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一、碳纖維的概念

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經過一系列熱處理轉化而成,含碳量高於90%的無機高性能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新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徵,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型,是新一代增強纖維。

二、全球碳纖維市場

1、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年份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全球2016年的全球需求為76,500噸,比上年增長11.8%。引用CCeV 及JEC發佈的材料對照圖,碳纖復材主要競爭對手是鋁合金,當前,鋁合金是碳纖維復材500-600倍的用量,而價值比大約50倍。這既是發展空間,也是挑戰。

2、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應用

總量:76,500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賽奧公司的年度數據來源於應用分市場的統計,下面簡要介紹這些分市場數據的合理性:航空航天(包含軍工):今年的數據比去年增加10%,由於航空航天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主要關注點,國際市場結構對這個分市場的數據統計相對一致。

風電葉片:在2012年,國際市場結構對該市場的需求的數據差異很大,這幾年逐步趨向一致,無論是對國際6大巨頭用戶的統計,還是對ZOLTK、SGL、三菱及臺塑的出貨量統計,我們認為:18,000噸是符合實際的,且增長趨勢迅猛。

汽車:2016年為9100噸,其中最主要的用戶是BMW,I3的銷售情況不是很樂觀,但7系車的“Carbon Core”填補了部分需求。對比8700的需求,總體上,我們對2016表示了謹慎樂觀。

壓力容器:2016年,市場需求是活躍與旺盛的,CNG車載與運輸氣瓶需求是平穩增長的,氫氣瓶的放量可以期盼。

風電葉片已經成為碳纖維最大的需求分市場,且發展潛力巨大。

3、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應用

總量:2,116.6百萬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可以斷定:對於碳纖維絕大部分品種,價格過山車的歷史不可能重演,已經進入產業不斷成熟、成本不斷走低的正常軌道。

4、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產品(千噸)

總量:76,500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從任何應用來講,高性能碳纖維總是被歡迎的,然而,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在追求性價比的商業環境中,合適性價比會勝過高性能。這如同汽車領域一樣,法拉利、勞斯萊斯等頂級豪車固然好,但是掙大錢的還是大眾、通用等大眾車款。從產業整體角度,沒有“大眾”的碳纖維品種(標模)的紮實工業化、商業化基礎,要產生源源不斷的頂級碳纖維商業品種,也是無根之木。

三、全球碳纖維供應

1、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製造商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2016年,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為139,000噸:其中東麗的6000噸擴產產能已經建成,而ZOLTEK去掉產能1900噸(根據CCEV的報告),2016明年年底,東麗宣佈將ZOLTEK的產能擴大到20,000噸;SGL在美國的第三期的3000噸已經完成,CYTEC(現屬於蘇威集團)的3000噸擴產已經完成;韓國曉星增加了一條500噸的生產線,並宣佈到2020年建成14,000碳纖維的宏偉擴產計劃。美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LEMOND 先生創辦的LEMONT composites,宣佈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合作,生產全球最低成本的碳纖維。主要思路是採用紡織級原絲,和橡樹嶺的微波加熱預氧化、碳化的低成本技術。

中國區總的理論產能為23,800噸,中安信與精功集團在2016年各自建成了1500噸碳纖維生產線,成為行業的新銳企業。吉林化纖集團的原絲產能從5000噸擴展到8000噸,並進行擴產1萬噸原絲的建設。新興國家(中國、俄羅斯、土耳其、韓國、印度)的碳纖維企業運營十來年,直到現在,對碳纖維傳統8巨頭沒有形成基本的威脅。

2、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區域

總量:139,000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日本三大巨頭的市場壟斷地位在增強,依然是世界碳纖維發展的主力。尤其是東麗收購ZOLTEK,三菱加大大絲束碳纖維的投入後,日本企業在工業級碳纖維的抱負是明顯的。日本的能源及人工成本均比較高,但目前的技術上的巨大優勢完全可以彌補這兩個短板,將來,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市場競爭的加大,日本企業在大用戶的周邊建廠,或到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美國建廠,將會加大力度。碳纖維的敏感性、政治關係的不穩定性以及中國綜合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不太可能成為日本碳纖維產業轉移的接收地。

亞洲(除日本)正日益成為碳纖維生產重鎮,承接東麗產業轉移的韓國東麗及韓國曉星、泰光,對碳纖維有很大的戰略安排,他們是化纖的行家,隨著技術的日漸熟練,會成為碳纖維的重要廠家。臺塑擁有產業鏈優勢,從業歷史悠久且經驗豐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領頭羊企業,理應發揮更大的技術與市場領導作用。中國大陸在化工與化纖具有傳統優勢的,理應成為國際碳纖維的重要生產基地。然而,我們正在系統性錯誤中痛苦掙扎。只有解決好這個系統性問題,整理戰略與思路,重新出發!

美國的應用優勢及製造業成本優勢,將會吸引更多的碳纖維企業投資建廠。美國的最大短板是人工,缺乏精細操作、熟練技能且具成本優勢的生產人員。但能源、稅收及智能製造優勢,讓美國回到製造大國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碳纖維能耗成本能否降低90%,技術上非常艱難,但是當美國能源價格是我國10%的時候,這就做到了。這並非神話,而是已經接近現實。

歐洲在工業級碳纖維應用上,擁有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風電葉片、汽車及壓力容器上。除了圍繞航空需求的就地生產,對於工業領域的應用,必然在國際成本窪地製造碳纖維,而高昂的能源成本與人工的雙短板,以及嚴格的環保政策,歐洲在碳纖維製造上難以有重大作為。

四、中國碳纖維市場

1、中國碳纖維需求-年份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中國市場在2016年實際統計的2016年的數據是19,563噸,對比2015年增長了2774噸(16.5%),其中,核心驅動因素是風電葉片用大絲束碳纖維的迅猛增長。從2015年統計的800噸攀升到2016年的3000噸,在16.5%的增長率中的貢獻度為79%。

體育器材、建築補強、壓力容器保持在正常的增長率。汽車市場依然在試水中,沒有啟動對整體市場有影響力的增長。電子電器(尤其是消費電子)是中國的優勢產業,產業的創新能力強且活躍,電子電器行業已經逐步擴大對碳纖維的應用,隨著複合材料技術的進步,這個領域有望成為中國可控的、重要的增長引擎。中國的整體市場的未來需求很難預測,很可能會以20%的高增長運行,關鍵應用市場是風電葉片,外資巨頭在華的生產佈局及國內風電巨頭對碳纖維的採用。

2、中國碳纖維需求-應用

總量:19,563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體育器材依然佔據半壁江山,穩步發展是這個行業的特色,新的大增長的實現需要自動化複合材料工藝的創新。風電葉片用碳纖維異軍突起,對比去年的900噸,有數倍的增長。然而,這個3000噸的用量主要源於VESTAS一家的需求。如果新的國際巨頭或國內巨頭啟動這個需求,後續幾年,可以期盼每年成倍數迅猛增長。

中國的碳纖維應用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總體規律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嚴重缺乏航空航天軍工的龍頭牽引,絕大部分碳纖維企業均奔著這個狹小的分市場去做海量的投入,在獨木橋上相互踩踏;在以風電、汽車為代表的工業應用領域,由於綜合技術實力的差距,這些產業在使用新材料創新方面顯得謹慎;技術與工藝相對傳統、人工密集型的體育器材方面,臺灣及大陸擁有較大的競爭優勢,而這個優勢主要幫襯的是質優價廉的日本碳纖維,國產碳纖維廠家在日企的價格指揮棒下,痛苦生存在夾縫中。高質量的供給結構VS高質量的需求結構?在新材料領域及工業,是個相互交纏的複雜問題,如果只是表層次的“需求牽引”或供給側結構改革,恐怕難以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戰略導向”。

3、中國碳纖維需求-省份

總量:19,563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產業依然集中在6個省份中,這是需求上千噸的省份,北京由於恆天的進口數據拉高了排名。對比2015年,由於風電葉片開始大量採用碳纖維,整個格局有了明顯變化,廣東+福建的份額降低,從城市排名中:鹽城,天津地區是典型的風電需求領域。我們堅信:今後幾年,風電將成為主導需求。有這個產業有關的省份的份額,城市排名將大幅攀升。

總金額:482,475千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從消費金額來看,廣東依然保持第一,而上海超越山東與江蘇,排名第二,上海地區消費高價格碳纖維的能力顯著,其中蘇威(原氰特公司)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家是中國商飛碳纖維預浸料與膠黏劑的唯一長期供應商。

4、中國碳纖維需求-來源

總量:19,563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總金額:482,475千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注:FABRIC &PP 是碳纖維織物及預浸料。之所以包含韓國,主要是考慮東麗在韓國的4700噸的碳纖維產能與相關後續工藝。韓國加工的織物與預浸料,多是用東麗的纖維。

對中國碳纖維的供應來源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對比2015年,我國需求從16,789噸增加到2016年的19,563噸,增幅16.52%,總金額從2015年的457,191千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482,475千美元,增幅為5.5%,這個數據說明:國際碳纖維價格在逐步走低,我們判斷,這個趨勢還會加劇。

以東麗為代表日資企業提供了各類碳纖維產品共7,687噸,佔據中國市場40%的份額,市場地位依然牢固,這主要是航空航天級碳纖維。美國ZOLTEK,通過其美國,匈牙利及墨西哥的工廠,向中國銷售了總計3077噸碳纖維及產品,佔到總需求的15.8%,基本囊括了風電分市場;在很多汽車領域,混配模成型領域,也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工業用碳纖維已經成為東麗的另一隻重拳。東麗如此驕人的市場業績,我們慎重地告誡國內某些企業:不要盲目吹牛超過東麗了,碳纖維早已不是實驗室的產物了,不要用幾個力學指標去忽悠大眾。既然是工業化的產品,就要用市場銷售與份額說話。只有客觀地瞭解對手、尊重對手,才有可能去追趕或超越他。

除了上述日系企業,臺塑、德國SGL(英國與德國)、土耳其DOWAKSA,在2016年市場表現也很不錯。各自在汽車、風電及壓力容器等工業市場有較好的銷售業績。在2016年,中國碳纖維有一些亮點,以中復神鷹、江蘇恆神為主力的國內廠家,去年完成銷售3600噸,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中復神鷹突破盈虧平衡點,2016取得小額利潤;恆神承接了多個應用項目的研發。

從進口來源國的碳纖維的平均價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總體趨勢是逐年降低,“質優價廉”依然是日系廠家的鮮明特徵。美國的纖維銷售主力是ZOLTEK公司,這家公司的價格應該參考墨西哥與匈牙利的價格,美國進口均價偏高有兩個原因:一是大量的短切纖維,二是上海蘇威公司(原氰特公司)進口美國工廠的纖維價格高。

中國地區的3600噸,我們按照18美元(125元)計算的,這是考慮到一些航空航天應用領域的高價格因素,總體上,中國碳纖維的平均價位在90-100元(13-14.5美元)。

無論是大絲束,還是標準模量的12K、24K的小絲束,除了東麗公司,進入中國的各家已經處於混戰之中,價格鎖定在12-16美元之間。“質優,上百元;質劣,下百元”已經是中國市場的現實。這為新的投資者設定了市場價格的門檻。如果按這個價格在可研報告上算不出利潤,就不要進入市場。當然可以去投資價格相對高一些的中模量、高模量碳纖維,但是請考慮:航空航天軍工市場的容量、日美系廠家在該領域的強大技術品質能力以及富有競爭優勢的價格。

根據上述的混戰局面,10美元/公斤(甚至更低),且可盈利的碳纖維,就成為產業突破的一個重大方向,這個要求既是以風電、汽車為代表的工業應用的強烈要求,又是碳纖維產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重大抉擇。當然,這需要系統性低成本技術的支撐。

五、中國碳纖維供應

1、中國碳纖維企業理論產能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2016年,中國的碳纖維理論產能與2015年完全一樣, 24傢俱有工程產能以上產能的企業的理論產能總計是23,810噸。其中:A. 產能千噸以上:6家公司。B. 產能在500-1000噸之間:6家公司。C.產能在100-500噸之間:9家公司。D. 產能在100噸以下:3家公司。在23,810中,真正有效產出大約是3600噸。2016年,是中國碳纖維產能擴張相對平靜的一年,對於絕大部分廠家,更是生產寂靜的一年。市場的手開始在無聲無息地調整著產業。從2003年發起的碳纖維投資熱潮正在消退,產業進入一個重新洗牌期,整個行業需要靜靜的,去思考出路與未來。

2、中國碳纖維產業新發展

中安信的5000噸原絲及1500噸碳化建成開車,精功集團的1500噸工業級碳纖維生產線建成開車。中簡科技與光威複合材料股份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營績效與利潤,正在上市的過程中。中復神鷹完成了大約2000噸的銷售,企業在市場自由競爭中扭虧為盈,成為行業標誌性事件,也為中國碳纖維探索出一線光亮與生機。恆神股份也完成1.95億元的銷售業績,與眾多應用單位建立合作開發複合材料構建的合作協議。打通產業鏈的目標在步步接近。吉林化纖完成了提產增效,把現有原絲裝置提升到8000噸產能,年底時,宣佈了擴建10,000原絲裝置的計劃,並在有序推進。同時,通過多次在澳洲迪肯大學的測試,其原絲性能與品質已經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中石化上海公司完成了48K大絲束的試製,在國內碳化線一次性通過,在澳洲迪肯大學完成了碳化測試,氧化時間45分鐘,通過性好,性能達到T300的水平。

然而,行業也出現一些不好的消息,多家碳纖維企業在2016年幾乎沒有開機生產,成為一定程度的“殭屍企業”。上海斯瑞碳纖維關停,將碳化設備低價賣給了吉林化纖集團;寧波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停業,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在碳纖維複合材料領域,標誌性事件有康得復材集團的汽車復材生產設施的建成與開機:他們目前主要有四類工藝:HP-RTM、Surface RTM、SMC、Surface SMC,與多家汽車企業形成研發合作關係,今年初,又傳來與北汽量產複合材料零部件的合作的好消息。西部風電外送的困難,使得風電企業把重點放到用電大戶-東南部沿海地區的海上風電與陸上大直徑風電的建設上。動輒70多米長的葉片,輕量化成為重點,碳纖維是解決這個輕量化的利器,多家公司已經開始試製含碳纖維梁帽的葉片。精功集團屬下的複合材料公司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快舟十一固體運載火箭提供的發動機整體殼體,在地面試車成功。

六、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市場

1、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年份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量,根據纖維在復材中65%的比例計算的,建立一個規模概念。

2、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應用(千噸)

總量:117.7千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3、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復材成本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如何估算各個應用領域的複合材料的成本,我們建立了一個基本的思路,估算碳纖維在複合材料製件中的價值比。這個是工業領域比較常用的大致的判斷成本的方法,對於普通機械行業,我們習慣講“料半工半”,來估算一個普通機械零件的成本。對於航空航天,後續工藝製造成型成本是原材料成本的4-5倍,所以在航空複合材料零件中,纖維的價值佔比並不大;纖維一般佔原材料重量的65% (其他35%是樹脂基體材料)。

本表的對工業領域的現有纖維/復材價值比,可能會導致一些誤會, 15美元/公斤的碳纖維,怎麼可能做出15美元/公斤的復材,由於65%的纖維含量,纖維的成本是9.75美元,剩餘的5.25美元就要包括樹脂與加工成本。

對於工業複合材料製造技術,如果簡單沿用航空航天的經典工藝,是沒有出路的,市場不可能同時接受昂貴的纖維加更昂貴的製造工藝,低成本複合材料工藝必然是趨勢。也不能把複合材料簡單化,只看到製造工藝原理,就以為掌握了複合材料,航空航天多年積累的複合材料系統化技術,是需要認真繼承與發揚的。

4、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應用(10億美元)

總金額:110.4億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航空航天用碳纖維本身價值高,同時在複合材料中的價值佔比小,這導致航空航天消費了絕大部分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銷售收入。航空航天,尤其是商業大飛機,無疑是給碳纖維及其產業鏈提供了豐富的養分。衷心希望中國商飛的事業能蓬勃發展,帶動和滋養國產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健康發展。

風電葉片的碳纖維消耗噸數已經大於航空航天市場,然而,複合材料的附加值僅有航空航天的6%。當然,風電葉片的拉擠板材到灌注工藝,也是與航空航天投資巨大、體系複雜的複合材料體系不可比擬。汽車復材有著與風電葉片類似的低成本複合材料的要求,還需要大批量、自動化的製造工藝,品質一致性要求也相當高,這個市場在挑戰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極限,是行業的珠穆朗瑪峰!需要複合材料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5、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區域

總金額:110.4億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美國有波音及軍用航空航天,歐洲有空客、汽車、風電產業,使得這兩個區域佔據了國際市場巨大部門的複合材料銷售收入。日本儘管在碳纖維領域執世界之牛耳,歐美的複合材料中均有大量的日系碳纖維,然而在複合材料及應用方面,日本與歐美的劣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業投入巨資,承接了波音公司的複合材料大部件的生產,極大地充實了其複合材料的製造能力與應用能力。日資碳纖維企業在海外併購複合材料及應用企業,比如東邦公司收購美國做SMC汽車復材的CSP, 三菱收購了用FORGED COMPOSITE製造汽車復材零件的Gemini——通過這個方式,日系廠家擴展了他們的複合材料及應用能力。

6、全球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製造工藝

總量:117.7千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預浸鋪放廣泛應用航空航天及體育器材領域,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工藝。拉擠工藝,由於風電葉片梁帽的工藝創新,有很大幅度的增長。纏繞工藝依然是迴轉零件的最佳選擇。混配模成型,主要是指非連續形態的工藝,主要包括短切碳纖維增強塑料,日益興旺的碳纖維片狀模塑料(SMC)及其變種形態,如蘭博基尼推廣的“Forged Composite”。RTM 成為主流工藝的推動者是寶馬公司的HP-RTM,這套工藝解決了高生產節拍的汽車需求,然而成本上還強差人意。溼層合工藝,主要包括溼法模壓,真空灌注等工藝,其特點是:在樹脂溼潤纖維的同時,完成復材形狀的完成。浸潤與層合成型是纖維複合材料必要的步驟,兩個步驟的有機結合是工藝創新的方向之一。

7、.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不同基體(10億美元)

總額:213.4億美元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本圖表借鑑了CCeV的2015年的統計數據,樹脂基複合材料是自行計算的數據。

對於熱固性與熱塑性複合材料的需求,CCeV 2015年的比率為77%:23%,從我們的信息研究,我們認為合理的比例應該在85%:15%。主要依據是,即使在航空領域,熱塑性複合材料的應用也是非常有限的,還不能實現與熱固性材料:15%:85%的分配,最大的熱塑性材料是短切碳纖維增強塑料,LFT等非連續纖維,東邦公司的Sereebo,在碳纖維消費總量上也不到6%。碳基複合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除了在飛機領域的經典應用,正在擴展到高鐵、汽車等領域,大批量應用的主要障礙是預製體及氣相沉積技術的高成本。

八、複合材料應用發展趨勢與展望

1、航空航天應用市場

市場的發展趨勢如下圖:2016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為17,600噸。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航空航天市場的分市場份額(噸)如下圖: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商用飛機對碳纖維需求驅動是巨大的,前兩年受益於波音787為代表機群,2015年開始,空客A350又成為碳纖維需求的重要引擎。我們期盼中國商飛在國產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為未來新機型的批量應用打下紮實基礎。

2、.體育休閒應用市場

體育休閒市場十年來的需求發展情況如下: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體育市場的分市場份額如下: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體育休閒市場的特點是:國際品牌,大中華地區(以臺資為主)加工製造。製造工藝相對傳統,勞動力密集,生產過程小革新不斷,但重大工藝創新能力不足。歐美企業主要從事產品設計與品牌運營,這可能是創新不足的重要原因。

3、風電葉片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低風速風場和海上風電共同推進了葉片的大型化發展,碳纖維成本的持續降低,葉片複合材料工藝的創新,使得2016的風電對碳纖維的需求迅猛增長。

國際主要採用碳纖維製造風電葉片的企業是VESTAS、GEMESA-SIEMENS、Nortex和GE,這幾家公司均是使用碳纖維的重要推動者。重要的碳纖維葉片製造商還有LM、TPI和巴西的Tecsis。我國主要的葉片製造商:洛陽雙瑞科技、中材科技、重通葉片、明陽風電、中復連眾、時代新材等均在積極推進碳纖維應用,今年可以批量推出大葉片。主機廠中,金風科技、海裝風電、上海電氣、明陽風電均在大力推進碳纖維梁帽的大直徑風機,應用形勢一片大好!

目前國際流行的梁帽工藝主要是:高滲透多軸織物的真空灌注、拉擠板材的真空灌注。廣州博彙攜歐洲多年驗證的灌注樹脂體系服務中國客戶。光威復材等企業在積極推進拉擠工藝的發展。最大的瓶頸是低成本大絲束碳纖維及低成本高滲透多軸織物的供應。這對國產低成本碳纖維是一個絕佳的機遇,希望我們的碳纖維企業能夠把握。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4、汽車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首先是I3昂貴的價格,銷售情況不如預期。據說寶馬內部對全碳車身的戰略有所爭議與調整。似乎碳纖維在汽車的前途一下子變得暗淡。接著,寶馬的“Carbon Core 7”系車推出,全車16個多形態與工藝的零件,對碳纖維的需求有一定的彌補。國際復材與汽車界開始熱捧“混合材料”思想。燃料電池汽車開始成為熱門,高壓(35&70MPA)氫氣瓶又成為熱點。日系碳纖維廠家併購汽車複合材料零部件的熱情高漲,又為市場注入了信心。國內汽車廠家對碳纖維的態度,也是冷熱不均,讓碳纖維行業無所適從。

5、壓力容器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壓力容器,儘管眼前的市場需求並不很大,卻有著蓬勃發展空間。

A:燃料電池的低成本突破,將會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圖,做出根本的改變, 出現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並行的市場局面。2015年下半年,豐田推出的燃料電池車MIRAI,得到市場的熱捧。其他公司燃料電池汽車也將在2016-17陸續 推出。這對高壓氫氣瓶將帶來強勁需求,對高品級碳纖維將有巨大的拉動。

B:CNG拖車大氣瓶的需求,在Hexagon Lincoln的推動下,其最新款TITAN XL(40尺櫃,15000標準立方米)2015年在拉美試運行,2016年7月獲得美國交通部上路許可。國內中材科技也在積極推動這個項目。

壓力容器對碳纖維的性能穩定性要求極高,這源於壓力容器非常嚴格的安全要求。碳纖維企業需要向客戶證明:從第1天到第365天,生產的碳纖維的品質是穩定的。“維穩”無疑是碳纖維產業最為核心的因素。而壓力容器的進入,無疑是對碳纖維企業的一枚榮耀的“勳章”。

6、混配模成型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混配模成型(Molding& compound)嚴格講,不是一個應用市場,而是對工藝的描述,但由於這些工藝橫跨的應用多,所以,把它歸類成一個應用,便於說明。

混配(compound)是指非連續碳纖維增強塑料,主要包括短切增強和LFT,這個材料形態是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低成本複合材料的方向。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經過雙螺桿及後續的注塑機單螺桿的兩次剪切,在製件中,纖維的平均存留長度只有0.1-0.2毫米,這嚴重地影響到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如果,纖維存留長度達到1-2毫米,力學性能可以提高30%,碳纖維LFT是一個可以保留更長存留長度的工藝,但是纖維均勻分散不容易,對塑料的粘度影響大。如果能實現直接混配與注塑,降低加工成本,這個產品就有望替代部分非連續玻纖增強塑料,甚至成為結構件材料。

模成型(Molding)主要是指片狀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SMC,團狀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這類材料是纖維與熱固性基體混配後形成的,這些經典的玻纖的工藝,正在為碳纖維所採用與改進,玻纖的SMC更多是外飾件,而碳纖維SMC完全可以成為結構件。同時良好的隨形性,可為結構人員提供較廣闊的設計空間。與SMC,、BMC類似的材料形態與工藝,也是低成本複合材料重大的發展方向。

非連續碳纖維複合材料,以對纖維性能的犧牲換取了低成本和高產能及設計的便利性,更好地滿足了工業領域對性價比的需求,這是人類在技術進步過程中的一種商業化的折中選擇。

7、建築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建築領域是碳纖復材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的領域,主要應用是對老建築的補強。除了建築補強領域,橋樑的拉索的複合材料化,是日本研發的重點,我國也曾經做過一些研究.對於海上建築(人工島嶼、海上石油平臺),碳纖維複合材料不光輕(降低運輸、工程費用),而且耐腐蝕(可大大提升使用壽命),在成本降低之後,會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軍事上,採用輕質剛強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以大大提高部隊臨時架設橋樑的效率,從而大幅度提升作戰速度。碳纖維增強水泥,碳纖維格柵增強混凝土碳纖維格柵除冰公路,在國際上也有較多的研究,某些項目已經產業化。

影響碳纖維在建築領域擴大應用的主要障礙有兩個:一是施工隊偷工減料,施工人員技能良莠不齊,導致昂貴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補強效果與質量與甲方的期盼不一致,影響了使用的擴大;另一方面,碳纖維的高昂價格,也讓很多工程用不起,低成本碳纖維將極大地推動這個領域的應用。

8、船舶應用市場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目前,船舶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主要是:競賽類船舶及附件,超豪華遊艇及軍事用途的船舶,以及各類船舶的桅杆。競賽類船舶如同F1賽車,是先進材料積極應用者。

各大海軍強國加強了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使用,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海軍先進裝備,一些特殊的部件,已經展示出對碳纖維的較大的需求潛力,這充分說明自主創新的對先進材料的歡迎與敢用。對於軍艦的推進器及聯動軸系統,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降噪與增效效益明顯,然而,海水的工作條件與負荷情況,與我們熟悉的空氣工作環境與負荷,有較大的區別,敢試敢用,才是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正確出路。

9、其他值得關注的應用市場

(1)電子電氣市場

隨著便攜式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輕薄化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筆記本電腦普遍降到1公斤以下,IPAD從900克向700克發展,後續會降低到500克,手機的輕薄無疑體現了高科技,碳纖維成為替代鎂鋁合金的重要材料,同時,碳纖維與航空航天的關聯,讓其充滿科技性感。成為各大消費電子關注的重點材料。索尼、聯想是碳纖維用於筆記本電腦的主要推動者。中國大陸與臺灣,是世界最集中的消費電子代工基地,如果中國把這個領域做起來,可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目前主要使用的材料形態有短切增強碳纖維塑料、連續碳纖維薄板。曾經電子行業對復材提出連續碳纖熱塑復材的需求,業界做了大量的努力,目前還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電子行業對碳纖維復材要求類似汽車,批量大,品質穩定,成本有競爭力。

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細分市場研究報告(精華版)

(2)高速鐵路

國際上各大高鐵技術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開發高鐵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比如日本採用碳纖維與芳綸的混雜材料做車體下部的裙邊,韓國借鑑整體機身的纏繞工藝,開發出碳纖維複合材料整體車身。轉向架,車頭,地板等等部件,國外均有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研發。鋼鐵俠馬斯克旗下的Hyperloop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HTT)宣佈了與Carbures Europe SA合作開發全尺寸的、純碳纖復材的膠囊機車。

(3)碳纖維氈與紙

碳纖維除了是結構材料,也是非常優秀的功能材料。碳纖維紙被應用到燃料電池的氣體擴散層,隨著燃料電池的興起,碳纖維紙的市場一定會有大的發展;薄氈(2毫米左右)已經被應用大型液流電池的極板,需求潛力巨大;傳統的鉛酸電池依然是目前性價比較高,用量最大的電池。使用特殊處理過的碳氈替代現有的鉛正負極,可以提升電池的充放電性能與壽命。100萬隻電池需要160噸碳氈,潛在市場巨大。

深圳市江瀚諮詢有限公司是國內一流的獨立第三方行研與投融資諮詢機構,致力於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專業解決方案,主營業務包括行業市場研究、投融資諮詢、上市募投諮詢三大領域,專業提供1、IPO及再融資募投可研。2、行業盡職調查報告。3、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供甲級資質)。4、商業計劃書。5、行業研究報告(覆蓋200多個行業)等。我們還可以根據您的個性需求,提供一對一定製服務,用心為您編制每一份研究報告。歡迎撥打全國統一客服熱線400-998-6892諮詢或訪問江瀚諮詢官網www.jianghanzx.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