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爲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任樾曾的墓地還在嗎?可以接烈士“回家”嗎?任樾曾的家人還沒有完全從悲喜交加的心境中走出來。烈士任樾曾的侄子任日升努力回憶起了伯父來信中提到的“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等有關細節。任日升說,親友們都希望接烈士“回家”,讓英魂迴歸故里。

1937年正值抗戰烽火連天、國家危難之際,熱血青年任樾曾在姨父郭亮等革命先烈的薰陶下,決心投筆從戎。當時,任樾曾經姨媽李燦英(郭亮之妻)介紹,到時由徐特立主持工作的八路軍駐湘辦事處報名,奔赴延安抗日根據地。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大約過了一年,家中收到任樾曾輾轉3月之久的來信。信中大意是:“日前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將赴抗日前線。由於敵人實行封鎖,延安生活艱苦,領袖們都和我們一起參加生產。”

由於當時湖南已淪陷,任樾曾的祖父、母親即令任樹曾夫婦以走親戚的名義從望城趕到長沙,偷偷給任樾曾寄去衣物、現金。任日升說,幾次寄物,伯父均有回信,每次都感謝親人,但表示為拯救國家民族危難,離別親人,實非得已。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任樾曾在一封信中稱,抗日即將勝利,將赴晉察冀邊區開展工作。而這是任家收到的最後一封信。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但任樾曾還是沒有消息,不得以任家開始四處打聽,但終杳無音訊。

面對這種情況,家裡人都心知肚明,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一個戰士幾年不往家裡寄一封信,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不過,全家人還是抱著那一絲希望,繼續等待,希望有一天他能回來,哪怕是帶著他的屍骨回來也好啊。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時間回到現在,任樾曾的家人終於等到了消息。面對著任樾曾昔日的戰友,家人知道他是來報喪的。幾十年來,家人不斷地尋找任樾曾,而任樾曾的戰友也一直尋找他們,只是任樾曾臨死前什麼也沒有留下。烈士的墓地還在嗎?任樾曾的家人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對此,當年親手安葬烈士遺體的王晉骨感覺十分遺憾。早在1955年,王晉骨因公出差到山西,特地來到運城西門外,準備祭奠任樾曾烈士和其他戰死沙場的戰友,但他發現那片墓地已不復存在。當時王晉骨詢問過當地的有關部門,也沒有得到答案,而王晉骨則開始長達近60年的尋找。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最終,王晉骨有幸尋到了任樾曾的家人。也許是因為沒有保護好抗日戰友的陵墓,面對其家人,王晉骨留下了眼淚,慚愧地說道:“對不起!”其家人也紛紛落下了眼淚。後來並經過不懈努力,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終於在運城烈士陵園的烈士英名冊上,找到了任樾曾的名字。烈士陵園負責人說,任樾曾是三打運城中犧牲的12名團級幹部之一。

但是,除了名字,陵園內沒有任樾曾其他資料,更沒有骨灰、遺物。陵園負責人李主任說,三打運城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有兩三千人,分別葬在西門外、楊包灘等地方,但後來只有楊包灘的遺骨被火化並存放在陵園內。至於西門外的烈士墓葬後來哪去了,李主任問過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自任樾曾的最後一封信到再次尋到他的消息,期間過了六十多年了。“我們想接他‘回家’。”任日升表達了家人的共同願望。為此,任日升還向有關部門諮詢過,得到了比較肯定的答覆。但問題是,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任樾曾烈士墓找到的可能性不太大,骨灰、遺物都沒有,怎麼遷呢?

對此,運城烈士陵園的李主任有一個建議:在烈士犧牲的地方捧一抷泥土,裝在骨灰盒裡。李主任說,葉落歸根,魂歸故里,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至於形式可以不拘,以前也有人這麼做過。李主任還熱情地表態說,任樾曾是為了運城的解放而犧牲的,為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欽佩,他們願意為烈士魂歸故里舉行一個儀式。

老兵為死去的抗日戰友尋親60年,找到其親人後,慚愧地流下了眼淚

親人們盼望的,58年前犧牲在中原大地戰場上的年輕軍官,在外飄蕩了60多年的英雄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關注我,每天為您提供最真實、最感人的英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