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振宇的騙局,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一文?

D伯爵D


其實,得到並沒有完全代替你去讀書,只是幫助你選書,他是把一本書的大概梗概告訴你去,並且加上很客觀公正的評論,然後你聽完覺得想繼續深入瞭解就得自己去通讀,如果覺得沒意思就算了。

第二個意義,在於,現在人們逐漸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所以獲取碎片化知識的途徑基本就是百度,頭條這種網站,但是這種網站的知識八成無法考證,並且更注重態度的多,好多態度也比較極端,不適合人的科學的價值觀形成。注意是科學而不是正確。

我覺得,得到的用戶,好多不會覺得,教師醫生是光榮比別的職業高尚的,也不認為火車站買票不應該有軍人優先,因為軍人在排隊這件事情上,並不是弱勢群體,相反他們更加年富力強,多站一會反而更無所謂。

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該用職業來去說哪個高尚哪個下賤。

這就是邏輯,邏輯思維,中國人最欠缺的東西。

邏輯思維,得到往大了說,有進化中華民族血脈的作用。

絕對好過一萬個餘秋雨。


真相只有一個pa



當年,西班牙名廚阿德里亞(Ferran Adria)的“鬥牛犬餐廳”(El Bulli)還在營業的時候,有人會專門為它先坐一趟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再轉車兩、三個鐘頭,跑去加泰羅尼亞那邊陲小鎮,吃一頓可能多達四十道菜,需時兩百四十分鐘的午餐。再加上金錢開銷,這頓飯的成本簡直高到離譜;它值得嗎?去過的人好像都覺得很值,畢竟是舉世知名的餐廳,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的烹調方式,劃時代的食物理解。它到底好不好吃已經是其次了,要緊的是這整套顛覆吾人感官習慣的震撼體驗。


假如有人告訴你,你其實用不著自己花那麼大的工夫親自去試,只需要給他一筆錢,讓他代替你去,回來之後再聲情並茂地向你報告那號稱“宇宙第一”的傳奇餐飲經驗究竟是怎麼回事。你願意嗎?


又或者再赤裸直接一點。假設今天有家公司,可以替你省下尋找合適夥伴,彼此調情,然後一直到寬衣解帶上床做愛的所有時間和精力,由它的專家告訴你性愛的感受如何。有需要的話,它的專家甚至可以代表你去應付你的老公、老婆或情人,完全不必你自己真個操勞。你所要做的,就只是付給這家公司一年一百九十九塊。然後你就可以在上下班塞車堵人的途中,不過每天十來二十分鐘,透過專家的報告去吸收好幾百次肉體歡愉的“精華”了。你覺得這是門好生意嗎?


聽起來這不像是個好生意,因為它實在是太荒謬了。吃喝也好,性愛也好,人生種種至為寶貴的經歷,怎能讓人代勞,而且還得我掏錢請人代辦呢?十幾二十年前,不是還有人提出“體驗式消費”,強調新時代的中產消費者最重視體驗,願意多花一點錢去購買難得的經歷嗎?如今,經過特別設計的零售實體商店,各式各樣各種的深度旅行,莫不風生水起,豈不正好證明了“體驗式消費”才是王道?又怎會有人歡迎代替型的體驗式消費呢?


然而世事難料,眼下在中國大行其道的“知識付費”,在我看來,有不少走的就是這種替你吃飯和上床的路子。可喜的是,居然有好幾百萬甚至好幾千萬的人,願意主動購買這些網上產品,聽專家學者的講課,聽人家向你講解一本書的內容。而且那些內容還不單是什麼成功方程式,四十歲前實現財務自由之類的多快好省成功學,更有不少文明史上的經典名著,以至於最先端的學術專論。看來許多中國人真的可以說是求知若渴,集體患上很多論者所謂的“知識焦慮”。熱愛知識,尊重知識的價值,樂意以真金白銀去體現這份尊重,我自然舉腳贊成。不過,一看到以下這些宣傳語句,我就覺得不太對勁了:“我將用一年時間,幫你讀完365本書。”“用20分鐘時間講述書中精華。每天入睡前,你的知識都比起床前永久增加一點。”“我們提倡結果導向的學習方法。……每天聽書服務,幫你摒棄無價值的‘客套內容’,提升學習效率”。


我會用“knowledge porn”去形容這種趨勢,是因為它們有點像色情小說和電影,一方面勾引你的慾望,另一方面則代表你去真實操作,讓你在腦海當中想像自己就是那個正在欲仙欲死、大汗淋漓的主角,最後很“結果導向”地消解掉一種難以排解的需要以至於焦慮。


我的朋友羅振宇正是當今“知識付費”行業的佼佼者,他對知識的熱誠我從不懷疑,而且他也絕對不會那麼粗暴地宣稱他的產品可以代替掉你自己閱讀的體會。不過他說了一句讓我深感不安的話:“當年你在電視臺做《開卷八分鐘》,不就是最早知識付費產品嗎?如果當時就可以收費的話”。原來是我,我在各類媒體上頭書介二十年,就好比前陣子逝世的《花花公子》創辦人海夫納,老朽難看,還要看不上把自己甩在後面的時代。

————————————————————————————————————

關注公眾號:“sunzhichaoshuo” 或 “孫志超說” 分享更多幹貨 若有問題,微信公眾號點“有問就提”加入孫志超的知識星球,我會認真回答。


孫志超說


我自己是得到APP的付費用戶,羅胖自己其實也說過得到的價值觀,也表示它對由瓦爾和拉里人類意志是想象共同體的贊同,我覺得它在裡面的有個觀點非常好,尤其是互聯網改變了人類協作社交的基本法則,以前我們可以憑藉我們的技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現在,快速迭代的社會技能和幾乎每天都在改變的社會認知是我們每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至少要有“空杯精神”,就是我們必須跟上社會的腳步,至少要明白大眾的認知,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而這些都是通過知識得來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能夠花費一部分的資金作為成本不說換來你有多少的社會成就,而是換來你不與社會脫節,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知識付費不能說是未來社會的一個風口,但一定能創造小部分用戶的社會價值。

而且得到裡面的上架的書就不多說了,收錄的專輯真的很良心,每天幾乎1塊錢不到的學習成本就能夠學到或者瞭解到這個社會最頂尖的人的思想和他可以傳授給我們的認知技能,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

像巴菲特、查理芒格這種非常成功的人士,幾乎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在閱讀上,對於我們而言,至少我的認知而言,這真的不算是什麼忽悠,在你認同、符合你的價值觀的知識體系,你為什麼不去花時間去深入瞭解呢,我都覺得要趕緊趁現在學習,將來知識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大衛和保羅


這篇文章確實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知識付費是網絡時代的產物,羅振宇作為知識付費的領軍人物,利用得到app和他的邏輯思維學習方式在近幾年獲得了可觀的流量用戶。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羅振宇確實有過分誇大之嫌~但知識付費並不是騙局的代名詞。


知識付費何錯之有?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之快已經讓人們無暇去甄選信息,知識付費恰恰就迎合了人們的這項需求,把你需要的信息和知識歸類彙總,還會給你加入一些必要的解釋和拓展,這就把知識變成了一項服務。


當你有需要時,出錢購買服務,既節約了時間還得到了需要的資料,這沒什麼不對!



知識付費沒錯,為何還讓人感到是騙局哪?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在知識付費領域有些人在踏踏實實提供知識,可是有些人卻在販賣焦慮。


販賣焦慮的這些人,他們提供的知識並沒有價值,只要戳中你心中的焦慮感,那他們的課程就不愁銷路。


你每天被焦慮包圍,把所有空餘時間都留給了這些毫無質量的課程,久而久之,知識沒得到,焦慮感卻越來越重,關鍵時間也白白消耗。


羅振宇的知識付費商業化有餘,乾貨不足。


羅振宇連續四年在跨年夜舉辦《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不得不說,這個演講一開始質量和深度還是很棒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羅振宇的所有知識付費音頻和演講都變成了大型推銷現場,提供完焦慮之後告訴你解決的辦法就在某本書裡,快去看看吧。


包括得到app上的大部分內容,都只適合企業家和一些成功人士去讀,對於普通人未免不接地氣了一些。


所以,我覺得,知識付費確實是大勢所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販賣焦慮的雞湯會逐漸被淘汰,提供的知識也會走上正規。


對於我們購買知識的人而言,打破知識和實踐之間的壁壘才是購買知識的價值。


有書知道


《得到》的知識代替不了學院的教育,羅正宇也沒有這樣的野心,他只是幫助你在碎片化時間裡知道點什麼,這些“什麼”不能幫你成為專才,但能幫你瞭解其他行業相對靠譜的常識。願意為這些常識付費的,是得到的目標客戶。

我在得到上訂閱了幾個專欄,專欄的內容可能買幾本書也能看到,但是閱讀能力的退化讓我很難抽一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去閱讀比較枯燥的書籍。相信情況和我一樣的人不在少數。擅長讀書的人可能對他人咀嚼過分享出來的知識很不屑,然而不擅長讀書又想獲取些知識的人,只好在得到聽書了。

知識分享,這樣的節目有很多,比如《曉說》、《觀復嘟嘟》、梁文道的讀書分享等。上述這些是免費的,得到選擇收費而且還不便宜,這成為得到為人詬病的另一個原因,價格更親民些就好了。


靜水流深


幫別人讀書,羅胖是歸納總結,然後告訴聽眾;他收費可能就是因為“歸納總結”,聽廣播小說一直不收費。

我以前聽羅胖的節目,那時不收費。收費以後不聽了,也沒不習慣。不是因為錢的問題,如果想聽還是會付費;也是因為錢的問題,才放棄的。我相信有人會尋找流行書,並像王剛讀小說那樣說給大家聽。這裡關鍵不在於總結歸納,而在於領會有益的、有新意、有啟發、有新角度的思想;找到這樣思想性的書,照原文讀可能更好;光知道有這麼一個思想,也只是知道而已,要啟發自己還需原著的滋養。

在習慣讀原著的人那裡,有人有權威選書並讀給你聽,是很好的事情,這是一個市場分支。


透視線


是不是忽悠不是重點,你從中能獲得什麼才是關鍵。

別人怎麼說,和你聽到什麼本來就是2件事。

作為一個成年人,看聽一個東西以對錯與否作為評判標準本身就顯得幼稚了。

從我個人聽羅輯思維來看,有2點對我有利。第一,別人把讀書經驗分享給你,幫你節省時間去迅速的瞭解你本書。第二,羅胖也好,裡面老師也好,他們的觀點提供了一種解釋,他會告訴你推出這種解釋的邏輯。這種解釋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你一種思考推導的方式。不要考慮對與錯,知道其推論的方式才是學習的重點。其實喜馬拉雅也不錯,不光羅輯思維一個節目,只是羅輯思維體現的更明顯。

最後一點,雖然羅輯思維一直緊扣商業,但是如果你想把羅輯思維當做一門成功學來看,尤其把成功與否當做檢驗學習效果的方式,我奉勸大家還是要看開點。


耕耘使


知識付費產品就像外賣小哥送到你跟前的便當。

不用你買菜買肉,不用你親自下廚,一份魚香肉絲就放到你面前。

飢餓難耐的你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後一抹嘴,你說這便當是騙人的,根本就不是我要的川菜?

所以,知識付費是不是騙人根本在於你“餓不餓”,也就是你有沒有“知識焦慮”。

在當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知識(或者信息)成指數級增長,而各行各業、各類崗位的競爭日趨激烈,個人的知識迭代如果跟不上社會發展,被淘汰是遲早的事。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中都對此有過分析。

赫拉利認為,人工智能的崛起會造成人類社會大規模的失業,而這一次的失業和過去發生的失業很不一樣,它會讓大部分人都變成“無用之人”。

不要以為自己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目前當然不能做到完美,但它只要做得比你好,就能取代你。(關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可參考本人頭條號文章)

所以說,“知識焦慮”確實是存在的。如果你連“知識焦慮”都沒有,那實在是太可怕了。

“知識焦慮”為知識付費提供了底層需求,目前市面上多數的知識付費供應商都在主打這個賣點。

知識付費產品或許沒有詳細的論證,沒有完整的體系,但它可以高效的提煉知識點,讓你快速地掌握一門學問,學到對你有用的概念和理論,使你能夠立即上手。

就像遊牧民族,哪裡水草豐滿就奔向哪裡,吃飽喝足之後就轉移到下一個目的地。

就像吃便當或者喝速溶咖啡,它們剝奪了你親自下廚的樂趣和現磨咖啡的愜意,但它們能讓你保持精力。

當然,再好的知識付費產品也替代不了自主學習。況且,用多了這樣的產品,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會有所下降,更會對現成的知識服務產生依賴。

尤其是在當前這樣的碎片化時代,君不見現在很多人連篇幅長一點、內容深一點的文章都不願去讀了嗎?

所以,如果你有時間、有精力,還是親自下廚做一桌菜或者享受現磨咖啡的悠閒時光吧。

因為,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新知筆記


我就是心甘情願被羅胖騙的人,而且估計還會被他騙下去,除非找到比羅胖更高明的騙子。

所謂知識付費,不一直存在嗎?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不需要付費嗎?你買正版書籍,不需要付費嗎?有人回答,知識付費時有知識的人騙無知識的人,你在課堂中不就是比你有知識的老師在講課嗎?你讀書,就是看比你有知識的人,寫在書本中的你不知道的知識嗎?你的老師在騙你嗎?書的作者在騙你嗎?同樣,知識付費的講述著真的在騙你嗎?

你受的教育,每一堂課都值得嗎?學校教育把有些人培養成人才,精英,有些人在學校教育中沒學到啥,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一個班的人,接受幾乎同樣的教育,有人成龍,有人成蟲。到底應該從教育反思,罵教育是騙子,還是應該從自己反思?

書籍也一樣。很多人說要讀原著,當然好。但每個讀原著的人就能得到作者的本意,未必。但一個思想寫成文字的時候,就會有扭曲。所以禪宗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說法。那麼,我們是不是任何書都不要讀?一本書,不能表達作者的原意,每個人都讀出自己的東西。同樣,我們聽別人的解讀,這種解讀帶有解讀人自己的加工和思想,如果對你有啟發,就有收穫。

我就是得到的獲益者。我平時讀書就比一般人多,一年至少50本以上,一般還都是大部頭,比如《羅馬人的故事》、《光榮和夢想》、《樞紐》、《人類簡史》、《未來簡史》、《自私的基因》之類。同時,我從得到中獲益匪淺,從得到中的熊逸書院、施展的中國史綱、劉蘇里的名家大課、卓可的科學思維課和卓老闆聊科技等等,獲得全新的視角。尤其是卓可的聊科技和科學思維課。我原來涉獵的書籍在科普方面較少,通過卓可的課程完整建立了很多領域的科學基本知識,引發了我對科學的興趣,自己又買了費曼的《物理學講義》一套在慢慢讀,同時也將演化論相關的經典書籍找過來系統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說,如果沒有卓可的課程啟發,我現在不可能有現在的科學知識構架。

知識付費是否有價值,是否是騙子,市場就會決定。羅胖等不可能從別人口袋裡把錢掏出來。有人從知識付費中獲得啟示和收穫,有人只得到皮毛,很正常。哪些站在旁邊冷嘲熱諷的人,多半也是哪些當年鼓吹知識無用論的人,或者自己不願努力也嫉妒別人努力的人。


明日Will


1 這個就是蹭熱點,博眼球,來個十萬+閱讀的,知識付費緩解的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焦慮,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你以為熟悉專業的東西,一不小心就被顛覆,創新顛覆取代了經驗權威主義,全民發聲。中國這十年是金融擴張,物質過剩,信息爆炸的十年,一切都過剩的時代每個人都渴望進步改變。
2 知識付費分三種類型,一種是思維認知方面的,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公司聽到的格局,覺悟這些一個人看待事情的底層思維,戰略思維層面的知識。比如混沌大學,就是講思維認一個方面的東西,說的專業點就是哲學的範疇,培養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一定閱歷和視野的人聽了也只是皮毛,無法學以致用。



第 二種是專門講各行各業裡做事的一些做事的一些理論方法,框架套路方面的東西,邏輯思維的知識就是篇向這個方面的,比如我最近想研究產品運營的一些套路方法,我就去聽了產品經理的產品經理課,都是框架和理論方法,具體怎麼做是要靠自己去實際運用總結,古人說的學以致用,二不是學了就忘。 3還有一種付費課程,就是針對某個具體技能的細節和實操的,比如學PPT課程,都是直接給你實操細節的,複製粘貼就用上,所以說啊,看個人需求,如果你是體制內的,大公司的做事的方法套路都會的,想要提高思維認知就選類似混沌大學這類的知識付費,如果是想了解其他行業的一些理論和做事方法套路,選邏輯思維這樣的知識付費提供商,你想要具體到某個點上的,細節實操的可以複製操作的,你跑去聽認知思維和理論方法的,,聽再多都覺得騙人,說到底還是個人層次,人生閱歷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