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风雨始从容:读李子俊烈士外孙女赠书小记

遍历风雨始从容:读李子俊烈士外孙女赠书小记

煮书第六十四期

能有幸读到红六军参谋长李子俊烈士亲外孙女的作品,并被允许对这部作品指手划脚,我的心下惴然难安。

文by迷途迦摩

1、

我的案头,有一本书叫《风雨人生》,作者郑素君女士。郑阿姨寄送这本书给我,希望我在读了这本书之后谈一下我的看法。

遍历风雨始从容:读李子俊烈士外孙女赠书小记

收到这本书好久之后才有空读,读完之后,我一直心怀惴惴,不敢开口,因为我一向惯于胡说八道,口无遮拦,郑阿姨出生于1940年,过了阴历年就满78岁,大我38岁,相当于活过了我现在的两个人生,代沟怕是难免的,我担心我的表达唐突,郑阿姨不太能接受。

但担心归担心,说过的话迟早要算数,我还是得讲一讲我对这本书的看法。这就是这篇书评迁延至今的理由。

2、

郑素君这个名字,在长阳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但她的外公,在长阳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红六军参谋长李子骏。李子骏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从清末以来长阳人不向命运屈服、不向政治屈服、不向暴力屈服、苦苦抗争的一个缩影。他在资丘与他带领的红六军全军覆没,真正地抛头颅洒热血,烟墩台上,七十七烈士纪念碑成了他过往风云的证明,成了他留在人间的青史。只是,在刻写碑文地时候,“骏”字误刻成“俊”,从此,他以李子俊之名活在历史典籍之中。

《风雨人生》,正是这样,从作者祖父外祖父那一辈开始讲起。全书共28万多字,470页,接近100篇文章,从祖父母一直讲到自己做祖母。最大的篇幅,讲述的是作者自己从出生到退休安享晚年的全部重要历程:出生、求学、离乡、恋爱、结婚、生子、交友、工作、久别重逢的故乡、永别而无法再见的亲人……还有对这些重要节点上的亲友们的记忆。人生的每一步重要的沟沟坎坎,都在作者真诚的笔下直爽地道来,朴素的文字表达出的那些岁月风烟,素描出一个女人在大时代变迁之下的种种挣扎、血泪与奋斗,常常让人忍不住心怀感动,沧然欲泣。

书虽厚,但真实而曲折的内容,让我手不释卷,很快读完,掩卷就是一生——一个女人艰难的一生、不屈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因为不屈服命运种种苛刻的安排,郑素君的奋斗,让她穿过艰难的尘世,收获了充实的一生,和幸福的晚年。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作者经过了岁月的风霜,已看淡一切,所有她自己的这些人生的大悲欢,在她的笔下是亲切的、冷静的,不抱怨的,认命式的。本书完稿时,作者接近70岁,或许这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吧,一种遍历风霜之后的从容。

看到封面上录有宋朝杨万里的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正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3、

这本书,有几大特色。

首先是真诚、客观。很少有人在自传性的作品里,像她这样坦然地叙述自己,读此书,就感觉是一个可亲的前辈在拉家常。她语言的真诚,不对自己进行刻意地美化,使你确信不疑,她就是展示、总结自己的一生。

其次,语言流畅、朴实、亲切、生活化,很形象、很好读。一个长者的敦厚、自然,从字里行间自然溢出。

第三,整整几代人的努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挣扎与奋斗,写得非常生动。时代的变迁从人物境遇上得到充分的折射,因此这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时代发展资料,对于研究乡土中国的变迁有很大的价值。

最后,作者经过了那么多逆境,从不在命运中低头,奋斗而不抱怨,获得而不骄矜,令人佩服。

另外,这也是一本非常适合她们家里后辈珍藏的书,它相当于一本家谱,是一本形式特殊的家族传奇记忆。

4、

好话说过,我照例来说一点意见。

这本书,在很多方面,是纪实的风格,但在少部分地方,是文学的风格,这造成体例不统一;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本书的材料,相当丰富,但在材料的选择、剪裁、详略、谋篇布局等方面,有所欠缺;在历史资料的引用方式上,不太规范。这些毛病,是在治史、文学方面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然,瑕不掩瑜,这些都遮掩不了这本书的价值。

小子唐突胡言一通,是为评。

本文作者

迷途迦摩(desertedkama):书虫 。装逼犯。业余摄影师。不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