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媒分析國米斗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國米即將在歐冠賽場與巴薩進行“背靠背”決戰。

在歐冠死亡之組,國米巴薩同積6分,但藍黑軍很清楚,如果兩鬥巴薩拿不到積分,而另一邊熱刺兩戰埃因霍溫打出一支4分或6分的球隊的話,那麼國米小組出線形勢將非常嚴峻。

國米將傾盡全力試圖拿到積分。但顯然,以今時今日國米的財力、歐戰經驗、球星聲望,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超常發揮。

意大利天空臺指出,國米鬥巴薩時,原本的短板反而成為強項。雖然國米主帥斯帕萊蒂在應變和設置針對性戰術方面,較之意甲頂尖主帥(阿萊格里、安切洛蒂)有所差距。但巴薩主帥巴爾韋德在這一方面更是糟糕,比斯帕萊蒂更差。

所以尋求戰術變化,啟用秘密武器,打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國米一種可以考慮的策略。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納因戈蘭應該後撤?


意媒邀請一些名宿進行分析後指出,國米最為可行的一種變化,就是圍繞兩個人展開:納因戈蘭和勞塔羅-馬丁內斯

納因戈蘭加盟國米後,一直是打4231體系的前腰。在這個位置上,納因戈蘭已有兩球入賬,表現尚可。

但在這個位置上,納因戈蘭存在三個問題:首先,他與伊卡爾迪之間無法形成聯繫,經常被對手重兵割裂,打不出太多的小配合來;再者,納因戈蘭長於中距離攻門,但不長於串聯中前場,他打前腰雖偶有建功,但國米打入進攻三區後缺乏組織,缺乏清晰的思路,納因戈蘭個人腳下活不細,被包夾後丟球多的問題也讓國米總被對手反擊(納因戈蘭有4場比賽都是國米丟球最多的球員)。

其三,納因戈蘭固定為前腰後,布羅佐維奇和貝西諾所在的後腰位置存在隱患——此二人的跑動能力毋庸置疑,但在魔鬼賽程裡,兩人的身體撐不住的時候,失誤率是比較高的。在後腰位置上的失誤,太致命了。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阿根廷雙槍聯袂為國米帶來3分


在國米與斯帕爾的比賽裡,斯帕萊蒂進行了嘗試:換下貝西諾換上一個攻擊手,讓納因戈蘭後撤出任雙後腰之一。這個改變直接決定了三分進賬。根據意甲官方紀錄,這一戰納因戈蘭在“PALLE RECUPERATE”(奪回球權)方面排名全場第一(6次),丟失球權(PALLE PERSE)數據榜單上則罕見的沒有他。

可見,換位為後腰後,納因戈蘭的拼搶活力和勇悍作風得到了更大程度發揮,這可以成為國米的一種常備變招。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勞塔羅曾在大都會球場狙殺馬競


納因戈蘭回撤後,在他所在的前腰位置上,勞塔羅-馬丁內斯就成為頭號選擇。儘管說,勞塔羅球風和納因戈蘭不同(納因戈蘭是標準前腰踢法,勞塔羅出現在前腰位也是影鋒踢法),但是在這支國米,當伊卡爾迪深陷重兵包圍後,最適合與伊卡爾迪進行小配合的球員,就是勞塔羅。

意媒指出:當國米遇到巴薩時,國米的進球希望寄託於兩點:首先是定位球,再者就是打出反擊快攻,而反擊只能依靠前場2-3人之間的彼此配合來打。因此,啟用一個能和伊卡爾迪配合的前腰,很重要。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當年國米3-1擊敗巴薩


意媒重點分析了2009-10賽季,國米三冠王征程中最難,也最重要的一戰:在梅阿查主場國米3-1擊敗巴薩。當時開場19分鐘,巴薩就取得1-0領先,全世界都認為“六冠王”將可能手起刀落將國米斬落馬下,畢竟國米主守一方先丟球是極大打擊。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瓜帥當時被國米變招打垮


但是穆里尼奧那一戰有著非常出色的臨場指揮,他的變化就是一個人回撤、一個人前插。埃託奧司職左邊鋒,但回撤到後場打左中場甚至左後衛。比賽時穆里尼奧則換上斯坦科維奇(換下右邊鋒潘德夫),讓塞爾維亞老將出任後腰,將原本打後腰的坎比亞索推上進攻線。正是這樣的變招,讓國米連入3球,3-1逆轉取勝。

意媒分析國米鬥巴薩變招:像2010年穆帥3-1擊敗瓜帥一樣變

穆帥當年妙筆製造逆轉


賽後穆里尼奧的解釋是:“解放坎比亞索,是因為我們球權不多,而他能和我們的前鋒(米利托)更好的聯繫”。

現在,國米是否也會借鑑這樣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