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古代被判为死刑的人,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之外,一般经司法部门审理并报请皇帝批准判为死罪的犯人都要在狱中关押,到一定时候才能处决。

执行死刑的时间,从古至清都定在秋后。这是中国古代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行刑制度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产劳作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古代天命思想认为,处决死犯就是执行“天罚

什么时候执行“天罚”一定要合乎天意。在阴阳家看来,春季气候温和、草木萌生,夏季炎热,万物茂盛,最适宜奖赏之类的活动;而秋季以后,天气转凉,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此时行刑,正是顺应天地肃杀之威,且农事较闲,不误生产

合乎天意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除秦朝外其他朝代都秋季处决

历史上,除了秦朝一年四季都可以执行死刑外,其它各代处决死刑犯都在入秋以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后处决”。行刑的具体月份,各代不尽相同,西汉时规定在十月以后至腊月之间,一到立春就决不能再执行死刑。明代规定执行死刑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若有在立春以后至秋分前处决死犯者,杖八十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在可以行刑的日子,行刑的具体时辰也有规定,若白天行刑,必须等到午时;若夜间行刑,须等到天明,这在各代已成通例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电视剧里说午门斩首那都是扯淡的,看看故宫,午门外是杀人的地方么,有午门的就明清两代,明朝行刑在西市,清朝在菜市口,这俩地方也没多远,不至于急到非得在紫禁城里杀.

迷信学说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是在秋后处决

西汉中期儒学春秋公羊派大师董仲舒(前179~104)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的迷信学说。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