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光顧著取笑娛樂圈人,你看懂這些明星企業家了嗎?

別人給你一段話、一篇文、一本書,如何辨別它是1.0、2.0

企業家傳記有一類是別人寫企業家的,它還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的經驗體,即創作者總結企業家成功的原因,然後倒逼去寫企業家的經驗。比如很多關於馬雲的書,都是“我怎麼看馬雲”或者“我歸納的馬雲成功經驗”,就跟之前孔子注六經一樣,是一版xxx讀六經,xxx讀郎鹹平,xxx讀王石,xxx讀馬雲,這種寫法比較省事和容易操作,但對作者要求也很高,他得有真材實料,得看大量這種書。這種寫法是一個1.0的產品,它不是不行,但是目前讀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再往上的圖書產品,也就是2.0的。

別光顧著取笑娛樂圈人,你看懂這些明星企業家了嗎?

2.0的企業家圖書需要是更寬,或者需要更深

先說如何更深,比如馬雲的助理陳偉寫過一本《這才是馬雲》的書,他是從馬雲當英語教師的時候就跟他一起工作,目睹了馬雲的整個創業過程,因此關於馬雲他看見過很多事,包括馬雲跟其他企業家的交流,那些事本身就有價值,所以他提供了第一手接近真相的信息,當然他也會有一些篩選。比如他講到的他跟馬雲一起坐飛機出差,馬雲沒帶行李,他託運了行李,結果下飛機後馬雲得等他,還有銀泰的老闆跟馬雲私下講,他是漁民出身小時候很窮,類似種種可能你在別的地方看不到,我們稱之為內容更深。

別光顧著取笑娛樂圈人,你看懂這些明星企業家了嗎?

想不到馬雲還需要在機場等他助理吧,這種細節幫助我們更深更寬地去了解一個人

它相當於是為大家讀馬雲從裡面撕開了一個口子,來展現我們一般時候看不到的馬雲和馬雲背後的東西,它也不歸納總結只是表達展現,看見和猜想本來就是兩回事,所以他的第一手信息很有價值。

還有一類表達角度更寬的圖書,比如體現王石、馬雲等多位企業家共性,包括互聯網一代企業家的貢獻,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等的一些企業家合集。它有點像海外企業家類圖書的常規寫法,提煉共性還是需要更高水平的。

別光顧著取笑娛樂圈人,你看懂這些明星企業家了嗎?

但國內還有一類人物圖書是把一人談透說透,然後“字數不夠身邊人來湊”,因為一個企業家如果30多歲,他的確沒有太多東西可以支撐幾十萬字的內容。這也是三聯生活週刊、某某人物週刊封面專題常用的寫法,比如某兇手被抓進去了採訪不到,那就把他所有的親戚朋友採訪一遍。人物圖書的話,寫清楚一個人用3萬字,然後再採訪七八個人,整本書就20多萬字了,如果作者會寫的話內容也會很好看。這種寫法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把一個人儘量呈現,儘量的寬,不做總結,它也可以稱為產品2.0。

所以一本書對於讀者來說,考量反而很簡單,因為從產品角度來講,讀者只要看它最終的內容好不好就可以,但是對於生產者來講,好菜要看好廚師,創作者需要做規劃,做一些東西的規劃和安排。企業家人物類圖書有不同的品類,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追求,但是整體構建起來,它就是一個豐滿的企業家群像,同時這個時代企業家群落的整體性就能凸顯出來。

別光顧著取笑娛樂圈人,你看懂這些明星企業家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