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做營銷賣產品,如此境界最高


馮侖:做營銷賣產品,如此境界最高

封面題圖|《雨人》

我一直在想一個事,營銷。關於營銷,可以分別從這幾個類別來觀察,一類就像擺個攤吆喝,然後把擺的這點東西賣出去,這是一種營銷。還有一種是溫水煮肉慢慢燉,比如宗教,幾千年其實就做了一件事情:營銷一種觀念,以至於最後成為沒有成本的營銷,大家還給它錢。

我們要把營銷這件事搞清楚,最重要的是研究「買的行為」,不把買的行為搞清楚,怎麼會知道營銷呢?買東西無外乎三種可能。

第一種,買了要有用,比如說缺個指甲刀,著急用就買了,什麼品牌都不重要。功能性的東西,在急切需要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品牌和長期的價值是沒有情感連接的,直接就把它買了。

第二種,痴迷於某一種品牌或者痴迷某一種觀念和情感,可能從來不問它有沒有用,就是喜歡。這就像很多粉絲對明星的態度,有的明星有幾千萬粉絲,推薦網紅店的一件衣服,粉絲們都爭相購買;甚至推薦一款宵夜的松花蛋,也能一晚上賣出幾萬份。

在這種營銷和購買的過程中,這個東西好不好用、好不好吃,其實關係已經不大了,純粹一種情感的問題。

第三種就是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比如我們都看過《我不是藥神》,裡面提到的「救命藥」。現實中的這種藥,還有歐洲一些著名藥企的藥,我們既相信它有情感、相信它對人類負責,同時它又有用。那麼在這種購買的過程當中,就是大家把對它的體驗、它的功效,以及價值觀的投射兩件事結合在一起。

馮侖:做營銷賣產品,如此境界最高

《我不是藥神》|真正的「神藥」,既治病,也讓人信任

我們日常在便利店買的東西更多的是實用性的,宗教更多的是情感性的、價值觀的,而商業的最高的境界是把有用和情感、價值觀捆在一起,變成一件事情。去年的一次經歷,讓我感覺到偉大的企業,你在買他的東西的時候,就像翻閱聖經一樣,會有一次心靈的觸動和感動。

去年下半年,我們有一群企業家到奔馳總部做了一個訪問。會開完以後我們到奔馳博物館參觀,知道了原來一百年以前,有兩個哥們,一個叫戴姆勒、一個叫奔馳,這兩個人都是給馬車加輪子,後來又加了很粗糙的發動機,兩個人都在鎮上,就跟咱們的鄉鎮企業一樣敲敲打打,最後又合併了,叫戴姆勒-奔馳。這個汽車博物館展示的,就是他們這 100 多年,從給馬車加輪子,到現在的無人駕駛,不需要專門的趕車人,也不需要駕駛汽車的人,車自己會走,而且能夠避讓、急停,同時找方向,這樣的一種不懈的努力。

我們其實沒想買東西,他們也沒說要賣我們東西,可是我們看完了他們最新產品展示的時候,大家都抑制不住衝動,都很衝動地想要買車。看到他們那種執著的精神時,不能不感動,不能不喜歡,而且不能不放心。甚至所有的聯想,都跟那個車有關。

所以,一個品牌、一個企業,當他的產品能夠和你的精神觀念、價值觀念、你的情感建立這樣的連接的時候,他的營銷就到了最高境界。

馮侖:做營銷賣產品,如此境界最高

《巴塞羅那》|好的營銷,能建立情感的連接

實際上,所有的產品,買家都關注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買不買?第二,願意出什麼價格?第三,買完以後還會再買嗎?要賣東西,站在賣家的角度也是關心這些東西,第一,賣得出去嗎?第二,什麼價錢賣出去?第三,他買了之後,我還能再賣給他一個同類產品嗎?


賣家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就是得用你的價值觀去持續的引領、連接所有你的客戶。比如說,當下很多地產公司都可以賣個幾百億、上千億,但是個別公司,像便利店一樣做個促銷,然後很快上去,也會很快就又下來。我認為只有像萬科這樣的耕耘、持之以恆地用價值觀來跟客戶連接,讓大家喜歡這個公司,喜歡這樣的產品,才會持久。

所以,價值觀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決定買家買不買、也就是決定賣家能否賣出去。因為看了《我不是藥神》以及之後的討論,我們才知道,這個跨國公司為什麼在印度做仿製藥呢?他們是在踐行一個社會責任,這就是它的價值觀輸出。「藥是救人所急,能救人一命,為了人類健康才有這個行業的。所以製藥不是一個謀利的暴利的行業」,這是它的基本價值觀。在歐洲、美國的醫療健保條件非常好的時候,這個藥對於病人來說其實並不貴。只是到了醫保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才不得已去黑市買。

這些企業為了傳達他們尊重生命、保障健康這樣的價值觀,他們在印度、在一些不發達地區,不用知識產權限制,幾乎不收專利費,讓他們做仿製藥,踐行社會責任。這樣的東西就可以滿足落後地區的人對於健康的需要。但是少數的落後地區也很奇怪,總有人把它變成一個謀利行為,把它販賣到更需要的地方謀取暴利。印度仿製藥本來是跨國公司為了照顧這些地區的人民和患者,但是就有一些商人把它加價賣到中國、非洲這些地方。這是市場不健全和醫保制度欠缺的結果。


馮侖:做營銷賣產品,如此境界最高

《十分之一的幸福》|做公益也跟賣東西沒關係 而要在價值觀上契合

那麼,這些大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不那麼做?我們知道,不少企業在最初做公益的時候,都是急功近利,為了賣東西而做一個社會責任的事。但是我們發現,醫療健康類的企業特別有意思,他們做公益的時候就顯得「貌離神合」,也就是說他們做公益的業務跟賣東西沒有一點關係,而在價值觀上是高度契合的。

比如有一個跨國公司的藥廠做公益時始終在健康領域做,但是不賣藥也不送藥,它只是讓你感覺到它對價值觀的堅守。也就是這家企業始終是關愛生命,關注人的健康、人的幸福,它做公益的時候從來不提產品,從來不賣東西,但是它用這個價值觀跟所有人發生連接,大家都覺得這個企業特別好,於是當人們用到它們的藥時,都會感覺到放心,於是這個銷售變成了買方「我願意」,買的時候就不猶豫。這種長期的利用價值觀的連接,同時提高產品質量的方法,實際上是企業的持久營銷中,最管用的。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