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變好,就是最好的社交|開店筆記

有老闆問我關於社交的話題,我都不太願意回答,因為我做得很不好,起碼我自己不滿意吧,我甚至一度認為我個人或者事業的發展肯定會因為自己的社交能力差受到影響。

我更喜歡獨處,而不是社交。一個人看一場電影帶來的滿足感,要遠超跟一群人吃飯。

更別說打牌,打麻將了,這些也許能帶來社交人脈,也是被大多數人接受的社交方式,我從來沒有做參與過。我媳婦老家打麻將盛行,我在那裡寸步難行,遭眾人嫌棄。

看到過一個理論,大概的意思是讓自己變好,就是最好的社交,因為這種社交理論,認為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自己有價值了,對等的價值就會找上門來。這種理論顯然與我們平時見到的社交達人不一樣,應該算是一種小眾理論吧。

不過,小眾不代表沒價值,我相信還有蠻多像我這樣的孤獨者希望找到一種理論來安慰自己,這就是這個理論的價值所在。


讓自己變好,就是最好的社交|開店筆記


下面這篇摘自網絡的文章就是這種理論的具體闡述,說得比我好,含金量很高。我就直接搬出來供各位品閱了: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

“人脈等於錢脈”,因為這句話,大多數人熱衷於參加各種飯局,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留了很多電話號碼,加了很多微信,以為這就是人脈。

卻忽略了一個前提:只有你能為別人提供價值,才能保持所謂的人際交往。真正決定你朋友圈質量的,是你自己的實力。

人脈不是你和很多人打過交道、參加過很多飯局、進出過很多高檔場合、交換過很多電話號碼,而是有多少人主動願意與你交往,並與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在你困境時、在你落魄時,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伸出援助之手,幫你解圍。

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圈層

如果你的實力跟別人不在同一水平上,無法形成一個坦誠相待,互幫互助的朋友關係。 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如果只是一方有求於另一方,不是一種等價的交換和回饋,則不能長久。

所以,真正決定你朋友圈質量的,是你自己的實力。 一定是勢均力敵、資源匹配、眼光一致,能夠相互提供物質、資源或者精神的支持或者幫助。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

有句話說得好: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只要做好兩件事就夠了,一個是你的專業、一個是你的人品。專業決定了你的存在,人品決定了你的人脈。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一味沉浸在無效社交中,你只會浪費生命,最後一事無成。當你能力不足時,與其白白耗費時間精力去維繫大量的所謂“人脈”,還不如靜下來心來,把時間與精力用來提升自己。

成功是一個不斷累積和吸引的過程!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海,百川才來匯聚;只有自己修煉好了,才會有人來親附。堅定前行,志同道合的有緣人就會隨你而來!

社交併非無用,適當的社交可以增加知識面,與優秀的人物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可以激發並引導我們。但你也別太指望它有用,若要如何,全屏自己,提升內在才是最重要的。

聰明的人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將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面,讓自己成為有魅力有價值的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