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查重系统初步实施,效应将如何?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将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的查重服务,系全国首个对学生课程作业查重的高校。查重系统包括三类检测,一是横向检测,将上传作业与系统中已有的海量数据进行对比;二是纵向检测,可将往年的电子版作业打包,上传到系统中,防止上下年级抄袭;三是校内互检,防止同学之间的相互抄袭。此事随即引发热议。

终结“水论文”还需更多举措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而清华大学采用作业查重系统,也算是对此的呼应:究其用意,就在于严格过程管理,防止学生以抄袭、弄虚作假的方式对待平时作业,由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校已有不少课程,是给学生布置课程论文,把课程论文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写课程论文,却存在敷衍应付问题,有的学生就从网上复制粘贴,还有学生请人代写。比起以往一些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走过场式”的课程论文,其实同样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对比我国大学和发达国家大学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时,有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大学更重视过程教学管理,给学生布置完成多篇课程论文的任务。

有些国内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我国也有过程管理、课程论文要求。但客观而言,国内很多大学的课程论文质量并不高。而这些低水平的课程论文要绕过查重系统,可能并不困难。现在已有反检测系统,可以通过调整语序、洗稿来过关;另外,目前的代写论文,也基本都可以通过系统查重。

就此而言,采用作业查重系统,的确可以有效防止抄袭,而在此基础上,显然还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真正终结“水论文”。其中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高校教师要真正花时间对学生的课程论文进行指导,了解学生课程论文的情况,与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这自然也对教师投入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毕竟,指导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说到底,作业“查重”对严格教育过程管理确实大有益处,而在治标之外,也有必要在“治本”上不断加码——只有让国内大学以办一流本科教育为出发点,设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投入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水课”的问题以及作业、考试放水的问题,才能随之解决。

大学“宽进严出”迈出第一步

从制度的设计看,查重制度有多个面向,范围可谓涉及了课程作业“作弊”的多种可能。可以预期,如果这样的查重机制能够彻底执行,学生在课程作业、论文写作中试图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就将大大降低。

这一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虽然说,高校的“宽进严出”,不能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课程作业管理上,但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考核就严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把关。

事实上,当前本科教育过程管理不够严的重要一点,就表现在学生只要能够在最后的学期考试中及格,就能够顺利毕业。换言之,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过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缺失的。而引入作业查重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

不过,这一制度的真实效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作业查重不能只是“尝鲜”,到底是仅供教师选择性申请使用,还是强制性要求?查重的比例又如何确定?查重不过关的作业,该如何处理?这些细节都需要科学厘定。如果查重只是可有可无,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就不容高估。另一方面,作业查重,如何与更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对接?要知道,本科教育过程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更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起来,对于教师的教学也该有相应的考核加码,只有两者相向而行,才能够真正确保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当然,任何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而作业查重,也很可能只是大学“宽进严出”迈出的第一步。(作者朱昌俊,原载《西安晚报》,有删改)

作业查重值得一试

对于毕业论文查重,公众已相当熟悉。如今,查重延伸到平时,扩展到课程作业层面,这波操作还是足够引人瞩目。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包括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等。作业查重,其用意不言自明,益处也不难预见,但具体成效如何,关键还要看这一“武器”怎么使用。

一方面,要有震慑力。坚持原创,不弄虚作假,不东拼西凑,这是学术研究不可逾越的底线。包括小论文在内的课程作业也是一样。所以,作业查重既然实行,就要“带电”。比如不能任由老师选择性使用,最好有强制性要求,抽查比例要有所规定,尤其重要的是,对于鉴定属实的作业抄袭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得当。比如,要避免一刀切。一些人文学科的论文引用较多,重复率较高也在所难免,因此不宜划定某个数字作为硬杠杠,以免学生过分注重重复率这一指标。而这也要求,作业查重的定位只能是个辅助工具,不能喧宾夺主,替代老师的认真批改、综合评定。

熟悉论文写作的人都知道,规避重复实在简单,用同义词替换、稍作语句调整,即可大功告成。也就是说,作业查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提高震慑力、强化教育过程管理的手段,这一尝试值得鼓励,值得推广,并且从长远来看,今后会有更多高校学习效仿。而我们也期待,其他配套措施也能同步跟进,比如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引导教师真正花时间对学生的课程论文进行指导等,多措并举减少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17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