漠地反问道:“他怎么还活着?”但也有近侍回忆起当时的场面,提到斯大林的表情十分不自然,脸色也很难看。雅科夫在狱中过得十分艰难,英国战俘嘲笑他把粪便弄的到处都是,德军士兵则隔山差五地告诉雅科夫,苏联已经把他抛弃了。实际上,根据苏联档案显示,斯大林曾暗中派了至少两波精锐小队暗中搭救雅科夫,却无一成功。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当得知自己的妻子尤利娅被关进苏联劳改营接受“教育”后,雅科夫变得心灰意冷。1943年4月14日,雅科夫扑向集中营的高压电网上自杀身亡,年仅29岁。不过,至今为止,雅科夫的死仍存在许多疑问。据可靠史料显示,在雅科夫死前,纳粹看守曾对他连开四枪,是否致命不得而知。也有线索显示,雅科夫的死是一场精心谋划的谋杀,德国、苏联似乎都有动机。

其实,虽然身为最高领袖的长子,雅科夫在苏联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十分显著。斯大林是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实干派革命家,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像一个普通的布尔什维克青年一样接受磨炼,但雅科夫人生中的挫折,明显要比预期的来得多很多。不过,雅科夫在绝境之中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这是在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斯大林当真对大儿子生死漠不关心这些细节凸显了沉甸甸的父爱

斯大林真的对自己的亲儿子如此冷漠吗?答案显然绝非肯定的。有一种说法称,当斯大林得知雅科夫的死讯后,虽然尽力让自己显得毫不在意,但他的脸色变得煞白。也有说斯大林的身心状况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脱去领袖的外衣,站在历史大背景之外,斯大林也是一位父亲;也许两人相似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用言语化解矛盾,但站在我们血肉凡人的角度思考,哪有父亲不疼儿子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