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了解的詩和詞的區別:詩言志,詞言情!

詩與詞常被人合稱為詩詞,其實詩與詞是有明顯區別的。從風格來看,詩與詞的最大區別,就是詩言志而詞言情。

中國文學有一個重要的傳統,就是“文以載道”。詩,也要講“詩教”,因此“詩言志”,是古詩的一個重要特點。

古文的“文以載道”,古詩的“詩言志”,好處就是重視詩文的思想內涵,體現詩文的倫理道德價值,在讀古詩文當中,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進而引領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古代文人寫詩作文的重要追求。所以,古人讀書,他們沒有思想品德課,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妥。因為古人在讀詩文的時候,就接受了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說,古代的語文老師,在教語文的時候,順帶把思想品德也教了。

但是,如果詩文過分強調“載道”、“言志”,這種“高大上”一統天下,難免也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文學藝術,之所以讓人喜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打動人心,讓人感動。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明珠,應該有感動人心的力量。過分強調詩歌的思想意義,強調詩歌的道德價值,強調詩歌的政治正確,雖然很有“意義”,但人們也有可能會覺得沒有“味道”。打個比方,國歌很能體現愛國情感,但天天唱國歌,也沒有意思吧?如果到歌廳K歌,你要是唱一首國歌,搞得歌廳裡的人,都要起立給你行注目禮,就很沒意思。

詞,在中國的文學體裁中,具有非常微妙的地位。因為詞在開始的時候,其中完全沒有倫理和道德的思想內涵。為什麼叫詞?其實就是歌詞。從隋唐開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興的音樂,詞就是配合這些新興音樂的曲調來歌唱的歌詞。詞,就是歌詞的意思。這種歌詞,最早是在民間流行的。所以,詞從一開始,就像現在的通俗流行歌曲一樣,並沒有高深的思想內涵。後來,一些文人士大夫們,他們覺得這個歌曲的音調很美,很有意思,所以這些文人,就開始參與到填寫歌詞的隊伍中來。因為文人參與詞的創作,詞的文學水平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但是,文人填好了詞,也還是要讓人演唱的。

因此,詞與詩,從內容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李清照在《詞論》中說:“詞別是一家。”就強調了詞與詩的區別。

你應該瞭解的詩和詞的區別:詩言志,詞言情!

說起李清照,一般的說法,就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當然是女詞人,她寫的詞水平非常高。其實,李清照的詩也寫得挺好的。我們來聽一下李清照寫的很有名的一首詩《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慷慨雄健,借古諷今,正氣凜然,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對當權者主和派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的指責,擲地有聲。其浩然正氣,傲然風骨,千年之後,我們讀來,還是讓人肅然起敬,也會讓那些投降賣國者感到無地自容。

接下來,我們聽一首李清照的詞: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詞作。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別後思念,寫下這首詞。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通過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這種愁情,是離別相思之愁。

接下來,我們再聽一首李清照寫的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的後期作品。李清照本來生活在官宦之家,過著上流社會的優越生活。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加之丈夫去世,國破家亡的慘痛,使李清照飽嘗艱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詞中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著意渲染愁情,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

看過李清照的詩與詞,對比之下,我們就不難理解,“詞別是一家”,詩與詞,還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從思想內涵來看,“詩言志”,“詞言情”,是詩與詞最大的差異。

因為“詩言志”、“詞言情”,從內容來看,體現出來的差別,就是“詩莊詞媚”。就是說,詩顯得莊重,詞顯得嫵媚。因為“詩言志”,詩多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因為“詞言情”,詞則多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從語言風格來看,詩多嚴整莊重,詞多婉約媚俗。

當然,後來蘇軾蘇東坡開創了詞的豪放派,改變了“詩莊詞媚”的傳統,亮明瞭“以詩為詞”的觀點。從此,詞分為婉約、豪放兩派。豪放派的詞,從思想內容上來看,就與詩沒有多大的差別。蘇軾開創了詞的豪放派,開拓了詞的表現能力,拓展了詞的境界,提升了詞的格調,對詞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貢獻。豪放派的詞人,以蘇軾和辛棄疾最為有名。在中國文學史上,將蘇軾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你應該瞭解的詩和詞的區別:詩言志,詞言情!

下面,我們來聽兩首蘇軾寫的江城子。這兩首江城子,一為婉約,一為豪放,大家可以體會詞中婉約與豪放二者的差異。

先來聽《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筆力矯健,氣勢雄壯,慷慨激昂,豪放曠達,氣象恢弘,一反詞貫有的柔弱格調,充滿陽剛之氣。是豪放派的經典之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是一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詞風清麗,纏綿悱惻,婉轉悲悽,情真意切,是典型的婉約派詞風。

下面,我們再來看兩首詞,感覺一下詞的婉約與豪放區別在哪裡。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岳飛的《滿江紅》:

你應該瞭解的詩和詞的區別:詩言志,詞言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看完之後,想必大家能感婉約與豪放的區別有更深刻的印象。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