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本来今天想给大家将东岩少鹤山的故事,包括大量石刻图片当地景物,可以这几天天公不作美,昨日虽然已经转晴,今天又微微有小雨,江阳沽酒客已经出发准备徒步去少鹤山。拍些东岩石刻的,居然长江水未退,无法前往。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普及一下泸州古代的一些重要年代年表,作为上千年文化的古城,她绝不会是凭空而来,而我们泸州人,不管是老泸州,还是我们年轻一辈,再次了解和重温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外地的朋友也可以看看,从秦朝到袁世凯时期泸州的变迁。而作为泸州人介绍起我们家乡是不是更有底蕴和自信呢?只要大家支持,我会继续下去。喜欢的朋友关注转发谢谢

又按:由于江阳沽酒客非文史工作者,手头地方志资料有限,查阅收集整理的或有纰漏之处,还请专业人士多多指点,在此先谢过。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今日的国窖大桥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东门牌坊,西南要会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明朝老城垣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县活石刻文物——龙脑桥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为郡,泸州属巴郡。

汉:

西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沱江与长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江阳为其属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朝廷派兵讨伐公孙述,溯江而上,屯兵江阳。

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牧刘璋以江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升制为郡,辖县江阳、符、汉安。旋又废除。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恢复原建制。

东汉时期,在江阳境内有富义盐井,为著名产盐地。

晋:

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巴人李雄率起义军攻占成都,蜀郡人多流散到江阳等地。

永安元年(304年),益州刺史罗尚率军退至江阳,奉诏统领巴东、巴、涪陵三郡。

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李雄派军攻占江阳。

愍帝建元二年(344年),李势引僚入蜀,江阳郡被僚人占据多年。

南北朝

萧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年),始置泸州,领江阳郡。州、郡治所均在江阳县。

文帝开皇十九年(599年),道人刘珍,隐居合江安乐山(今笔架山)。将其道经、钟磬封于石室。隋文帝遣使访问其事迹,下诏建腾清观、安乐观、靖安观于山中。

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泸州总管府,掌管一州军事和管辖10个羁縻州。七年,改为都督府。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开国元勋程知节(咬金)任都督。

高宗显庆四年(年),高宗派使臣到安乐山取刘真人丹经、钟磬进京。刻碑于山间。

总章二年(669年)七月,泸州等19个州县大旱,户受灾,诏遣司赈大夫赈贷。

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在方山雪霁峰下,创建老云峰寺。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诗人杜甫乘船出川经泸州,船靠长江南岸漏洞子旁一巨石上,后人遂称此石为杜甫石。

大历十年(775年),陆羽撰《茶经》,书中介绍泸州南部少数民族采茶、制茶工艺。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合江福宝古建筑群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福宝老街

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于富义盐井置富义监,设官掌管盐场。

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腊月初三,泸州盐井水枯竭,派人下井察看,井内吼声如雷,忽然,火焰突出。这是泸州发现天然气的最早记录。

淳化五年(<994年),王小波义军攻占泸州。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晏州彝首斗望率彝民造反,战败被招抚,自陈永不犯境。

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苏轼乘船出川,经泸州,过安乐山赋诗二首:“故国王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对“张道陵寓此,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符篆”的传说,予以怀疑。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罗宴彝叛,朝廷派兵征讨,彝酋晏子等率10郡8姓归顺。

熙宁八年(1075年),泸州辖境置清井监(今长宁县长宁镇)和南井监(今江安县南井场)。南井年产盐 41万斤。

熙宁十年(1077年),朝廷批准泸州置草市(城外的市集),到嘉定末年(1224年),已有草市67个。

同年,泸州交纳酒税6432贯,约占当年商税的三分之二。

元丰四年(1081年),在泸州置泸南安抚司,统一管理泸州、叙永、长宁军三郡沿边少数民族事宜。安抚使存宝因平定彝酋乞弟叛乱不力,被诛。

元丰五年(1082年),梓州、夔州路兵马钤辖司由遂州移来泸州。从此泸州守臣兼梓、夔兵马司钤辖,又兼泸南沿边安抚使,成为掌管全蜀四路中之两路军权的大帅,泸州成为“西南要会”。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泛舟安乐溪,游安乐山,写下《游安乐山记》。寓泸期间,留有“拙溪”“滴乳岩”等多处墨迹。 

政和五年(1115年),彝人不堪泸州帅臣贾宗谅的苛捐杂税,以卜漏为盟主,联盟反宋,连破多处寨堡,官兵屡被挫败,后集精兵五万才迫使彝人降。

政和七年(1117年),在旧有土城的基础上,修筑泸州砖石城,使之初具规模。绍兴十五年(1145年),再次扩建,使泸州城“壮丽甲西蜀”。

政和中(1111~1117年),泸州成为彝汉通商的重要场所,每年冬至,彝族商队前来用马和其他产品交换他们所需的商品。

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泸州饥荒,斗米二千文,人食糟糠,次年大饥,道殣枕籍,瘟疫流行。

绍兴十八年(1148年),安抚使冯楫在城内修建报恩塔,至今犹存。

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泸州大火,焚毁民房千余家。知州李焘被贬秩。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过泸州,登南定楼观览赋诗。次年,陆游经泸州,登忠山谒武侯祠,游使君岩,登南定楼,均留下诗篇。

淳熙八年(1181年),大旱,七、八两月不雨。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泸帅张孝芳克扣粮饷,奴役士兵,激成兵变。乱兵杀死张孝芳及其家属、部将,后被平息。 

宁宗庆元中(1195~ 1200年),泸帅陈损之在忠山顶建“江山平远堂”,为观览泸州风光的最佳处。今无存。

嘉定二年(1209年)二月,泸州连续地震4次。

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知州魏了翁再次修建泸州城廓。同时,建立鹤山书院。

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入蜀破泸州。州城被毁,州治暂迁茜草坝。

嘉熙三年(1239年),为避蒙古军袭击,泸州军民先后在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筑城防守,次年,又在安乐山筑城。

淳佑元年(1241年),泸州失守,蒙古军入城,旋又收复。

淳佑三年(1243年),知州曹致大据险筑神臂城,抗击蒙古军。并迁州治于此。今遗址尚存(位于合江县焦滩乡)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宋泸帅刘整以潼川路15郡降元。次年,四川安抚使吕文德领兵收复泸州。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潼川路安抚使梅应春以神臂城降元,并杀害部属多人。

世祖至元十三年,泸州义士刘霖、先坤朋与钓鱼城宋军里应外合,破神臂城,击毙元军守将,俘杀梅应春,再次收复泸州。

世祖至元十四年春,元军围攻神臂城,至11月,城破,宋安抚使王世昌战死。

世祖至元十五年,朝廷命降臣赵全为泸州安抚使。治所从神臂城迁还原址。

泰定元年(1324年),郭怀玉钻研酿酒技术,酿造出泸州第一代浓香型大曲酒。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叙永春秋祠

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献川黔道,开辟龙场9驿(今古蔺马蹄滩到龙场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皇甫森修筑毁于兵乱的泸州城。又加修外城,南至长江,北至沱江,城周10余里。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曹震奉诏疏通永宁河道。凿石削岩,除去大滩百余处,一年通漕运。并筑纳溪至摩尼的驿道。

天顺四年(1460年),沱江泛滥,大水入城,东门内可通小船。

天顺五年成化元年(1465年),山都掌蛮先后在今叙永、兴文县境内起事,均被镇压。

成化四年(1468年),泸州、纳溪旱,诏免去租赋。

正德五年(1510年),曹甫在泸州起义,号顺天王,转战四川各地,后被官军挫败,曹甫战死。

正德十五年(1520年)七月十五日,两江水涨入城。龙溪河口岩上等处,有水位刻石遗迹。

嘉靖十六年(1537年),泸州兵备佥事薛甲在城内建大观台(今钟鼓楼处),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诗人登临题咏,有句“窗中下见千山尽,枕底平铺二水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流放云南的四川籍状元杨慎,“奉献檄去泸”。在泸侨居十多年,留有《九丝城行》、《刊木行》、《悯雨》等忧国忧民的诗篇。

万历元年(1573年),山都蛮首领起事,据九丝山,称王。朝廷派兵征讨,俘杀数千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四月二十八日,大风,城内屋瓦皆飞,桅折树拔。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泸州、合江大旱,民多离去,城野半空。

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彝族)起事。攻破城池,杀死官员,据重庆,称王,国号大梁。后兵败,退走泸州、长宁、古蔺等地。

崇祯十一年(1638年),泸州城北建龙透关。清时重建,并立“古龙透关”石碑。

泸州民间故事集从之七泸州古代重要年表

顺治七年(1650年),舒姓武举人在南城营沟头创办大曲酒窖4个,取名舒聚源。

康熙六年(1667年),福建黎姓携楠竹种在赤水县种植,后被合江、叙永等地引种。

康熙八年(1669年),设水宁道,辖叙、泸、资等州府,治所初在叙永厅,后移泸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世祯来泸游览,作《江阳竹枝》等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伏旱,五至八月不雨,饥荒继以瘟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始修《直隶泸州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付刊。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江西杨宏道在百子图创办集刻、印、售于一体的书坊“宏道堂”。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合江胡清晨从广东带回良种荔枝苗3株种植。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船户熊习举承运京铜73.63万斤至钻皂子(重庆李家沱),触礁沉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六月,泸、合地区不雨,至次年夏,颗粒无收,贫民十之二三被饿死。

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二十一日夜,大风雷雨,龙透关右,地崩陷。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叙永哥老会首领郭永泰,首开“墓忠山”,数千人会盟,为川南哥老会发源地。

咸丰六年(1856年),法国传教士到合江传教。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十万,逆江而上,攻合江、叙永、纳溪,失利后走资州。次年 6月复入古蔺、叙永。

同治九年(1870年),泸州始建天主教教堂。

是年川南州夏秋大旱,延至次年夏。饥荒严重,饥民外逃。

光绪二年(1876年),食盐供应改为官运商销。在泸设滇黔边计盐务官运总局。合、叙等地设口岸。实行人口统计,食盐定销。

光绪九年(1883年),四川大旱,泸州尤甚。次年持续大旱,饿殍载道,泸县设粥棚5处施粥。

光绪十二年(1886年)九月,泸城始设电报局。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成都教案”影响下,刘昆阳率众捣毁纳溪大渡口教堂,后由官府赔偿银5000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泸城始设邮政代办所,二十九年升为二等甲级邮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川南经纬学堂。次年改为川南师范学堂。第二年又改名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同年,设警察事务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叙永数千山民起义,进至宜宾、犍为,没收库银及豪绅财产,后被镇压。

同年,废科举,在三牌坊、治平路创办蒙养学堂。后成立初等小学堂。后又改为中学班。民国元年改称泸县县立中学。

光绪三十年,道尹赵尔丰率军进剿古蔺县苗沟“平会”群众,全县近人枉死,首领彭青云自首,亦遭杀害。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孙中山指示佘竟成、熊克武、谢奉奇回川密谋起义。设同盟会泸州支部,发展会员,密定在永宁、江安、泸州、叙府起义,事泄,未成。10月又密定举行泸州、江安起义,江安事先败露,死会党13人。泸州官府加紧戒备,佘虽率众3000多,未敢妄动。冬组织隆昌、叙府起义,均先后失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泸州商会成立。

宣统

元年(1909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集资30万银元,在泸州茜草坝创建四川瓷器有限公司。所属瓷厂,产品精细,为全省首家细瓷工厂。

同年,永宁县治移古蔺场,县名改称古蔺。泸州卫改为古宋县,存土司名,隶于永宁直隶州。

同年,蚕桑讲习所成立。

宣统二年(1910年),川南道尹刘朝望创建川南政法学校。

宣统三年(1911年),同盟会员杨兆蓉等来泸宣传争取川汉铁路路权,先后组织成立泸州、合江、纳溪、古蔺“保路同志会”。11月25日川南官绅人等宣布泸州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川南军政府。公推刘朝望任都督,士绅温翰桢为副都督。

12月5日,川南军政府改组,但懋辛任都督(未到职),黄方任川南军司令,王秉章副之。

同年,设州议事会、参事会。泸州同盟会会员组办《川南报》,为泸州最早报纸。

泸州劝工局成立,招徒学艺,设染织、木竹器等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