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说到亲朋好友聚会,老济南常说的一句话是:

“倒上酒,先上几个挡口的硬菜。”

那啥是挡口的硬菜呢?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远府不知道有没有硬菜的说法,但老济南特别是周围郊区,硬菜是有专指的。

现在的饭店很少按传统规矩出牌,而是热菜、凉菜,荤的、素的怎么方便怎么上,这样也就失去了所谓硬菜、大件的传统含义;

如今酒局上常说的“上几个挡口的硬菜”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罢了。

四十年前虽然生活水平无法和现在比,但大事上礼仪是不敢怠慢的,不然街坊邻居不好交代。

比如这传统硬菜就是老济南婚宴、新姑爷上门或贵宾光临时必须上的一道菜。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老济南请客礼仪大体是这样的:

客人坐稳后,先沏上茉莉花茶,稍歇后入席。

依次先端上四碟黑白瓜子和块糖;

四碟时令水果,但不能上梨;

四碟各式糕点,非寿宴不能上长寿糕,老话这叫“四干四鲜果子压边”(老济南对糕点的称呼就叫点心果子)。

因为空腹喝酒不好,酒前要先“点心点心”,垫垫饥,客人便随意点心点心后撤碟上菜。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先上四道冷盘素菜,八道凉盘“硬菜”,老话这叫“四平八稳喝酒筵准”。

八个硬菜是全套猪下货,不能是别的,分别是:

猪头肉、猪耳朵、猪口条、猪心、猪肝、猪肚、猪蹄子、猪大肠。

八仙桌上忌讳上猪肺,若是上了猪肺,这桌酒席可就真“废”了。

此刻,主家开始请贵宾饮酒。

一般是两杯牛眼盅下肚,“好事成双”后开始上热菜,四个大件配八道热菜。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上大件也有规矩:

第一道是清蒸鸡,配两个热菜,有讲,这叫大吉大利;

第二道是海参扒肘子,配两个热菜,也有讲,这叫客到福到;

第三道是四喜丸子,配两个热菜,也有讲,这叫四红四喜。

此时主陪副陪已经带完十二杯牛眼盅,这叫六六大顺一年酒,相互之间的敬酒也已进行完毕。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正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时候,酒量小的已经开始有了状态,宾主之间开始行酒令:

猜拳、压指、数洋火格棒,主随客便。

什么“一心敬、哥俩好、桃园三、四红喜、六六顺、七到巧、八面财、快到了、十福寿。”

济南人猜拳“宝五”不划,若是失口喊出五来就要罚酒一杯。

拳划得嗓也响亮,就像唱山歌,又好听又好玩,声音能传半条街。

那时候似乎每个街巷都有类似酒陪一样的人物。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他们能说会道,为人亲热,拳好,酒好,斤半不倒,帮着主家接待客人,挺受街坊邻居的尊重。

宴会上无拳不成席,北园人划拳名气大些,马路上常见两个小青年走着路都能练起划拳来。

这也算四十年前的一道风景吧。

此时第四道大菜“糖醋黄河鲤鱼”开始上桌,宴席也达到了高潮。

主宾这时会把提前准备好的“封刀钱”小红包离席塞到主厨手里,表扬菜的味道好。

片刻,最后两道必备的讲究菜开始上桌。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一盘是芫荽炒肉,寓意“缘分没够”;

一盘是芹菜炒肉,寓意“亲戚常凑”。

这时主陪也要离席给主厨端两杯酒表示感谢。

菜上齐了,可不代表宴席行将结束,而是双方划拳饮酒正酣。

宴席一般从中午十二点开始,没有特殊情况,定要喝到晚上掌灯。

主方多采用车轮战术,找理由换人敬酒;

客方一般也都带几位能征善战之徒,如果客方实在不胜酒力,也可离席透透风。

老济南宴席上的“硬菜”

主家会再加几个菜,继续开喝。

喝不到掌灯就结束,主家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似乎不喝醉两个就不算热情,不够交情。

自然酒后也是洋相百出。

有爬冰卧雪者、有捶胸顿足者、有一路扭秧歌者、有走S步者等等,给清醒者留下笑柄,成为茶余饭后的趣话。

掌灯后主家才上汤,菠菜鸡蛋汤、白菜豆腐汤之类,这样酒席才算结束。

现在农村还常说的一句客气话就是“家来喝汤吧?”喝汤的意思就是吃饭。

过去娶媳妇多定在春节前或秋后。

除了农闲、粮食丰收之外,天短喝酒到掌灯容易些也是一个原因。

不然若是夏天天长,不知要多喝醉几许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