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强大的大清王朝还沉浸在乾隆年的盛世之中,愤怒的法国市民却拿起武器,进攻巴士底监狱,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后来的人们,把他称之为“法国大革命”。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版图

“大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

1661年,也就是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继位。后人从这两位国王身上,找出了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处于封建王朝的专制时代,同样将国家带入了鼎盛时期。为了加强王权,路易十四废除了首相,朝廷只留六名大臣,国家大事,完全由他一个人做决定。他自己,代表了国家,统治着国家,同时还代表着国家精神。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四的雕像

君主集权专制的有点很快便显现出来,这位国王,带领着法国人民,称霸了欧洲,成为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戏剧院、建筑院和科学院。这一时期的法国,将音乐、戏剧、绘画、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新的顶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和贵族,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法国,在欧洲占有绝对优势,他像一个高高在上朝阳,照耀着整个欧洲。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法文手稿

君主集权专制,也有着他的弊端。路易十四在位54年,就打了31年的仗。狂热的战争掏空了法国的国库,致使法国人民,受着繁重的赋税。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国家机制,能够抵制任何不合法理的行动。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路易十四游凡尔赛

“大革命”的社会背景

路易十四时期的发过社会,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前两个阶级有着巨大的优越条件,他们不需要纳税,却享有税金和其他的权利,沉重的赋税,都压在第三等级——平民身上,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使这一矛盾愈演愈烈。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三个等级

1789年,法国发生了严重的天灾,大量农业产品歉收。那一年,成为了法国历史上面包最贵的一年,普通人要花光全部的积蓄,才能普勉强填饱肚子。与此同时,在农民的身上,却承担着比往年更重的税收。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面包

“大革命”诞生的思想条件

公元1694年,伏尔泰诞生。这位思想的巨人,引领了法国,他批判宗教蒙昧主义,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界的神权的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他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是人。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先贤祠中的伏尔泰雕塑

自路易十四时代兴起的沙龙文化和咖啡馆,很快就成了大革命的思想阵地。大革命的思想,在这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街头的咖啡馆里,随处可见慷慨激昂的演说家。咖啡馆的存在,使大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这个欧洲王权最集中的地方,诞生了。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咖啡馆

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那么,卢梭,则为人们描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卢梭思想内容的核心:是“社会契约论”。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过往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卢梭,实际上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愿望,高于传统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先贤祠中卢梭的棺木,从棺木中伸出的火把,带给人们希望

“大革命”的导火索

1774年,路易十六继承皇位。这是一位温和内向、处事犹豫的国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有解开困扰法国前进的那把枷锁。1789年的天灾,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开始尝试着向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了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1789年5月5日,走投无路的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了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会议上,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议会,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派遣军队,强行解散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黎。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大革命”爆发

终于,在伏尔泰和卢梭去世十一年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1789年7月14日,处于绝望底谷的法国人民,拿起了武器,进行了反抗。他们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巴士底监狱。7月15日,听过大臣汇报的路易十六吃惊的问:“怎么,造反了吗?”大臣回答他说:“不,是一场革命,陛下。”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攻陷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记录了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他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宣言共17条,他庄严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时代的奠基石。很快,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整个欧洲广泛传播。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他们编制共和历,以取代传统日历。人们不再使用先生一词,而是相互之间称呼公民,街头随处可见慷慨激昂的演说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迅速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这些始料未及的事情,使革命走上极端,让当时的情形走向转折。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处决路易十六

1793年春天开始,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与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最高的一项纪录表明38分钟内,断头台就砍下了21个人头。这时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人权宣言》对自由的定义,自由,就是人们可以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事情,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自此,法国陷入了十二年的动乱时期。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大革命”的结晶——《拿破仑法典》

处于动乱中的法国,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由民众选举产生,法国的成年男子中,有357万人对他投了赞成票,反对的,只有区区2569人。人们接受拿破仑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拿破仑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后来,拿破仑政府代表了一种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之所以在初期支持拿破仑,是因为他们希望法国实现和平与繁荣,并且征服欧洲。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

在经历长达十多年动荡和不安之后,人们开始强烈的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的混乱和危机。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法国人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民,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加冕,宣誓效忠法律

拿破仑称帝后,就下令起草《民法典》,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领导战争的拿破仑,参与了整整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大革命思想的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时至今日,《拿破仑法典》依然在法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的现行法律,任然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法典

“大革命”思想的传播

《拿破仑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拿破仑把它带到了每一寸他曾经征服的土地。1811年,随着四次反法同盟的覆灭,法国达到了有一个辉煌的顶峰。当时的整个欧洲,都快成法国的了。拿破仑本人,就担任着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王,欧洲各国,几乎都由他的兄弟们担任。随着拿破仑铁骑征服全欧洲的,还有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凯旋门——拿破仑荣光的象征

但是,很快,拿破仑就失败了。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由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人民觉悟到这一点,他们在自己理想导师的领导下,在拿破仑背叛革命原则时起来反抗。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这也使法国人民,再次处于动荡之中。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兵败滑铁卢

“大革命”思想的最终确立

拿破仑王朝覆灭以后,法国人民认识到,决不能让自己的国家,听闻一个人去摆布。随后的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巴黎的街道,成为了一次次起义的见证者。革命的结果,诞生了共和派与君主派,他们不再选择对立,而是选择共同指导法国。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巴黎的街道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同时,法国完成工业化。但是当时的法国,由于连年的动荡,导致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慢于其他国家。“二战”时期,法国更是被法西斯占领。二战以后,由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这个倡导“自由法国”的人,将法国带到了新的高度。他认为,进步,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唯一条件,他倡导发展经济,强调独立,构造出一个独立的体系,促使法国经济高速发展。至此,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大革命理想得到了最终的体现,并且法国,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中的重要一环。

动荡的法兰西,激烈的法国大革命

戴高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