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瀏覽器是拉開互聯網時代大幕的一門最古老的生意。

1990年,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 Lee)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 Web——只有三個按鈕“返回”“上一步”“下一步”。1993年,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編寫的Mosaic預覽版發佈,它是互聯網歷史上首個能顯示圖片且被普遍使用的網頁瀏覽器。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從此,互聯網開始野蠻生長。而第一款商業瀏覽器則是1994年由Mosaic程序員們成立的網景公司推出的Netscape Navigator。其發展速度非常迅猛,一時間無人能出其右。同一時間,還有IBM推出的WebExplorer瀏覽器,雖然功能強大但並未流行。

1995年,第一次瀏覽器大戰打響。微軟發佈IE瀏覽器,並在之後捆綁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而之前領先的Netscape市場份額不斷萎縮,終於在1998年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微軟IE瀏覽器的統治地位一直堅持到了2003年,蘋果發佈了Safari公測版,次年Firefox發佈,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非常多種大大小小的瀏覽器。這一混戰直到2008年穀歌推出Chrome才宣告結束。

現在,谷歌旗下Chrome瀏覽器已然佔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一家獨大。然而在所有人都以為瀏覽器戰爭早已結束的時候,Opera卻吹響了上市的號角,重燃瀏覽器世界大戰之火。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瀏覽器們

Opera是誰?

“Opera是誰,是幹什麼的?”就連很多財經科技圈的記者聽說到Opera上市的消息都會發出連環疑問。但他們一聽到“周亞輝”三個字,又回收起疑惑的表情,回答一個意味深長的“哦”。

1995年,Otello在挪威成立。1996年,Otello推出了“Opera”品牌瀏覽器軟件的第一個版本。

Opera推出之際正值瀏覽器第一次世紀大戰的時候,IE與Netscape戰況膠著。而Opera因為別出心裁的設計,迅速積累了一小批“死忠粉”,在兩大巨頭之間生存了下來。標籤頁面、快速訪問、極速模式,現在大量瀏覽器上的標配功能,曾經都是Opera的創新。

然而,功能創新總是很容易被複制。

被坊間戲稱為“一直被模仿,總是被超越”的Opera,在渠道、商業模式等方面均無法與市場霸主匹敵,市場佔有率萎縮嚴重。

2016年Opera尋求收購,被出售前,其在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基本上在5%上下徘徊,且揹負著2000萬美金的虧損,最終不得不退市私有化。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Opera尋求出售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了中國買家的關注

根據相關報道,早在2014年,獵豹就開始和Opera交涉。2015年3月,CEO傅盛還曾經專程去挪威和Opera洽談過併購事宜只是當時羽翼未豐的獵豹,沒能扛住競價。按最開始12.5億美元的開價來算,已經佔到了獵豹當時總市值的一半以上。

與他競價的也是中國買家,且是個在瀏覽器業務上有非常深厚功力的人——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

周鴻禕拉上了崑崙萬維CEO周亞輝,崑崙萬維和 360共出價 105 億挪威克朗(約合 81 億人民幣),收購 Opera 公司 100% 的股份。這比起Opera過去30天的平均市值,高出56%。

三大疑問

伴隨著高額售價,關於“二週”合力買下Opera的第一個疑問產生:周亞輝和周鴻禕為什麼花這麼大的代價也要買下Opera呢?

在Opera招股書中透露的眾多信息中有一條非常關鍵——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在南亞、東南亞和非洲等高增長地區,Opera的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

周亞輝有過幾次創業經歷,在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加入了陳一舟的千橡集團,針對當年的失敗,陳一舟給他提出了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游擊隊理論:

“互聯網第一撥人創業時,哪裡都是空地,你佔一片就可以。現在,已經有幾個大城市了,我們只能做游擊隊,一邊找幾片相對肥沃的草地,逐漸變成小村莊,再變成城市;一邊尋找其他草地。”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非洲情況,紅色柱為Opera的佔有量,灰色柱為移動互聯網的佔有量

Opera所面對的這幾十億人口的第三世界國家,就是一片肥沃的草地。

雖然非洲、東南亞市場目前用戶的平均ARPU低得令人髮指,但這些新興市場發展之快,實在是讓人無法忽視。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數據,4G手機在2018年第一季度,才剛剛成為非洲市場的主流,佔據了56.8%的市場份額,環比增長了3.9%。隨著低端4G手機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和4G網絡的覆蓋率在非洲進一步提高,非洲市場對於數字消費的需求,將會有相當可觀的增長。

今年年初,Opera News獨立App上線,對標“新興市場的今日頭條”。上線後,增長非常迅速。這款獨立產品,在1月份還是80萬MAU,到了3月份就增長到了340萬MAU,6月份就成功衝擊了一千萬MAU。世界盃期間的本地化運營,又讓Opera News獲得了一波快速的用戶增長,僅在非洲用戶的下載量就達到了1000萬次。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Opera News

“Opera這個用戶群,就是地區雖然窮是窮點,但是他人口基數很大,大概40億人口的區域,非洲、南亞、東南亞,然後再加上那個北非,中東,還有歐洲,我覺得還是可以有時間慢慢耕耘的,就是可以長期耕耘的。”周亞輝在採訪中說到。

雖然對於中國市場而言,一年時間再造一個千萬級別的產品,就能成為一個現象級的產品,但對正在快速增長的非洲大陸而言,這才剛剛是個開始。因此Opera選擇從非洲市場,利用一個已經在這個市場上有廣泛認知度和接受度的瀏覽器產品作為切入點,以期打通未來新聞、社交、支付等等7個周亞輝眼中的百億市場。

非洲眼下是需要用閃電戰打法的市場。

“我們一直認為,商業戰爭就兩種戰術,一種就是閃電戰,一種就是持久戰。閃電戰就要不惜一切代價,趕快佔領高地。我們在做Opera的時候,就想的很清楚,基本上四百人團隊配製,哪些是閃電部隊,哪些是持久戰的部隊。中國團隊就是打閃電戰的,我們在非洲做Opera News,我們一年搞三千萬的MAU,兩年一年中國人去幹,快一點,活糙一點,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站住戰略要地。”

今年年初的時候,崑崙萬維十週年慶典上,周亞輝提出了未來30年,要“All in中國科技企業國際化”、“ALL in印度和非洲”、“ALL in AI和區塊鏈”,而Opera正是這幾個All in策略最好的載體。

這也是最近被定義為“投資人”的周亞輝的二次創業。為了做好Opera的CEO,周亞輝辭去了崑崙萬維CEO的職務。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周亞輝

第二個疑問則是周亞輝接手Opera之後的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周亞輝將Opera原本盈利的廣告業務拆分後,重新賣給了原來的股東。

Opera原有的廣告業務歸屬於子公司AdColony,做的是視頻激勵廣告,用戶在遊戲內通過看視頻完成任務,就能獲得諸如金幣、鑽石之類的遊戲內的激勵。

這個業務本身每年有超過一億美金的收益,看上去剝離它是一個反常的舉動。但實際上卻是有深遠打算。

這塊業務門檻並不高。雖然能創造現金流,可是用戶體驗並不好,長遠來看並沒有創造用戶價值,與周亞輝購買Opera的初衷不合。於是,周亞輝果斷拋棄了這塊業務,最終留在手裡的是價值5.75億美金的Opera品牌,以及旗下移動瀏覽器和桌面瀏覽器等核心消費者業務。

而周亞輝的初心是:一是先聚焦最核心的瀏覽器業務,拿下核心入口,再以此為據點切入其他領域;二是聚焦新興市場;三則是通過技術降低成本,驅動本地化運營。

第三個疑問接踵而至:Opera買來的時候虧損嚴重,盈利的廣告業務又被賣掉了,那麼它靠什麼生存下去呢?

開源節流。

對於Opera來說,成本有兩大塊——人力、服務器。周亞輝在波蘭招募了一支跨國開發團隊,他形容為“數學好、計算機好、英語好”,國際化能力強的高戰鬥力團隊。這支團隊讓他將人力成本控制到北京的三分之一,硅谷的六分之一。

而基於原來Opera本身的技術積累,和來自微軟的兩員大將孫峰和胡睿改造後的技術能力,則進一步降低了Opera的運營成本。

“Opera News是基於AI的人工智能的新聞推薦,剛開始我們直接使用了AWS,但開發半年上線以後,做了兩個月,帳單過來,一百萬美金,你會發現這個完全沒法做,掙不了錢。所以我們活生生多花了兩個多月時間,依靠Opera以前瀏覽器在雲端做壓縮的積累,五十多個工程師什麼都不幹,把這套系統移植到了Opera News上。然後我們自己的成本跟AWS降低多少,你根本想不到——我們是它的十分之一。”

在這種“低空飛行”的狀態下,周亞輝和Opera能夠獲取的,不僅僅是新興市場龐大新用戶群體,同時也是在目前回報率較低的新興市場上,一套可以快速複製的產品、經營方法論——產品快速上線,快速導流,快速鋪開的高效自我複製能力。

國內市場上,這點做得最好的無疑是頭條:從資訊客戶端開始,切短視頻、切互動、切垂直領域,指哪打哪,西瓜、抖音、懂車帝……大家都看到的風口,一定要比別人跑得都快。

所以,Opera計劃以瀏覽器為切入點構建出的產品矩陣,或許能成為Opera未來頭條式的流量護城河。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Opera招股書簡介

戰略上,周亞輝有一個觀點一直在坊間流傳,即

互聯網最賺錢的領域有7個:社交、新聞、視頻、音樂、電商、物流、支付,每一個領域都能誕生百億美金公司。Opera的產品戰略就是這套理論的一個實踐,從瀏覽器進入到新聞、視頻、音樂、支付等領域,最後實現線上線下消費的全場景覆蓋。

目前除了資訊,Opera還在瀏覽器中內置了陌生人社交的群組功能,準備進入社交市場;上線了加密貨幣錢包,留下了佈局區塊鏈和未來做更深入的金融科技的入口。這些產品都已經陸續在非洲市場上線,而且攻城掠地的速度奇快。

類頭條產品對於用戶時長的瓜分能力,在中國市場已經得到了驗證。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17年底,今日頭條的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經超過了70分鐘。

Opera瀏覽器本身在加入信息流之後,用戶時長就增長了一倍,提升到了日均32分鐘,Opera團隊還提出了40分鐘的目標。信息流功能本身於2017年初上線後,月活躍用戶從17年初的910萬,一年就飆升到了18年第一季度的9020萬,實現了近10倍的增長。

這樣倍數的增長,結合Opera在新世界市場快速獲取的用戶量,用戶量乘以時長,最終將轉化為相當可觀的商業化收益。

而這一系列的改造也體現在了招股書的數據上。

Opera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Opera在移動端以及PC端的MAU總數達到3.22億,與2017年3月底MAU相比增長了52.1%,尤其Opera News增長了近10倍。

另一方面,從公司收入角度去看,Opera 2018年一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987萬美元,較2017年同期的78萬美元實現了11倍的增長。2017年,Opera全年經調整後淨利潤1779.6萬美元,對於2016年黯然出售時的淨虧損922.6萬美元,扭虧為盈,其中主要貢獻,即來自於新上線的信息流業務。

Opera原本的收入主要集中在搜索、廣告,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Opera與谷歌等搜索提供商有著超過15年的合作關係,基於分成模式,谷歌是Opera第一大收入來源。

而信息流廣告業務上線後,廣告收入在Opera營收中的份額持續放大,2017年來自廣告的收入佔到了Opera去年整體營收的32%,從去年Q1到Q4收入增長率高達95%。周亞輝也在先前的採訪中,給出了信息流廣告“今年可能盈利更多”的樂觀預期。

瀏覽器戰爭重燃

“很多人說瀏覽器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我覺得這是錯覺。”

在周亞輝看來,Chrome屬於用戶的默認瀏覽器,但他預估Chrome的極限大概也就是市場份額的80%——永遠都還會有20%的用戶為了各種各樣的個性化功能選擇第三方瀏覽器。Opera的目標,就是吞下這第三方瀏覽器的20%裡的40%-50%,也就是整個市場的8%到10%。

——瀏覽器本身是一個40億人的市場,僅僅拿下8%-10%,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量。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球瀏覽器市場佔有情況

另外,對第三方瀏覽器最關鍵的一個強心劑在於,手機廠商自有瀏覽器這幾年並沒有蠶食掉第三方瀏覽器的市場。

曾經微軟以IE預裝逼得網景窮途末路,這樣的情形是否會在移動端重新上演,一直是眾多第三方瀏覽器的隱憂。

但從過去五年的數據來看,國內比較主流的產品,比如UC和QQ瀏覽器,MAU值仍然在穩定增長,大家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屬於第三方瀏覽器的市場仍然存在。

這一方面是因為移動端瀏覽器技術門檻很高,卡頓、速度慢,都不是隨便兩個工程師可以解決的性能問題。同時由於瀏覽器屬於非常高頻的產品,一旦體驗不好,用戶就會放棄,所以單純的預裝並不能解決問題。

其次就是信息流的價值。國內QQ等瀏覽器目前都已經基於自身的內容體系推出了信息流產品;Opera則是簽了600多家媒體集團,成了海外第一家做信息流的瀏覽器。

用戶時長變長了,粘度也就變高了,這都為第三方瀏覽器贏得了生存空間。

Opera上市,談談周亞輝的瀏覽器戰爭

Opera登陸納斯達克

如今,在中國人周亞輝的帶領與改造之下,這款老瀏覽器又重新登陸資本市場。開盤後,Opera股價迅速拉昇,一度上漲到15.6美元,漲幅超30%。小幅度波動後,最終報收13.1美元,全日漲幅9.25%。

而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在瀏覽器的戰場上,周亞輝和Opera的這場持久戰,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全球瀏覽器發展史》,賽迪研究院,陸峰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