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這裡曾是天津德租界

天津人對德租界印象並不深。其實這是“五大道”之外保留較為完整的外國租界,當年大總統黎元洪,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辮帥張勳,北洋海軍總長劉冠雄,財政總長王郅隆能高官豪門都住在這一地區。

開闢於1896年的天津德租界,位於英租界以南,佔地4055畝,面積僅次於英租界和俄租界,在天津九國租界中排第三位。當時在天津的德國僑民納稅人選舉出董事會,負責管理德租界,這一地區的土地所有權,被德國政府轉讓給德國租界公司,由這家公司轉售給私人購買者。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德租界威廉街

現在的解放南路,最初叫威廉街,是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名字命名的。德國的領事館、工部局、洋行、報館、俱樂部、電影院、醫院、學校,都集中在威廉街。位於威廉街和羅爾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交口的康科迪亞俱樂部,又稱德國球房、新德國總會,是德租界標誌性的大樓。這幢大樓建成於1907年,三層帶地下室,從窗臺到室外地坪都是用天然石料砌成,門窗鑲嵌著彩色玻璃,樓梯廊柱和欄杆上有精美的雕飾。這裡曾是德國人在天津的社交中心。

與威廉街平行,有一條三號街(今福建路),街兩側大多是兩層或三層的聯排別墅。其中有一條“洋衚衕”,名為增延衚衕。叫衚衕,其實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院子裡有幾座聯排別墅,高高的臺階、厚重的大門,屋頂飛簷上古代銅錢方孔造型的花紋圖案,代表了清末民初中產階級居住區的細節。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今日增延衚衕

增延衚衕德國大院,曾是西門子公司等德國洋行在天津的職工宿舍。北洋時期在軍事上效仿德國,武器從德國進口,機械、電器、五金、化肥、照相機、望遠鏡、膠捲、電影放映機、阿司匹林等德國洋貨,也通過天津海關進入中國。德國商人曾在天津開設了36家洋行,在海河下游建造了“亨寶碼頭”,開設輪船公司,開闢了從德國駛往天津及天津與大連、煙臺、青島之間的航線。

威廉街上有一座街心公園,叫德國公園(今解放南園),當初公園內有威廉二世的銅像,三米多高,天津老百姓叫它“德國銅人兒”。威廉二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一個外孫,1914年,他下令進行施裡芬計劃,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天津德租界

德租界只存在了22年。北洋政府對軸心國宣戰後,1917年3月16日,北洋政府外交部特派直隸交涉員黃榮良,與直隸省警務處處長楊以德前往德國駐津領事署、德租界工部局辦理接收事宜。第二天,天津德租界收回,改名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一區,設管理局,楊以德任局長,黃榮良任副局長。這是九國租界中第一個被收回的。

當德國在一戰中戰敗的消息傳到天津後,一群興奮的英國人跑到德租界,推倒了德國公園裡的“德國銅人兒”,拖到英國俱樂部的院子裡,砸了個稀巴爛,在場圍觀的中國人驚訝不已——洋人怎麼自己打起來了?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與家人

和其他租界一樣,德國租界當年也住了許多豪門。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的宅邸就在威廉路,原建築已不復在。1923年初曹錕賄選逼黎元洪下野,6月,黎元洪回到天津,住在這裡。據說他每天清晨起床後,都會騎著一匹大洋馬到海河邊溜達一圈。在天津,黎元洪投資銀行、工廠、礦山,與華僑創辦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航線。

北伐軍打到山東,要沒收中興煤礦。黎元洪是這座煤礦最大的股東,他急忙派人找蔣介石疏通。蔣介石說:“別人的煤礦能沒收,黎黃陂(黎元洪)的我不能沒收。”話是這麼說,可沒這麼做。他命令中興煤礦購買100萬元債券,再繳納100萬元軍餉。為籌集這200萬元大洋,黎元洪身心俱疲。1928年5月的一天,他在英租界跑馬場看賽馬時突然昏倒,6月3日在德租界寓所病逝。次日凌晨,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一個時代結束了。

德租界是英租界(五大道)之外洋樓比較集中的區域。將黎元洪從總統寶座上趕走的辮帥張勳,住在德租界紀念碑街(今浦口道),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的鄰居,還有北洋海軍總長劉冠雄和財政總長王郅隆,王郅隆的寓所是這一帶最漂亮的別墅。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住在威廉街上。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一區域還基本還保持著原貌。1976年地震後不少建築被毀,廢墟上建成了新式的住宅樓。(文:何玉新)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黎元洪在天津德租界生活五年,蔣介石逼他籌集200萬大洋

天津德租界今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