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大半個中國的武漢高鐵車身冠名權競爭激烈,不是給錢就行

長江日報融媒體10月10日訊(記者張全錄)10日上午,一列車身噴塗了“美科電器”的高鐵列車G435次從武漢火車站發出。不遠處,一列“牛欄山號”高鐵列車開進武漢站。長江日報記者採訪獲悉,高鐵列車車身冠名權去年已放開,但冠名有著嚴格的審核流程,不是給錢就能冠名。冠名權一放開,武漢就因為高鐵通達而成為全國各大企業角逐的主戰場,列車冠名權爭奪尤其激烈。

通达大半个中国的武汉高铁车身冠名权竞争激烈,不是给钱就行

武漢站被冠名的一列高鐵

經常乘坐高鐵列車的旅客可能會有所發覺:最近一段時間,高鐵動車組列車不再是千車一“面”的和諧號,各種大企業冠名的列車頻繁出現在車站,比如“某某銀行號”“某某家居號”等。

10日,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2014年起鐵路部門就放開了列車冠名權。在武漢地區,周黑鴨是第一個取得冠名的品牌。不過,那時候的冠名僅限於通過車廂內的小桌板、座椅靠墊、電子顯示屏、語音報站等方式呈現,車體外張貼冠名企業的標識是不被允許的。

據介紹,2017年,車體外部冠名正式放開,奔馳在京廣、京滬等高鐵大動脈上的不少高速列車的車身都出現了冠名的標識。

長江日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瞭解到,因佔據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武漢高鐵通達大半個中國,已有不少大型企業爭相冠名武漢高鐵列車,但要想在列車車身冠名不是僅僅出錢就能行的,而是有著嚴格的審批過程,包括企業信譽、所處行業的形象等等。

此前,有媒體測算過:一列動車組車體滿員是1200人,以武廣高鐵為例,一個動車組車體一天只往返一次,覆蓋人群2400人,剔除列車檢修等因素,一年實際在線運營大約300天,這意味著一列動車組一年可覆蓋的人群是72萬人次。而若是被冠名的車體用作跑短途,覆蓋的人群就更多了。

通达大半个中国的武汉高铁车身冠名权竞争激烈,不是给钱就行

武漢站被冠名的一列高鐵

相關鏈接:列車冠名歷史由來

1992年,青島開往北京的T25/26次特快列車被命名為“琴島海爾號”,開創我國列車廣告的先河。隨後的一年,徐州至哈爾濱169/170次、171/172次列車冠名為“古井號”,成為我國大陸首次完全以企業名字命名的旅客列車。

自此以後,列車廣告出現空白,直到1997年,杭州至無錫的雙層旅遊列車由杭州西子集團以“西子”冠名。

2002年,廣州至北京T15/16次、T29/30次四組列車一年的冠名權,被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買斷,成為中國第一個用鐵路列車冠名的報刊。

之後的10多年,時而有列車冠名的情況出現。例如,2013年北京至日照的K51、K52次專列被冠名為“五蓮山號”旅遊專列。

鐵路部門業內人士介紹, “動車和高鐵的冠名權以前是集中在原鐵道部管理。”2014年後,高鐵和動車冠名權交給了地方鐵路局。2017年,冠名方式進一步開放,車體冠名被允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