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小兒缺鐵性貧血

嬰幼兒期血紅蛋白小於110g/L即為貧血。多發生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由於體內缺乏鐵,導致血紅蛋白(Hb)合成減少。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如下:

食物中鐵攝入不足。嬰兒如果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6個月後容易發生貧血。

生長迅速,需要量增加。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體內儲存鐵不足,出生後出現追趕性生長,如果不及時補鐵,容易出現貧血。

鐵消耗或者丟失增多。一些疾病引起鐵消耗或者丟失過多,如反覆感染、急慢性出血、溶血性疾病等,都可以引起貧血。

缺鐵性貧血嬰幼兒會出現這些問題:

皮膚粘膜蒼白、體力差、不愛活動、食慾減退、生長髮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甚至智力減退,易反覆發生各種感染。貧血時間越長,程度越重。

診斷:

根據化驗結果、臨床表現、病史以及生化檢查確診。

臨床上將血紅蛋白測定量90-110g/L定義為輕度貧血,60-89g/L為中度貧血,小於60g/L為重度貧血。

預防措施: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中的鐵吸收率較高。同時鼓勵乳母多食富含鐵的食物,保證嬰兒鐵的攝入。

6個月的嬰兒可給予鐵強化的穀類食品,引入其他食物不可減少嬰兒基本乳量。

嬰兒7個月後逐漸引入含鐵的動物性食物。

補充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有效促進鐵的吸收。

幼兒注意膳食平衡,補充含鐵豐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血、畜肉等。

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則應及早補充鐵,純母乳餵養者,應從2-4周齡開始補充鐵,劑量為1-2mg/(kg.d)元素鐵,直到一週歲。不能母乳餵養者的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

服用鐵劑以飯後為宜,最好不要與牛奶、鈣粉同時服用,以免影響吸收。

在兒保醫生指導下,定期監測血紅蛋白,發現貧血,及時糾正。

不要忽視小兒缺鐵性貧血

儘量口服亞鐵製劑,利於吸收。補充元素鐵2-6mg/kg/d,餐間服用,每日2-3次。可同時口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應在Hb正常後繼續補充鐵2個月,恢復機體儲存鐵水平。必要時可同時補充其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葉酸和VitB12。

去除病因,如糾正偏食挑食習慣,防止反覆感染等。

給予富含鐵的食物,合理餵養,加強護理,注意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