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給老師發微信被拉黑:太過自我爲中心,最容易招黑且事與願違

午夜給老師發微信被拉黑:太過自我為中心,最容易招黑且事與願違

生活中有些人很讓人頭大,避之唯恐不及,原因是他總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別人都是閒人,都得圍著他轉,如果別人沒有按著他的意思做事,他只會覺得別人不好,根本不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做法欠妥。最近南通港城幼兒園的一位媽媽就呈現了這麼一例反面教材。


1

事件的起因是大二班一位孩子的媽媽分別在9月30號深夜11點左右、10月1日零點左右給老師發微信,大意是要求老師安排自己的兒子當值日生。這兩條消息老師都沒有回覆。10月7號晚上8點多這位媽媽再次給老師發微信,發現已經被拉黑。

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把這件事發上微博:“城港幼兒園某家長對大二班班主任提出她工作中的意見,之後把家長微信拉黑,這是讓家長怎麼配合老師工作?每天工作已經把我折騰夠累了,還要為孩子幼兒園的事情折騰,這回就讓我認認真真做回“矯情”的家長……”


午夜給老師發微信被拉黑:太過自我為中心,最容易招黑且事與願違


2

看過很多媒體報道,似乎現在的幼兒園、小學確實事兒挺多,整得家長心力交瘁,而且師生關係也是前所未有的緊張。在此次事件中,似乎這位媽媽之前就對該老師不滿,在微博上表示過“討厭”、“憎惡”孩子的班主任劉老師。

也許這位媽媽和老師在過往有過芥蒂與不愉快,雖然不知道劉老師平日師德如何,職業素養如何,但單就這件事情來說,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的做法是有問題的。


3

這位媽媽的首要問題就是心裡只有自己,不見他人。

據院方領導透露,劉老師剛剛生下二胎寶寶20多個月,這就意味著她除了白天忙工作以外,回到家還要繼續忙碌家裡的兩個孩子,或者還有家務及其他。而這位家長媽媽卻覺得老師下班的私人時間和老師商量孩子的問題沒什麼問題。

而且,那是長假剛開始的兩天,哪個上班的人不想和工作來個短暫的小別離呢?剛放假家長就來給老師提開學後的要求,誰看了微信不堵心?

其次就是媽媽發微信的時間:接連兩次都是凌晨時分。

如果不是十分緊急的事情,時間太晚不打擾別人這不是做人最基本的常識嗎?即便是老師本人還沒有休息,可是家人也許都已經入睡,家長有沒有想到會擾亂別人呢?據院長表示,正是劉老師的丈夫表示了不滿,所以劉老師才把這位媽媽拉黑了。

面對記者提出涉嫌騷擾以及發微信時間過晚的問題,這位媽媽理直氣壯的回應:“我也忙,根本沒時間頻繁發類似信息給劉老師,白天我忙於工作,每天只有晚上來處理孩子的事,我認為自己發信息並不是騷擾人家,我的客戶深夜也同樣會發信息給我,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這是我的工作,同樣的,我深夜發微信給劉老師,這是與她進行溝通。”


4

如果說深夜發微信給老師提要求不能算是騷擾的話,那麼這位寶媽給老師發的內容應該算是不合適了吧?指責、命令以及越界。

“劉老師,我兒子當個值日生有那麼難嗎?我相信我兒子表現不至於那麼差吧……希望老師也要配合我,積極鼓勵孩子進步,讓孩子體會到當上值日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孩子想上進,在幼兒園作為老師您千萬不能打擊他的上進心,用心去鼓勵他進步,改掉不良的壞習慣。”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雖然說現在有些老師沒有師德,對孩子不公,但原則上來講,學校有學校的教學計劃、教育方式,既然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那麼在園內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應該是由老師來主導,但現在明顯出現了家長越界的現象,家長會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要求老師做什麼,如何做,這是對學校教育的一種比較嚴重的干擾。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學校教育的作用是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果家長的手伸太長,對孩子其實是不利的。

換個角度來說,也許劉老師真的對孩子有什麼不公或偏見,導致孩子在幼兒園感覺受挫、受傷。但是作為媽媽,給老師發這樣的內容,無意中會把老師推向更加疏離孩子的方向,最終還是會因為自己的言行坑了孩子。

說實話,看了媽媽給老師發的微信,我作為一個很不善社交的人第一直覺都感到孩子以後在幼兒園的日子會更不好過,因為媽媽的言論太刺激老師的逆反心理了,即使這位老師是一位很善良的人,她日後面對這個孩子,該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呢?“我是你媽的奴才嗎?你讓我幹嘛我就得幹嘛?”或者乾脆不再管這個孩子,因為孩子媽媽事兒太多,不想伺候了。更嚴重的,假如碰上的是個心術不正的老師,孩子有得受了。


5

這位被老師微信拉黑的媽媽,以她的言行和心態推斷,我有點懷疑她工作中的業務水平如何,業績如何——當然只是猜測,人畢竟是複雜的。

其實這位媽媽的案例放在任何場景下都合適,親友之間、同事之間……有一種素養叫“設身處地”,有一種忌諱叫“邊界感”,有一種智慧叫“考慮周全”,總得說起來,這是一次“情商”的失敗,在這場較量中,沒有贏家,反而讓孩子、自己、老師都受傷,得不償失。

最後有一點小疑惑:孩子的爸爸去哪兒了?為什麼會長期奶奶接送,媽媽忙到深夜還要忙孩子的事,才有空跟老師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