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移動支付爲什麼不普及?

薛文康


移動支付的發展有幾個基礎條件:一是必須有一個集成的支付平臺。二是銀行必須支持線上支付服務。如果銀行不支持,則無法實現線上的交易。三是商品服務的支持。

歐洲大多數是小國,人口也不多,銀行業發達且分散,很難將這些不同的銀行聚合在統一的支付平臺上。舉個例子,比如在中國,基本上人人都有四大國有銀行的一張卡或多張卡,只要這四大行能夠接入到移動支付軟件中就能夠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但是歐洲則不然,銀行分散且眾多,實現這一項不容易。

其次歐洲人口較少,良好的信用卡體系覆蓋,使用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所以在這上面,歐洲發展移動支付軟件並不積極。還有一方面是歐洲在移動支付發展上比較墨守成規,敢於在移動支付方面嘗試的企業不多。

其次是歐洲缺少一個集合歐洲大量用戶的平臺。要實現移動支付,人人普及的情況,必須有一個軟件上集合了大量用戶。目前來看蘋果,臉書,推特等產品或軟件有這個潛力,但是未來發展如何並不確切。

另一方面應該就是文化差異了,歐洲相對來說比較嚴謹,保守。缺乏敢於嘗試的精神。所以當無法保證絕對安全的移動支付來臨時,歐洲人也採取一種保守的態度,不會去積極嘗試和使用,這種文化在不同事件上有利有弊。

其次,歐洲人使用信用卡的頻率高是因為信用體系的完善,人與人之間的信用度已經建立,並且使用信用卡的優惠折扣獎勵也較多,這也是吸引歐洲人喜歡使用信用卡而不偏愛使用移動支付的原因之一。其實,歐洲國家雖然目前沒有出現一個超級移動支付平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歐洲會出現一個體量大的軟件,推廣移動支付,用戶也會慢慢接受與習慣。


環球網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移動支付最發達的國家,沒有之一。支付寶和微信現在已經成為幾乎所有中國年輕人付款方式。想想幾年前我們還拿著現金付費,而如今買個饅頭都能用支付寶了。

(在中國遍及大街小巷的移動支付)

但是很多出國旅行的朋友可以發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移動支付的比率遠遜於中國。至於其中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兩個。



一 便利性:

移動支付在中國人心中就是無現金支付。而在歐洲無現金支付其實早已經實現。歐洲作為現代銀行的發源地,金融業十分發達,銀行服務十分完善,在這方面要大幅領先於中國。



(正在超市結賬的美國民眾)

不只是歐洲,美國早在1952年就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隨後歐洲也進一步跟進,到了60年代,信用卡已經在歐美流行開來。

國際上主要的髮卡組織主要都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有萬事達卡、Visa、美國運通、大來信用證、吉士美卡及發現卡。



(帶有visa標緻的 招商銀行信用卡)

中國的銀聯卡就是參照Visa建立的。

歐洲人在支付大額交易時普遍使用信用卡,而且信用卡是可以做一定程度的無息透支,這一點就類似於支付寶上的花唄。

因為信用卡的使用便利,所以西方人在移動支付變革上就不那麼積極。

而反觀中國,金融行業相對於西方比較落後,信用卡支付沒有普及,進而促成了中國移動支付的大爆發。










二 隱私性:

歐美國家民眾是非常重視個人隱私的。所以美國“稜鏡”計劃被曝光後才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應。

(愛德華·斯諾登,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外包技術員。因於2013年6月在香港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於“稜鏡計劃”監聽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了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遭到美國和英國的通緝。“凌靜計劃”顯示美國政府可以隨時監聽國民的通訊信息。)


而移動支付在便利人們的同時,卻在無形中洩露人們的消費信息和行蹤。這些信息如果不能夠得到妥善保護,很容易遭到洩露。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很多歐美國家民眾不願意全盤接受移動支付的原因。



(蘋果公司的Apple Pay移動支付。蘋果和谷歌都在積極佈局自己的移動支付版圖)

不過現在,歐美各國的移動支付規模也在迅速攀升,因為移動支付實在是太便利了。各國政府也在加緊指定相關配套法規,以順應時代的潮流。


千佛山車神


歐洲信用體系建設較早,線上支付也比較早!

支付寶或者信息的線下支付,解決了線下支付速度的問題。大額支付下不用帶大量現金,小額支付下避免了找零與排隊!

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大到商場小到地攤!

那麼看看歐洲的情況吧,歐洲是基本上是沒有菜市場的(蔬菜🌽水果🍉品種沒中國那麼多)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超市解決!況且歐洲人真的不多,很少能看到排大隊結賬的現象!一些“明星商品”雖然有時也需要排幾個小時,但這種情況不是常見現象!

而且歐洲是在車輪子上的國家,人人都有車一次購物郊區的會多買一些,近的隨時都能買到!移動支付真的沒什麼必要!雖然確實能提高效率,但是對於歐洲市場的量級還達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