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除了摘除之外,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吗?

方略66158471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根据结石的成分又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以及混合性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与胆汁代谢异常,胆汁滞留,胆道感染,饮食因素,长期胃肠外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部分人得了胆结石,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有可能出现腹胀,厌油,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胆囊炎或者是胆道梗阻的表现,发热,腹痛,黄疸,甚至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如果胆囊结石没有不舒服,不发作,可以定期观察,如果反复发作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建议微创手术治疗,现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手术创伤很小,术后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其他的治疗方法还包括注意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少吃油腻性食物,不喝酒,还可以尝试消炎利胆的药物,还有一些中成药物,可能对于一些小的胆囊结石会有效果,能促进胆结石排出体外。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定期观察,定期做胆囊的彩超检查,了解结石的数目,大小,有没有出现胆囊癌变等情况。

总的来说,胆囊结石并不是什么大病,切除胆囊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胆囊不负责分泌胆汁,分泌胆汁是肝脏的功能,胆囊只是起到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普外科曾医生


胆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或胆管里形成了结石,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较高约为15%,在我国相对较低约为8%,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相较于以前也有大幅提高。

首先,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大部分疾病的病因,都不明确,胆结石同样也不例外;它的成因也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胆结石,它的病因还不同;胆结石常分为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胆囊功能异常和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这里的细菌感染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原因与胆囊的功能、致石基因和代谢因素有关;常见的说法是:胆囊由于收缩功能的异常,导致胆囊的排空出现延迟;从而出现胆囊中的胆汁发生淤积,里面的胆固醇结晶在不能及时排出,此时会逐渐聚集成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包括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胆结石发生的部位、大小,身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其中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是金标准!

但是国人一直以来就有抗拒手术的心理,因此会有人拒绝手术治疗,而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溶石。

目前常用的溶石西药有两种鹅去氧胆素和熊去氧胆素,该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相似,都是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从而使胆汁呈现为去饱和状态,这样存在在胆囊中的结石就会逐渐发生溶解,直至消失。

另外,部分中药也有溶石、排石的作用,但是具体的方药,还需要请医生辩证论治才能开出。

虽然非手术治疗不用手术,避免了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但是药物治疗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复发率!有统计显示,一般用药物溶石治疗的1年复发率高达10%,5年复发率甚至可达50%;也就是几乎一半的人,在5年以后又会出现胆结石。而手术治疗完全就不用担心这一点,更何况现在是微创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疗效还十分确切。

最后,有症状的胆结石,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骨伤的杨张张扬


胆结石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的改变、以及能够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胆结石的发现几率大大增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胆结石患者都有症状表现出来,很多胆结石患者终生都没有胆结石相关的症状,这就是静止性结石,这种结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一般随诊观察或者复查就可以了。

胆结石怎么治?

而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便需要及时就诊。目前临床对胆囊结石应用最多的是(1)开腹胆囊切除(2)腹腔镜胆囊切除,还有一部分比较少应用的保胆取石手术

胆囊切除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手术,摘除胆囊,结扎胆囊管,不管胆囊内有一个还是多个结石,都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而保胆取石手术,相对而言,选择这种手术方式的患者较少,如果胆囊内只有单发的结石,保胆手术的效果也是很明确的,去除结石,还能保留胆囊。

但是对于一部分胆囊内泥沙结石和结石体质的患者而言,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手术后结石再次复发的概率是很大的,往往得不偿失,甚至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所以,对不不同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酌情选择。
朋友们,说说你们身边的患有胆囊结石的朋友们都是怎么手术的呢?

重症医生康骏朋


胆囊结石不是胆囊钻石,千万别舍不得。

手术前谈话时,我常和病人开玩笑“这要是钻石就好了”,病人很快就不紧张了。

我想通过一个病例来说明胆囊结石到底是怎样的疾病,应该怎么处理。

我最近的一个病人,男性,41岁,1年前因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就诊我院,当时还存在胆源性胰腺炎,住院输液、消炎等处理后好转出院,以后反复胆结石疼痛,程度不是很剧烈,也没特别在意,这次因为特别痛再次就诊我院,同样位置的疼痛,一般就是同样的诊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住院后肯定要禁食、输液、消炎了,进一步做了一些检查,发现这次仍然存在胆源性胰腺炎,是轻型单纯性胰腺炎。

接下来是彩超、CT及磁共振的检查。

目前诊断更加明确:1、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胆源性胰腺炎。

经过积极处理,胆囊炎和胰腺炎都很快控制。

诊断已经很明确,这个病人和家属态度很坚决,要手术处理胆囊结石。

手术方式选择的微创,很顺利。

一、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说:肥胖、怀孕、高脂肪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甚至饮食习惯等,但以上每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导致胆结石,所以,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明确。

曾经遇到一对夫妻,一人前前后后长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开刀数次,另外一人却一次胆结石都没有。

二、胆结石会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人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很多人体检发现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总会有一些病人出现胆绞痛,主要在吃了油腻的食物后,有时候睡眠中体位改变一下就能引起结石被卡主,导致胆绞痛。

只要痛了一次,以后再次疼痛的几率非常大。

三、胆绞痛 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肯定是输液、消炎、止痛了,一般情况下会慢慢好转,当然了,合并存在胆源性胰腺炎的话,要一起治疗胰腺炎的。

四、到底要不要切除胆囊?

这个我还是结合着《外科学》教科书的治疗原则来说吧。

所以,如果您的胆囊结石符合上述手术切除的条件,建议还是早点解决问题吧。

五、能不能吃药排石?

不建议这么做,毕竟教科书都没有这么推荐,原因很简单。

胆囊结石的排石路径只有经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只要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就转变成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这个病可是比单纯胆囊结石复杂多了,而且,胆总管结石很难排到十二指肠去的,因为胆总管下段有个阀门——Oddis括约肌,一旦结石被卡主,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都是可能发生的,到时候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六、胆囊切了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这个几乎每个病人(或家属)都会问的问题。

胆囊肯定是有用的,什么用处?胆囊就是个储存胆汁的仓库,吃饭的时候,负责把胆汁排到肠道里面促进消化。

如果胆囊里面有结石,甚至整个胆囊里面全是结石,那么,里面就装不下多少胆汁,这个胆囊对人体是没有功能的,切掉是最合适的选择。有人仍然犹豫不决,原因:父母给的东西,不可随便切除?说的没错,没有随便切除,好好的胆囊,谁也不能切,关键是,现在胆囊有问题了,就比如胃上长了肿瘤,切了胃以后吃饭怎么办?管那么多?先保命再说吧。

长期胆囊结石刺激,可能会导致胆囊息肉样病变甚至胆囊肿瘤的发生,所以,切不可因小失大。


头号在线医生




如果体检时候发现有胆囊结石,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不需要任何治疗,不是说一上来就必须要手术的,因为这个时期发生危及生命或者是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相对的风险是非常低的。本推荐是基于多项研究,这些研究显示从无症状到有症状胆石的进展率极低(每年约1%)。此外,当患者确实出现症状时,初始表现的症状通常不严重,也允许在此时行胆囊切除术。

然而,某些患者发生并发症或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对这些患者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可能是必要的。

具体情况还是建议咨询当地的医生为准,而且胆结石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陈舟医生


胆结石是由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过饱和沉淀析出形成的,除了切除胆囊外,也可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守治疗。下面“问上医”将为你详细介绍。


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结石可以分为下述两种类型,其成因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固醇结石

  • 由于高脂饮食及肝脏代谢功能紊乱,使肝脏分泌胆固醇或钙过饱和的胆汁,易沉淀析出。

  • 胆囊运动功能受损,如胆道梗阻,导致胆囊排空延迟,使其中的胆固醇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

(2)胆色素结石

细菌感染,如华支睾吸虫感染,导致胆囊壁黏膜分泌紊乱,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汁淤积,形成沉淀。


胆结石的形成过程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3步:

  • 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过饱和;

  • 过量胆固醇析出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

  • 结晶体聚集融合形成结石。


哪些人患胆结石的风险较高?

  • 喜静少动,长期不运动会使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容易造成胆汁淤积。

  • 肥胖,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 不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容易促进胆结石形成。

  • 饭后久坐,这会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

  • 多次妊娠,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增加。


  • 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患者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其引起的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 家属中有人患胆结石,遗传因素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无症状胆囊结石,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可随诊和观察。但若合并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 充满型胆囊结石;

  • 瓷性胆囊;

  • 合并糖尿病;

  • 胆囊结石大于2.5厘米;

  • 萎缩胆囊;

  • 有胆道疾病家族史;

  • 合并胆囊息肉。


(2)手术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手术:

  • 多发结石及结石直径≥2-3厘米;

  • 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 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

  • 胆囊壁增厚>3毫米。



手术类型主要有:

  • 保胆取石术,复发率高达80%-90%。因为该手术不容易取净结石,而且取石多用取石钳夹取,容易夹碎结石,形成胆囊结石残留,所以临床上并不推荐。

  • 胆囊切除术,对于一些较大的、药物不起作用的结石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胆囊,能快速根除病灶。


小贴士: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胆结石患者来说,切除胆囊是最好的选择。




胆结石指的是胆汁中的物质过饱和析出形成的颗粒状固态,构成成分主要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通常对于胆结石我们除了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胆囊外,对于一些症状不明显,影响不大的可以考虑先行保守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具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患胆结石的几率比较高,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①肥胖,肥胖多数是有代谢紊乱的问题存在,BMI指数超出正常范围15%的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5倍左右;②不吃早餐,不吃会使得胆汁进一步浓缩,会促进胆结石的发生;③多次妊娠,妊娠期间胆道系统的功能容易出现紊乱;④肝硬化患者;⑤具有胆结石家族史。

手术类型主要有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但是保胆取石有较高的复发率,目前经典安全的治疗方法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

①熊去氧胆酸,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细胞保护等功能,主要用于胆固醇性结石的患者;
②腺苷蛋氨酸,通过刺激胆汁的分泌,预防和治疗胆汁淤积;
③茴三硫;


④消炎利胆片;
⑤胆舒胶囊;⑥叶下珠胶囊;⑦托尼萘酸片等。

指导专家:刘波(头条号:肝胆外科医生刘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专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腹腔镜肝脏肿瘤,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


医联媒体


胆结石以胆固醇结石为主或者是混合型结石,其主要形成原因和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不吃早餐,缺乏运动,胆固醇摄入过量都会导致胆结石。缺乏运动使得腹壁松弛,内脏下垂,长期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囊肌张力减退,致胆汁逐渐淤积、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

用餐不规律。如果不定时进餐,可导致胆汁排泄不规则,胆囊中的胆汁很容易凝固成结石。



针对胆囊疾病,盲目地切除有功能的胆囊,对患者身心影响很大,降低后期生活品质。随着胆囊的重要性日益被认识,保胆治疗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先进的专科医院在临床上已能成熟地运用保胆取石技术。

临床上,提倡科学保胆,当胆囊形态完整、厚度适当、功能尚存,及时采取“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或者“经脐无痕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可有效保留完整胆囊及功能;反之,一旦胆囊萎缩、穿孔、坏死,则失去保留价值,只能遗憾地被切除,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和自己的饮食习惯有关。

首先胆结石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从而是胆汁淤积,主要成分是浓缩的胆固醇慢慢硬化形成结石状的固体颗粒物。

胆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1、进食油腻食物是引起胆绞痛。2、上腹部隐痛(有时候会误诊为胃病)。3、胆囊肿大积液。

它的首选检查是:B超

治疗主要是:看结石的大小和由于并发症

有症状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医博论坛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上面网友所说的形成原因只能说是“有可能”,治疗胆囊结石的药物主要以中药为首选,如金钱草、鸡内金和海金沙,这3味中药就行了,并且疗效很好,我的好多患者都是用这个简单有效的处方治愈的。

一般情况下建议0.3cm以下的结石用药物治疗,首选中药;0.3以上的结石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继观,如有临床症状了要考虑手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