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軼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嗎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水碾是中國農村利用水能解決生產、生活所需的一項創造發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多數水碾都建有專門的房屋,故稱水碾房、水碾屋。荔波縣究竟什麼時間出現水碾房已經無從考證,但城鄉普遍都出現過,也許至今在某個偏僻的村寨,一個小橋流水的地方仍保存著這一古老文明,那就是一個文物,可當成文化遺產保護的文物。因此,我們只能就縣城範圍來追述這個命題,還原荔波水碾文化的部分歷史。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美麗的樟江是荔波的母親河,它的上游叫水春河,下游叫打狗河。樟江蜿蜒流淌,在縣城形成一個巨大的S型,將荔波縣城簇擁在她的懷抱。不知何年何月,樟江兩岸出現了人家,出現了村寨,出現了城鎮?也不知何年何月,樟江岸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水碾房?在筆者的腦海裡,水碾房的記憶既清晰又模糊。因為見過、到過、玩耍過,所以記憶猶新,謂之清晰;又因為時間久遠,加之小時候的天真,對事物認知的幼稚,以致在它消失後的今天各種信息便得模糊不清。只好在無限的懷念中去尋找那些古老的記憶,並把它作為檔案、作為文化加以傳承和利用。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第一家水碾房的誕生

蒙文清,荔波縣城人,現年93歲。在筆者採訪的多位老人中年紀最大、記憶最好。或許因為他本身就是幹水碾房的緣故,老人對縣城水碾房的歷史瞭如指掌。他十分確定的告訴筆者:“解放前,從白巖到回龍角,樟江兩岸建有十幾個水碾房,縣城和附近村寨都靠它來碾米吃。黃家水碾房是最早的,是荔波縣城一帶第一家水碾房。”也許是怕我不相信,老人又補充道:“不會錯的,我家的水碾房就在黃家下游,相隔不過50來米,他家的水碾房是黃公那代就做的,其他都是後來的。”的確,筆者此後又走訪了多位7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無不認可黃家是第一家。

黃文忠,荔波縣城人,現年68歲,他是黃家水碾房的直系單傳第三代後人。他向筆者介紹,黃家水碾房創建人是他公,名叫黃用舟,祖輩從江西遷徙到貴州荔波定居。黃用舟生長在荔波縣城,因此也就算荔波人了。黃用舟婚後生育三男四女,次子叫黃次香。黃次香生育一男一女,男的即黃文忠。到黃文忠這代,黃家水碾房就停辦了,水碾房事全是長輩留給他童年的美好記憶。

黃家居住在縣城西門街,黃用舟成年後娶縣城東門街李家長女為妻。李家是做生意的,在鄉下還有田土,是當時縣城的望族。黃李兩家開親後,黃家也開始發達起來。黃用舟開始也做生意,後來就在樟江邊建起自己的水碾房。由於是獨家生意,水碾房的生意相當紅火,黃家的名望也一天天大起來。據黃文忠老介紹,其父黃次香生於1902年,以此推算,如果他公黃用舟是20來歲結的婚,婚後才建水碾房,那麼,距今也應該有130多年了。也就是說,早在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前後,荔波縣城就誕生了第一家水碾房。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水碾房和主人的故事

黃用舟依靠孃家起步,但卻不滿足現狀,開水碾房、做藥材買賣,買田地,收地租,只要有錢賺,什麼他都做,一來為了一家九口人的生活,二來他要讓子女上學,培養他們出人頭地。他有野心,要成為名門望族,光耀祖宗。以致到後來花錢買官當,命斷他鄉。據說黃用舟後來確實花錢在廣西宜北縣當了縣長,帶著一些親戚在宜北發展。但好景不長,當地人心懷不滿,聯合各種勢力,對他進行排擠、陷害,不久就東窗事發,進了大牢。當家里人帶著贖金趕到宜北時,黃用舟和他的大兒子已被殺害,經過幾番周折,才得運回荔波安葬。

黃用舟死後,水碾房由次子黃次香繼承。但黃次香是個教書人,在縣城一小教書,對辦水碾房、做生意一竅不通,所以家裡的一切都由其妻黃盧氏打理。黃盧氏是廣西人,在黃文忠眼裡,其母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公公死後,母親就支撐起全家,裡裡外外都靠她,甚至為了維修水碾房,她會潛入樟江,在激流中抱起大石頭,自己維修水碾槽。時間長了,她敢挑人水中,在激流上給磨軸加黃油。雖然請了兩個幫工,但水碾房每天24小時不停,隨時都有事叫她。黃文忠經常陪母親去水碾房,水碾房的事在他腦海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黃家水碾房是一棟四間木瓦房,緊靠河邊一間是磨房,裡面是一個圓形的磨槽,用許多塊石板開鑿成槽後鑲嵌而成,磨槽上是輪子石磨,用一根木棒作橫杆,一頭穿在磨心,一頭與磨槽中央的磨軸連接。磨軸向下插入洶湧的水流中,磨軸下方安裝的木漿在激流的衝擊下推動整個水碾的轉動。這在今天看來只是一個簡單動力學原理,但在那個時代,作為群眾的創造發明,是多麼不容易啊!

黃家水碾房另外三間分別用來波米、陳放和看管人員的住房。那時水碾加工多數是用米抵資,每槽碾兩挑穀子,收四斤大米,也有少數有錢人家付現錢。後來新建的水碾房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難做。“儘管如此,父母還是很疼愛我們,很少要求我們兩兄妹做事,鼓勵我們好好讀書。我小學畢業後,就到重慶投奔姑姑黃槐蔭,在那裡繼續讀書,參加工作,直到光榮退休。我妹黃柏珍也堅持讀書,後來在荔波二中工作到退休。”

黃文忠對他的前輩很敬佩,對他們所做的事很讚賞。尤其是對姑姑黃槐蔭,更是非常敬重。一來他十幾歲小學畢業就到重慶投靠姑姑,在那裡讀書、參加工作、成家立業,姑姑沒有子女,始終把他當親生兒子對待,他銘記這份親情;另一方面,他懂事後,知道姑姑是荔波早期中共黨員,一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奮工作,無論解放前做地下黨,還是解放後默默教書育人,都是那麼執著、勇敢,他為有這樣的老人而自豪。在收集相關資料時,筆者看到在多部不同時期的《荔波縣誌》和書籍中都有關於黃槐蔭的記載。2000 年,黃文忠在荔波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將姑姑遷回老家安葬,也是讓這位革命者,荔波女中豪傑葉落歸根了。

黃家水碾房大約在1955年停辦,主要原因水碾房不斷增多,大米機器又開始使用,加之黃家的人是人非,家境每況日下,在無奈之下賣給了他人。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筆者認為結果怎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曾經存在。黃家水碾房在荔波縣城的首創,給當時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帶動了樟江兩岸若干家水碾房的產生和發展,它們是過幾十年荔波老百姓生產、生活的見證。

- END -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往期精彩回顧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荔波轶事」你知道荔波第一家水碾房的故事吗

圖片均源自網絡

監製:全媒體中心 黎以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