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痕跡管理」衍生爲新的形式主義

近年來,在基層工作中,“痕跡管理”悄然興起,要求在開展工作過程中通過照片、影像、記錄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各個階段落實情況,確保工作留痕,這既讓上級在開展檢查督促有了客觀憑證、一目瞭然,也能充分展示下級辛苦付出取得的成效、亮點,逐漸成為上級檢查考核和基層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但“痕跡管理”的強勢普及,讓基層幹部不勝其擾,心生“整天忙於補材料、造痕跡”的感慨,“痕跡管理”悄然衍生成為新的形式主義。

“痕跡管理”本不可厚非,每項工作的開展情況,需要通過必要的軟件資料來支撐、來反映、來印證,以便有據可查,便於我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揚好的工作方法,這種“痕跡資料”會發揮很大作用,推進工作不斷深入。但在現實工作中,部分單位部門卻將“痕跡管理”用到極致,以“文字落實精神、以會議代替執行”的方式落實工作,文件發不完、材料報不停。文件方案層層制定,開會會標滾動播放,走村串戶提前拍照。上級部門在檢查時也熱衷於看資料、看材料、看痕跡,憑表對照項目嚴格打分考核,有則加分、無則扣分。這往往會造成基層幹部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迎接上級接踵而來留痕檢查,極大地增加了基層工作量和工作負擔。

“痕跡管理”是上級督促下級有效推進工作,作為檢驗考核工作的重要手段不可不重要,但片面地追求痕跡化管理,檢查中過分查看痕跡資料,而忽視了實際工作成效,“以痕跡論工作成效”,就悖離了以督促檢查推進工作的初衷。對於基層,為了在各類檢查考核中不被扣分,面對上級各種檢查,往往提前幾天,組織人力物力,連夜加班加點,詳細對照督查清單,分別從安排部署落實等各方面逐條對應,精心準備圖文並茂、邏輯嚴密的各種資料,甚至有同一工作督查,因省市區各級督查重點不相同,就需要按清單重新裝訂材料。長此以往,在讓基層產生疲於應付的心理和為了工作而工作想法,將大部分工作時間精神放在了開會安排、作記錄、拍照片、做資料等務虛工作上,從而偏離了工作重點,擠佔了實幹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工作實效。

有效避免“痕跡管理”形式化,就要上下聯動。要將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回到以人民為中心的軌跡,上級要優化考核方式,整合考核督查力量,在考核時資料與實效並重,形式與內容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不片面地以材料論工作成效。基層也要不斷優化工作作風,樹立務求實效、幹事創業的工作狀態,真正撲下身子抓實幹,有效確保工作真落實、硬落實。從而使工作痕跡不僅僅停留在紙上,而要永遠存在了工作的各個環節,真正使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文/滄海一粟)

莫讓“痕跡管理”衍生為新的形式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