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全民詩會:中秋晚會應是「詩意中秋」和「文化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文化含量很高,文人墨客留下的佳作數不勝數,因此有“詩意中秋”、“文化中秋”之稱。然而,不少中秋晚會卻讓人質疑缺少“詩意”缺少“文化”,比如前幾年的央視中秋竟是韓星做主打,眾明星集體假唱,而且當中秋晚會曲終人散時,遍地垃圾,一片狼藉。試問這樣的中秋晚會有多少詩意有多少文化?

現在的中秋晚報無論從節目設置、明星選擇上來說,都在傾力打造大排場,確實有些中秋晚報也給人一定的新意,但是中秋晚會必定是為全球華人打造的文化大餐,不僅要有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還應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形式。我們不是不可以請“外援”,但主角應是我們華夏兒女,韓星為主不是頗喧賓奪主嗎?有人說“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海外觀眾”“要有國際化的概念”,一臺本該濃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秋晚會竟主要是為“海外觀眾”,即使為了海外華人,就有必要讓韓星唱主角嗎?韓星能展示宣傳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嗎?泱泱華夏不是缺歌手的國度。更讓人質疑欺騙觀眾的“假唱”竟是“為了以最好的場面、最好的效果呈現給觀眾”!

本該是“詩意中秋”、“文化中秋”,但是一些中秋晚會在光鮮的背後卻是垃圾遍地。就說在承德舉辦的那次央視中秋晚會:煙雨樓是晚會的主背景,卻也是演職人員和工作人員臨時休息的地方,一些飯盒隨意被丟在路旁,十分扎眼。煙雨樓與水芳巖秀之間的一小片平地上,堆著工人們從舞臺上拆下來的各種材料,燈泡的外包裝散落在地上。煙雨樓外的一個垃圾箱也被分了身,吃剩下的盒飯丟在了路旁。煙雨樓裡剩下的盒飯被人們丟在地面上,一些還沒有吃完的盒飯依然放在煙雨樓內的走廊上。這樣的“秋晚”有何詩意有何文化?

河南大學教授、中國神話學會副會長高有鵬呼籲,守護中秋明月,讓中秋節更簡潔、更質樸、更明亮,拒絕浮糜,迴歸傳統。“中秋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進行民族審美教育的一個渠道,應該恢復以往的文化心態,加強對民族傳統的理解,對文化精神的修復,引導人們追求美、提升精神境界,更多地關注人們的心靈世界。”作為央視的“秋晚”應該擔負起傳承文明的重任,可惜的是央視的一些“秋晚”很糟糕,不僅缺乏應有的文化品味,還有在製造文化垃圾的嫌疑。

筆者想起一個山村的“中秋晚會”。大紅的燈籠掛起來了,新鮮的水果擺上來了,村裡的男女老少齊相聚,動聽的牛歌唱起來了。有一年的中秋之夜,珠海市唐家灣雞山村有著400多年曆史的雞山牛歌在中斷40多年後重新開唱,笑聲掌聲在村頭回蕩。“八月十五唱中秋,我把牛歌唱悠悠。唱出雞山風景秀,人傑地靈物更優。”這是多麼富有詩意的“中秋晚會”啊。雖然山村的“中秋晚會”沒有央視“秋晚”那麼氣派,但有詩意有文化,更有“淡雅之美和純潔之美”。

2018年的“中秋晚會”,據稱主會場選定在山東濟寧曲阜,另外兩個海外分會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澳大利亞悉尼。這是央視秋晚自開辦以來第一次跨出國門,在海外設立分會場。同時,今年的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秋晚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三臺合一後面向全球推出的第一個“中秋晚會”。我們期待這臺中秋晚會是“詩意中秋”、“文化中秋”,畢竟中秋佳節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