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道》上海行—「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高一强 X 张明杨

弄堂里的跳格子,香气四溢的油墩子,冬日里的汤婆子……这些记忆里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的更新迭代,都渐渐消失。

有时候,拆掉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破旧的房子,随之消逝的,还有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为何我们要去怀念?也许不仅仅关乎情怀,过往的生活里,以及那些与我们曾经朝夕相伴的器物里,承载着我们夜以继日努力生活的故事与细节,也记录着我们独有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日用之道》希望与大家一起,沿着这张器物所构成的图式,寻根溯源,来思考属于自己的日子,那应该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就如同洪晃老师在这本小书的序言里写的那样,“《日用之道》对我们生活最有意义的就是回归到中国文化中去寻找时尚的感觉。让传统文化汇入当代生活”

本周日(10月14日),日用之道将会抵达魔都上海,在徐家汇衡山·和集

,高一强老师将会和张明杨老师一起,与大家聊一聊「中国人的日用之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报名参与,感谢各位的关注!

免费入场,扫码报名

《日用之道》上海行—「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高一强 X 张明杨
《日用之道》上海行—「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高一强 X 张明杨

张明杨

历史专栏作家,书评人,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史不语》等作品。

《日用之道》上海行—「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高一强 X 张明杨

高一强

设计师,策展人,“日用之道”创始人及品牌合伙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硕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委员会会员。

《日用之道》

人们在彼此认可的规则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于是,生活里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便在这默契中,你来我往,变得自然而美好起来。这让一个简单的貌似不经意的动作都有了意义。

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憧憬,一定是建立在对过去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审视和反思的基础上的。格物为乐,致知为悟。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一点智慧,寻找一点自信,来指引现世的生活。

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孤立地去对待。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四处迁徙,文化始终像那朵看得见却摸不到的云,跟随着人们不断地碰撞,不断地纠缠,不断地融合。这种联系,是我们人类整个繁衍进化和生长生活的过程中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和经验,是人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所产生的影响。

在风景中,我们找到自己的回声,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在现世中,我们找到了回声,那便是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在生活中,我们找到了回声,那就是触及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种心动;在产品中,我们也应该能找到回声,那就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器物也一样。人们不断丢弃不实用的东西,新的适用的东西也会不断产生。各种器物在不断地被丢弃,而那些经过生活的考验,得以保存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用、实用,一定是适合生活的、真正服务我们生活的日用之器。

期待,与您在魔都上海,一起聊一聊中国人自己的日用之道~~

『日用之道』微信號:riyongzhidao

关注平台,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调阅往期资讯点击“日用之道riyong小程序”

寻日用之道,出适用之器

《日用之道》上海行—「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高一强 X 张明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