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村—探尋清代古村落的記憶

聚龍村又名“鄺家村”,在光緒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鄺氏華僑買地而建。聚龍村坐落在衝口街隴西與招村之間,村口正對一灣河水,整修過的河岸兩邊古榕蔽日,仍帶有田園風光。聚龍村現佔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後三排,共20間。

聚龍村—探尋清代古村落的記憶

當初,鄺氏族人在廣州附近尋找合適的聚居地的時候,被這裡相連珠水的土地,朝霞裡的鳥語花香,夕陽下的漁歌唱晚所深深吸引。

據記載;人們在起初挖地基的時候,紅砂岩中曾噴出一股清泉。傳說中這正是罕見的“龍出血”風水寶地,於是這個村落就命名為“聚龍”。

聚龍村—探尋清代古村落的記憶

興於商海

鄺伍臣,聚龍村12號樓主人,乘船順水路到廣州,縱身商海,長袖善舞。創辦了礦美南兄弟鞋廠,產品遠銷東南亞,還有天元茶樓(現廣州清平飯店的前身)。

鄺覺明,聚龍村1號樓主人,在廣州太平南路建有10多棟商鋪。

鄺衡石,聚龍村21號樓主人,清末民初是顯赫一時的“黃金鉅子”,他十幾歲就從台山去香港,在鄺氏兄弟開設的利昌隆金鋪當了五六年的雜工,這時他的家人已遷居聚龍村。1914年,鄺衡石回到聚龍村,興建了21號大屋。他在村中招股,集得萬餘元,在香港上環文鹹東街開設麗興金鋪。生意蒸蒸日上,獲利甚豐,在廣州也設立分號。聚龍村中有三座房屋都是他的,子孫滿堂,成為村中第一富戶。

聚龍村—探尋清代古村落的記憶

鄺其照,聚龍村3號主人,任清朝政府派駐新加坡的商務領事、駐美商務參贊助理等職,商而優則仕。

商賈、官宦,聚龍村是名副其實的聚龍匯虎之地,非一般市郊村落可比。平日裡,官宦富商家的家人子女讀書作樂,每逢到了衝口民俗節日“生菜會”的時候,舞獅、比武、大戲紛紛聚集到村前,熱鬧非凡。若碰上某大戶人家有人過生祝壽或者結親嫁娶,那更是舟楫縱橫、迎來送往,聚龍村中一片觥籌交錯之聲。村口水岸邊已是店鋪成行。

衰於戰亂

即使坐擁富足與顯赫,又怎麼抵擋得了頃刻間的戰亂變故?1937年,日寇侵華,抗日戰爭爆發。不久,廣州淪陷,聚龍村也難逃厄運。村口沿岸商鋪盡數被焚燬。水路交通被封鎖。鄺家族人四處逃散,幾戶名流或去香港,或跨洋過海遠赴美國,留下空屋棟棟。捨不得生意,沒有走的,產業迅速落敗,金鋪、鞋廠、茶樓、食品加工廠倒閉的倒閉,轉手的轉手。聚龍村的風光日子,就此一去不返。

戰亂結束後,聚龍村並未重振舊日的精神,離去的鄺姓人家也大多沒有再回來。歲月流逝,聚龍村裡除了二十來棟老房子還提示著往昔的記憶,村裡早已物是人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