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夜聽第五期: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

錢塘夜聽第五期: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

陪你出發,伴你回家。這裡是錢塘夜聽,每週五晚上八點,鮮活的思想、好聽的故事如約而至。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亦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錢塘江的歷史人文故事,選自著名作家王旭烽的散文《觀潮•素車白馬過錢塘》,我們將分七篇播送,今天請聽第四篇。


錢塘江潮湧,每月兩次,為農曆初一和十五。一般以為農曆八月十五至十八最壯觀,觀潮地點則以海寧鹽官最佳,坐車半小時就能從杭州到達觀潮處。

張岱有文記潮景,無人再能超,錄此: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忽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溼。旋轉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錢江潮頭高1至2米,最高可達2.5米,速度每秒10米,帶海水每秒數萬噸,力量驚人。1953年8月大潮,海寧江塘一隻3000多斤重“鎮海鐵牛”,被衝出十幾米外,這些年觀潮,因人不慎而被潮捲走也時有所聞。

錢塘江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湧潮呢?古代的杭州人以為,那是因為兩位冤屈的英雄伍子胥和文種的緣故。他們分別被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忘恩負義地屈殺了。天地間一腔冤氣無處排遣,那子胥的魂兒揹著文種,便一起遊向了大海。那可真是豪氣貫天怒氣衝海的英雄氣慨,原來吳越子弟金戈鐵馬,並不下燕趙兒女的慷慨悲涼。

實際上,潮夕現象只是日月引力和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的作作所致。再加上杭州灣口大里小,在海寧鹽官只有3公里寬,到澉浦也只有20公里。可是一入海口,竟有100公里寬了。這個喇叭形河口,就是錢塘江潮形成的首要條件。

錢塘夜聽第五期: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

杭州的觀潮之風,先秦兩漢就有,晉代有個大畫家顧愷之,就是畫《女史箴圖》的那一位,還專門寫過一篇《觀潮賦》,可見唐時觀潮已成習俗,我們知道那時觀潮既不要跑到鹽官也不要跑到蕭山,杭州哪座山上一站都能看到。宋之問住在靈隱,都能寫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樣大氣魄的場面;而白居易在他的官府裡建了個郡亭,躺在那裡都能看得見潮頭,你想,那潮水離西湖有多近啊,無怪白居易又要寫詩了: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至五代吳越,錢鏐建都杭州,在江干造了一個閱兵的碧波亭,他的孫子錢弘俶就把這個亭子拿來觀了潮,還寫了一副有關錢塘江的最早楹聯: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

聽眾朋友,欲知這觀潮的故事,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作者簡介:王旭烽,浙江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茶人三部曲》獲1995年度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八五計劃優秀長篇小說獎、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播音員簡介:郭亦可,中共黨員,杭州市江乾區政協委員,曾獲杭州三江歌手金獎,全國越劇票友大賽銀獎。

觀潮·素車白馬過錢塘摘自《錢塘江文化》雜誌創刊號。

錢塘夜聽第五期: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


“陪你出發、伴你回家”,錢塘夜聽歡迎每一縷思想的陽光和有關陽光的故事,歡迎來稿、期待轉發。您的鼓勵是我們奔騰的動力。

錢塘夜聽,每週五晚八點,期待與您再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