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教育活動中要謹防農村基層的紙上政績、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指的是一種只看事物的現象而不分析其本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它違背了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科學原理,把形式的作用誇大到不恰當的地步,在觀察事物時,總是從外部來判斷事物、認識事物,在處理問題時,則總是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形式體現什麼內容,其結果往往是形式與內容脫節,形式決定內容,形式阻礙了實際工作的開展。

隨著中國反腐力度的加大增強和鄉村振興策略的全面實施,國家和人民群眾對農村基層工作的重視程度和要求也日益增強。

如何建設好新農村?十九大早已從產業、文化、人才、生態及黨建等當面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對於廣大的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們來說,如何“工作”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成都黨性教育基地注意到,最近幾年來,農村基層治理中出現了不少“文牘化”現象,黨員幹部的工作重心變成了做資料、填報表、整文檔,不但耗費精力,也容易失去群眾基礎,讓工作陷入蒼白無力。

什麼是“文牘化”呢?就是一種“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制度,具體表現為:要求基層幹部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以圖文或視頻的形式將全部工作環節保留下來,甚至連工作中的說的每一句、走的每一步,都要“登錄在冊”。

這樣的工作,看上去更像是文藝採風、藝術創作,將原本可以很簡單的一件事,變得繁瑣而曲折,讓本來應當讓群眾簡明易懂的事,變得費解。

黨性教育活動中要謹防農村基層的紙上政績、形式主義

而且,令成都黨性教育深感擔憂的是,在這一“潤色”過程中,難免會摻入一些唯心主義思想,為求“政績”好看而進行二次的“加工”,對事實進行粉飾或者避重就輕,以至於掩蓋了真相,悖離了我黨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

這種形式主義在黨性教育黨性鍛鍊中並不少見。所謂的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變成了唱歌跳舞;原本嚴肅而有意義的紅色旅遊,淪為了“吃好喝好玩好”;意在“紅紅臉、出出汗”的紅色拓展,變成了“防風防雨防中暑”……

一切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向上級監管部門遞出一份“漂亮合格”的履歷表、成績單。

所以,群眾當中才會出現“不想當演員的幹部不是好乾部”的調侃,這其實是對黨建工作的極大諷刺與否定。

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基層,諸多沉痾痼疾難以短期內根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鄉村振興可謂任重道遠。

成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常年關注新農村建設,注重面向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在長期的企業黨建培訓紅色文化教育中發現,鄉村治理工作實在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催生了今天農村基層的“形式主義”、“文牘現象”。

過去國家從農村提取資源,所有部門都配合著政府的“中心工作”,現在每個部門的工作都重要,各個條線的工作都要落實。政府職能部門越強,鄉村基層組織需要應對的線條工作就越多,因而也就越忙。

地方政府的政績觀會直接傳導到基層,為此,很多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基層幹部只好採取“文牘”的方式予以應對。

成都黨性教育看來,要克服形式主義其實不難,地方政府和基層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變領導方法,克服官僚主義;科學評價幹部政績;對廣大幹部進行教育引導。

如果地方政府能做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有道是“上行下效”,基層的治理工作必然會面貌煥然。(責編:成都黨性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